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最美是商洛。商洛素有十三朝古都西安后花园的美誉。
在商洛,丹凤是块风水宝地。在丹凤,庾岭小镇是丹凤的天然氧吧。贾平凹说莽岭是一条沟,陈仓说丹凤是一座寺庙,孙见喜说丹凤的水是“上善若水”,这水其实就是说庾家河的水。
从丹凤县城沿丹庾公路北行37公里即到革命老区庾家河。庾家河是庾岭的旧称呼。庾家河因红二十五军1936年12月9日炉庾山梁上一战成名。在庾岭,庾家河战斗纪念亭是必须去看的好去处。翻过炉庾山梁就到了炉道七里荫村。相传西汉时曾在两岔河铁铜沟置炉炼铜炼铁,故得名炉道。炉道乡原是庾家河区的一个乡政府辖区,后赶上撤乡并镇,炉道乡撤并了,炉道成了这一方百姓的代名词。炉道与庾岭,如同陕西和关中平原的关系。
炉道有南北之分。在南炉道,香火鼎盛的龙骨岩山脉被大西沟拦腰截断,站在纪念亭山梁上看到是西龙骨岩。顺河而下,与河道流向基本一致的是东龙骨岩,娘娘庙就在此山阳坡的半山腰石洞里。而粉笔沟就像一把长柄扬杈静卧在东龙骨岩的阴坡沟里,从庾岭街道北行十余公里到唐湾,在一处不很起眼的路边岔道口折进去,粉笔沟到了。
粉笔沟沟深约五公里,窄宽窄宽的,从沟口到石幢有两公里的行程。沟似一个穿睡衣的小家碧玉,该宽的地方就宽的丰满亮眼,该窄的地方就窄的让人随意浮想。景色宜当,小溪流水,土径蜿蜒,隔河二岸,简易木桥多横亘,梯田多点仄少,沟壑纵横,苍翠浓荫欲滴,白墙蓝瓦的土木结构的农家屋舍星罗棋布,鸡鸣犬吠起伏,不时有摩托车从身旁擦肩而过,一拐弯就不见踪影了。
此地村民多为明清时期鄂皖移民,最早的是光绪年间,说话语调委婉呢哝,城里人统称其南蛮子。南蛮子有秦地彪悍豪爽又兼江南柔润婉约的性情。屋舍建造,农田耕作及生老病死的习俗与当地土著村民没有多大不同。炉道山梁纵横,河谷相间,耕地贫乏,夏季易发洪水石流,气候兼有南方湿热又有高山之地昼夜温差大之特点。此地矿藏资源丰富,特别是石墨、大理石、花岗岩极具地方特色。粉笔沟就因早年烧石灰造粉笔出名而得名。说是上世纪七几年人多的时候,沟里有五百余人口,三个生产队。如今青壮年多外出揽工,留守在家的人则靠山吃山多以种植天麻为主业。人勤春来早,闲时,上山采五味子、打连翘、捡拾毛栗橡栗子,收入也挺可观的。粉笔沟,宋姓一条沟。粉笔沟人家小日子过得殷实滋润。
石幢这个地段在粉笔沟的名头不小。听沟里老人说,过去的石幢石多路险,有“九步三道桥,老鼠偷葡萄”“天门对天鼓,银子万万五”之说。这里的“老鼠”“天门”“天鼓”是天然的石头奇形怪状貌,而“葡萄”则是随处可见的钟乳石。后来路重新修了,现在石幢路坡度突然抬高增大就是这原因。
石幢对面阳坡的半山上有一溶洞被称为黄龙洞,黄龙洞口最为开阔,有十多米见方,洞口有古树藤条石刻。村民绘声绘色讲述洞内大哥黄龙某年某日曾出洞除恶的故事,讲述村民在此藏身多次逃避土匪祸害的故事,讲述红军在此驻扎的故事,讲述此洞没有尽头没完没了的故事......象其他溶洞一样,溶洞内有石乳、石笋、石渠、石台,有的地方仅容一人爬行通过,过则豁然开朗,有床型石案、石凳、石台。有的地方如夹墙长廊,头顶水珠滴滴答答,回声幽怨,伴有呼呼风声,令人窒息心生恐惧不敢再贸然前行一步了。洞内洞外两重天,出得洞口喷嚏连天。石幢阴坡的半山腰上有一溶洞被称为黑龙洞,洞口较小也比较隐蔽。有一股清泉从洞中流出,清甜可口,四季如一,如今已成为石幢以下粉笔沟村民的自来水水源地。
石幢也不过百余米的陡坡,费劲上来,便有两座小庙,一座是山神庙,一座是火神庙。在路口成犄角之势。村民称此地为双庙。庙门头上的字迹模糊不清,门口的台阶光亮盈人,鼎盛的香火福佑一方百姓安康。过了双庙,眼前突地豁然开朗。土地忽地平整,屋舍俨然,绿树环绕,正沟、东沟、南沟呈扇形徐徐展开。简直就是一副炉道版本的世外桃源。
