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早早起床给孩子准备早点。自己加工的饭菜虽说简单些,吃了心里瓷实。等孩子吃毕饭,送孩子去学校。小城这阵子的空气虽说沒老家香甜,算是一天中最好的了。有丝丝缕缕的清凉,风是柔柔的软软的,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
做午饭之前的这段时间完全属于我的。快速浏览一下朋友圈,继续昨天没有写完的文章。九点之后打开电脑,把平常关注的几家报刊齐齐扫荡一遍,看看哪家报刊有自己的文章。发与不发都一样,谈不上高兴,也不失望。如果发了,只不过是再发一下朋友圈分享一下而已。然后是看几页书,享受一下纸质书的馨香。 杨乐生教授为李浩散文集《怅望古今》所写的评论文章,由衷钦佩一个批评家的直言与风骨。忍不住抄录几句与大家分享:“优秀作家绝不是吹出来的。一个臭作品即使吹得天花乱坠,但三五个月后只能留下一些文字垃圾和笑料,吹捧者所能落下的也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不少从事写作的人,以为有人给他写几篇吹捧文章,便确定了自己的作家身份,其实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闻此言,大喜。如突遇幽峡,一股来自地底的清凉袭来。
到了上午十一点,忙着准备午饭,接孩子回来,吃饭,洗锅洗碗,准备午睡。下午是空调专区,很容易睡过了头。室内室外两重天,三伏天,人总是懒散,甚是无聊。盼望着太阳落山。
夏日的黄昏,像一个多情安静的少年,骚动的内心隐藏的不露声色,清爽的表象让人如此陶醉。翠绿、湿润、蓬勃的样子让人浮躁的心趋于舒缓,走在村道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除了知了最后的绝唱外,夏日的黄昏就是一首无字的歌,优美的旋律轻轻划过心灵,让我感觉到一天的劳顿就是为了等待这样一个美妙的时刻。一个人的黄昏,让那些事事非非,家长里短见鬼去吧,有天边散乱的火烧云陪伴,有陶渊明的诗句伴我,有路边水鸟的尖叫,有脚手架上那盏聚光灯的绚烂,我还需抱怨什么呢!神马都是浮云,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古贤士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中国的老百姓说:“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人人都向往美好生活,没有人会感谢贫穷。贫穷是一种屈辱,为了生活应在贫穷中不敢言弃,努力走出贫穷摆脱贫穷,希望让人激动不已。
余秋雨说,生命是一树花开,或艳丽,或素雅,都是我们这一路的风景,春花秋月,夏莹冬雪,心境,在经历中丰盈,日子,就在年轮里厚重,曾经的天真,都随着这一路的繁华喧嚣,刻上了或深或浅的印记。有多少人,能守着最初的那颗心,期许此生岁月静好,又有多少人,在染上了沧桑的风烟后,还在一路风雨兼程,时光的巷口会有人来人往,我们总会在旧的路上看到新的风景,可不论光阴如何流转,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比如爱,比如希望。
如今平台多了,写文章的人也多了起来。文学的道路犹如朝圣,但凡能够走到拉萨,见到真神的人是凤毛麟角,有好多人一路磕着长头还死在了朝圣的路上。虽然爱好文学的人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疯子,是另类。但这群习文的人啊,依然会朝着文学梦想的路上一路磕着长头,哪怕头破血流,死在朝圣的路上也所不昔。文字薄情寡义,好文章就像亲女子,人见人爱。己故的陈忠实说文学依然神圣,缘于文学的粉丝太多。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还要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
今儿读到一篇文,题目叫做《掌叶半夏》。作者说,当知道这样美的名字,不过属于一棵杂草时,竟有些不愿意相信。于是给了新解,叶长至掌大,夏已过半。
我喜欢这种顾名思义。这样的夜,听窗外的一串细风,或细风里的一串叮咛。如对一个人的思念,是这样的轻,这样的美,这样的不惊不扰。即使掌叶半夏,也觉得整个身体里,草木苍翠……
半夏,生于夏至日前后。此时,一阴生,天地间不再纯阳之气,夏天过半了。这人到中年,或多或少就有点半夏半秋的味道。
立秋。“立”意为开始,“秋”则是庄稼成熟的时期,万物从“夏长”进入“秋收”。俗话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幽幽。虽盛夏余威仍在,但一早一晚的凉爽己经来了。一场秋雨一场寒,一个新的季节,一场新的气候铺天盖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