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鸿的头像

高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6
分享

致敬平凡的英雄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肺炎正改写着中国人的春节模式。

知道作家魏巍的人多,自然稔熟那篇颇富盛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而长篇小说《东方》是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的佳作,读后越发觉得,经典就是耐读。《东方》讲述了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郭祥的成长故事,时间跨度从新中国成立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刻画了郭祥连长、邓军团长、周仆政委、杨大妈等英雄形象,也刻画了陆希荣、谢地主、李能等反面人物。故事穿插着两条主线,一条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条是冀中平原农村。

抗美援朝战场上,郭祥和他的战友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郭祥三次负伤,炸坦克、排地雷、跳悬崖,不仅勇敢,而且机智。同时还讲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郭祥跳崖后,是朝鲜老大妈把他救下。前线的战斗英雄心无旁鹜,英勇杀敌,也有个别人腐化变质,被糖衣炮弹击中,那就是陆希荣。身为营长,他竟把郭祥当作情敌,暗中迫害郭祥,战斗中擅自撤退,让郭祥身负重伤。

冀中平原,刚刚解放的中国,农村的阶级斗争依然激烈。被土改的地主不甘心,时时兴风作浪,使用下三滥的手法诬陷村干部,以杨大妈为首的革命的村干部,意志坚定,机智勇敢,善于与地主作斗争。杨大妈的女儿杨雪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后,她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儿子杨春送上前线。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艺是民族的灯火。而作家是带灯前行的人,也是灯火的点亮者。

这几日一直被作品中的人物郭祥感动着,“召必应,应必战,战必胜!”红三连出身的连长郭祥,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是一只猛虎,在朝鲜抗美援朝战场上生龙活虎,历经磨砺而大难不死,处处张扬中国军人的神采。 读这部小说,重温那段历史,感受那个年代人们的精神和情怀。

动画片《熊出没》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熊,就要有个熊样!”这个“熊样”就是精气神。支撑生命最可靠的力量不是物质而是精神。一个没有精神的人,是心灵荒凉的人。一个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暗淡的民族。精神的质量可以改变个人与世界的命运。这正是军旅题材小说震慑人心之处。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剑锋所指,所向披靡!”这也许正是电视剧《亮剑》经典之所在。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这就是中国军人,这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军地医护人员援鄂春雷滚滚,应者波滔汹涌澎湃,全国疫情防控如火如荼,声势浩荡。

疫起武汉,漫延华夏,谁也无法置身事外。辛苦了医生,警察和乡镇干部。在家里,读书写文章,诗歌抗疫,“声”援武汉,也算是文人的绵薄之力。是哪个省份的防疫防控宣传做得好,所谓的国泰民安,其实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好的状态莫过于,眼里写满了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不羡慕谁,不嘲笑谁,也不依赖谁,只是悄悄地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二月春早,三月四月农耕忙。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在平凡的岗位上,总是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着,就像《东方》里的一群可歌可泣、视死如归的志愿军战士,同仇敌忾,气壮山河。如此,好比春风牵挂人间,人世向往安康,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小家与大家,国家与地区,就在劫难中合为一体、发力一处,抗击疫情,胜利在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3月份视察武汉疫情时强调:“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帮助湖北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同全国一道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任务。”搭把手、拉一把。武汉有千万双手,湖北有6千万双手,中国有14亿双手。疫情无情人有情,不败疫情誓不还。武大的早樱灿烂,这是向国人报告春天已经到来的喜讯。

在中国的疫情得以稳控之际,新冠病毒悄然地越过中国,又在世界180多个国家的土地上肆虐,数以万计的鲜活的生命为“疫”所杀,地球在流泪,很多国家开始借鉴、仿效中国经验,或求助于中国,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生活就像天气,有时晴空万里,有时阴雨连绵。我们无法回避悲伤和难过,但至少可以选择热气腾腾地活。

杨绛先生曾说过:“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阅读中外优秀文学名著,就是在和一位位文学大师对话。他们创作的名著,纵贯古今,横跨中外,大浪淘沙,沙里淘金。之所以要认真阅读经典名著,是因为读书使人眼界开拓,思想独立,谦卑含容。

危难之时,遍地是英雄,就像长篇小说《东方》一样给人力量。在书中饱览万里山河,体验悲喜沉浮,用读书抵抗寂寞,照亮生活,在困厄中汲取温暖和能量。横竖撇捺,点提钩弯,文字是纸上的山河与故乡,安放着苍茫世间人们相互慰藉的灵魂。

庚子年春天,致敬平凡的英雄,感觉自己眉宇间亦生出一份豪气。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