庾岭属秦岭山脉蠎岭支脉,此地山高林密,峡谷迂回,多雾多雨,植被茂盛,很容易迷失方向。且近年来封山育林,动植物资源更是十分丰富。从南沟上坡,在丛林中走半天的路程可到山顶老林,老林山上里有一口溶洞被称为白龙洞,泉水清冽,冬暖夏凉。再翻一座山头就到了龙骨岩娘娘洞的山顶上。听说在生产队时代,大队曾在老林盖有房屋,开办林场,种地、养猪。山上的石头会说话,当年人居住过的痕迹犹在。说是一天早上,负责林场的一村民去白龙洞担水,看见一条大白蛇洞边嬉水,顿时吓得尿湿了裤子,人突地失语,终究一病不起。高山流水、老林、白蛇,这些都给粉笔沟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大白蛇很少有人见,而碗口来粗,三米多长,七斤多重的懒黄汉蛇,唐湾很多人亲眼见过的。
从同事家步行二十来分钟时间,沿正沟方向再往沟垴走一公里左右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宋家祖坟地。一方墓碑已风化的字迹模糊,大约是清末民国时立的碑。最令人惊叹的是坟地旁边的两颗松树,一棵松树直径有两米开外,另一棵松树的直径也是两米开外,树围在六七米左右,四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围过来,树高在三四十米左右。同事说这两棵树至少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说是在八几年,有外地人出价一棵树1500块钱,两棵树3000块钱,宋家人说是老树是有灵性的,不愿意卖。后来县上派人专门对这两棵松树做了登记,这两棵松树静悄悄地生长着,洒一地绿荫,佑一方平安。在商洛,我是第一次亲眼目睹这巨人般的苍松,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老树就是神树呀。
在粉笔沟垴,地下水丰富,可沟沟岔岔的河沟里是看不见丁点水。水都到哪儿去了呢?当地村民听外面的专家说这属于喀斯特地形,龙骨岩的娘娘洞就是典型的溶洞造型,粉笔沟在其阴坡,这里的黄龙洞、黑龙洞、白龙洞也都是溶洞,石幢以上的粉笔沟垴的土地都是地下水暗流涌动的喀斯特地形。只是这里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不十分显著而已。石幢以下,地势突然降低,河沟里的水流正常,与沟口地表情况一样。
生儿防病,不如家有贤妻。几年前的大正月,同事的老父突发脑梗,在县中医院昏迷近十天,院方已下了病危通知,表示无能为力,许多亲朋也劝他勿再固执,早备后事。可他一直不同意,县中医院不看了,转至县医院,病情稍好转后又返到中医院,辗转奔波一月有余。由于他的坚持,终于出现奇迹,其父病情日渐好转,能说话吃饭了,于是就有了其妻四年来的病榻前悉心伺候。厚德传梓里,孝亲美名扬。在庾岭老区,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小轿车,三轮车,摩托车穿梭在三米来宽的沟涧小道上,昔日清幽的粉笔沟不再偏远。去年高考,宋家一个后生考上了西安交大,小山沟里飞出一只金凤凰,成了炉道人饭后茶余教育孩子的美谈。
现在居住在粉笔沟的村民,没有像小镇其它山沟沟里的村民一样,就近搬迁到沟口或者小镇的移民新区居住,而是清一色的在文化氤氲的丹凤县城买了新房。闲时到城里享受都市风情,忙了回沟里不忘种植天麻赚大钱。冬季在城里免受烟熏火燎,夏天在老家乘凉纳暑好不自在。
粉笔沟是炉道的一条小山沟,像这样普普通通的山沟垴,在庾岭还很多。在丹凤在商洛,更是胜不胜数。小地方大学问,地偏远已致富的小山沟正谱写着一曲曲时代华章,幸福地振腾着人心。
特别是伏里天,人在沟里走如在画里游,从头到脚都是舒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