王三的父亲不识字,更不会写字。
还有两天就大年三十了。他父亲叫他写几副春联贴贴,红彤彤的,喜庆。
王三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只会铅笔,哪会毛笔?
“不会。”
“不会请你伯父教你嘛。”
王三的伯父在当地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一杆子毛笔字,虽然与艺术八竿子打不着,但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也算是拥有一门长脸的绝活。
王三去了。
他伯父白了他一眼,说:“这几天街上有的是人写春联卖,咋个不去那儿学呢?走开,别烦我!”
王三莫名其妙,噙着泪水回到了家。
王三的父亲火冒三丈,兄弟俩吵了一大架!
王三说:“爸,咋回事?”
王三的父亲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
“你写!”王三的父亲说,“少了他一颗芝麻照样出油。”
王三说:“咋写?”
王三的父亲二话不说,找来一个记录工分用的小册子,说:“上面有春联,你先用铅笔在红纸上写,字写大点,然后用毛笔重重的加粗一遍,不就成了!”
王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完成了任务。
大年三十一大早,王三的父亲叫醒王三说:“咋们贴春联吧。”
贴完了。王三的父亲笑着对王三说:“我儿会写春联了,不简单啊,以后多练练,定会超过你伯父的。”
王三笑了,但没说话,只是慢慢的转过身去,把目光停留在远方的山上。
一晃,王三进了高中,在一次县文联举办的软笔书法大赛中,他脱颖而出,荣获了青少年组一等奖。
王三的父亲逢人言谈中,少不了会欣然提及此事。
转眼间,王三的伯父已到古稀之年,老眼昏花,思维迟钝,手脚也笨拙了许多。他的绝活儿无人问津了。
王三的伯父晚年是十分凄楚的,儿子儿媳忤逆不孝,偶尔会给他一点吊命的粮食,让其自生自灭。
王三的伯父有时会接受左邻右舍的一点施舍,可就是不领王三父亲的情,于是,他父亲也懒得管了。
这年,又快到大年三十了,乡村的街道上,如往年一样,又冒出了几个写春联叫卖的人来。
王三的伯父自个嘀咕:“好久没吃肉了,赚点钱来改善一下生活。”
王三的伯父向邻居阿山借了20元,一大早就杵着拐杖,驼着背,深一脚浅一脚的,朝着乡村的街道迈去。
王三的伯父写了两副春联摆在摊位上打样,招来了一拨又一拨的人,但他们摇着头,二话不说就离开了。
寒风呼啸,吹不开王三的伯父苍老密布的皱纹。王三的伯父眼神有些绝望,不争气的鼻涕不断的往下流淌。
可王三的生意火爆,围观和购买的人络绎不绝,不时还传来赞美之声:“还是这个小伙子的字写得好,行如流水,飘逸洒脱。前面那老头就差远了,呆板,乱画,错字别字满天飞……”
王三思忖一会,对顾客说道:“你们先等等,我去方便一下就来。”
王三离开了摊位,找来儿时的几个玩伴,如此这般地耳语了一番,并在他们口袋里塞了什么,然后又匆匆回到了他的摊位。
王三的伯父开始忙乎起来了,脸上渐渐挂满了笑容……
回到家,王三对父亲说了这事儿。父亲高兴地说:“好样的,终于替爸做了件好事!”
王三的伯父买了些酒肉,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还了阿山的钱,笑呵呵的说道:“谢谢了!我今天的收入不错啊,够好几个月的零用了。”
那一夜,王三的伯父无比兴奋,敞开肚子喝酒吃肉,好不痛快。算是提前过了一个大年。
大年三十到了,下午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一家子一家子的笑声,在乡村的上空不停地回荡。
一位好心的邻居端了一碗鸡汤给王三的伯父送去,推门进家,一连叫了好几声,无人回应。邻居走到王三的伯父床前,才发现他已经死了多时,脸上还挂着一丝久违的笑容。
王三的伯父的儿子儿媳来了,埋怨道:“早不死,晚不死,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死,真晦气!”
王三和他的父亲也到了。
王三的父亲长长地叹了口气,对王三道:“想当年分家的时候,或许是百姓爱幺儿吧,你爷爷多分了一个不值啥钱的小土坛子给我,他不服气,一鹅卵石给扎破了。”
王三的父亲停了一会儿,又说:“这事儿他一直耿耿于怀,几十年来总不把我当兄弟看。”
“嗨!不说了,”王三的父亲把目光投向新故的兄长:“一路走好吧,我的好哥哥!”
王三的父亲用手抹了一把眼泪,对王三说道:“三儿,给你伯父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