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鸿的头像

高鸿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005/18
分享

随笔|说说平凹现象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诗,说明了一个道理:地以人而名,景因人而重,只有人杰,才有地灵。崔颢成就了黄鹤楼,丹凤因贾平凹名动天下。

时下,平凹故乡棣花的刘高兴也名气大了。刘高兴原先叫刘书祯,是贾平凹获茅奖小说《秦腔》书正的原型。他俩是发小、故交,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小时候,他与贾平凹一个炕上睡,一起打猪草,一起偷红薯的“哥俩好”。

刘高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靠双手在土里扒食养活一家老小的土农民。每天过着辛苦忙碌的生活,除了生病外,每天都奔忙在田里、林里、房前屋后。他不像别人可以无聊地去打牌,悠闲地去散步,去茶馆喝茶,他只在乎他的农活和他的妻儿老小。这是以前的他。

秦岭最美是商洛。丹凤因为出了个贾平凹,平凹故里棣花古镇红红火火。现在的棣花街道基本上是按照平凹小说《秦腔》情节复古出来的新景点。漫步清风老街,逛宋金庙,游千亩荷塘,到平凹故居采点灵气。好在当地政府文化搭台,旅游观光,丹凤朝阳,这里的土著居民顺应时代变化,改行“工、商、文”了。刘高兴选择“文”,重新回到学生时代,拿起笔,写写文章,写写字,练练书法,卖书卖字卖画。《我和平凹》纪实文学发布着实让刘高兴火了一把,俨然已成了棣花古镇的形象代言人。

古人说,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这就是名人效应。谁不想衣锦还乡?谁不希望家乡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北宋的王安石在朝廷为官,听说村人方仲永是神童,欣喜之余大失所望,一篇《伤仲永》是最真切的乡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的家乡高密也理所当然成了世界名故居。

真是天生奇才,定有安排:当梅兰芳遇见京剧,当李太白遇见唐诗,当苏东坡遇见宋词,当王洛宾遇见西部民歌,人间最好的故事就这样诞生了。

爱好是可以造福着地方的。“西部歌王”王洛宾跟边疆的达坂城小镇是有缘分的。25岁那年,一曲《达坂城得姑娘》让小镇名扬华夏。可以说,王洛宾是用歌声为达坂城人谋幸福的。因为他,五湖四海的人们踏着他的歌声而来,来这里欣赏达坂城一年四季的风,看这里香风里长辫飞舞倾国倾城的达坂城;因为他,这里的“达坂城的姑娘”牌各种口味的蚕豆火爆全国并销往世界各地;因为他,这里的特产天山雪菊变得供不应求;因为他,达坂城才成了今天的旅游胜地,当地政府决心要“借洛宾音乐艺术之海,行达坂城经济发展之船。”

在回头看看刘高兴:泥巴满衣衫,双手厚老茧,老来弓背腰,能字画文章,游客开心就好。为贾平凹的丹凤棣花的“哥两好”刘高兴叫好,可以免费拍照,索字是要银子的。

贾平凹说:“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我已经无法摆脱商洛,如同无法不呼吸一样,如同羊不能没有膻味一样”。贾平凹是商洛乃至陕西最大的红薯。

平凹是丹凤的一张名片,一张金字招牌。旅游领衔GDP,文化引领唱大戏。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影响着养活着多少人,制造了多少红楼专家,这是曹雪芹的魅力。享誉中外的著名作家贾平凹是商於古道上一颗璀璨明珠,他一年一部力作,文笔不辍如日中天;而他的字画更是行业星光灿烂。全国各地师从贾平凹的、研究贾平凹的也是风起云涌。名利双收的贾平凹成为文人儒士成功的经典偶像。

正如贾老师在新作《暂坐》后说里说的:写过那么多的小说,总要一部和一部不同。风格不是重复,支撑的只有风骨。《暂坐》就试着来做撑竿跳,能跳高一厘米就一厘米。它的突破每每以失败为标志,俄国的那个巴捷耶娃似乎从没有见好就收。

谁说过,生命的本意无非就是追寻光,带着希望追寻希望。陕西文坛获茅奖有四人,除过已故的路遥和陈忠实,贾平凹和陈彦商洛就有两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陕西文学的高度就是中阔文学的高度,套用铁主席的话说商洛文学的高度就是陕西文学的高度。在商洛,文学爱好者此起彼伏,商洛诗八家正是贾平凹现象的浪花一朵。在丹凤,贾平凹和丹凤葡萄酒丹凤牛筋面一样有名气。在平凹故里,斜依大树好乘凉,而刘高兴则是平凹现象的最大受益者。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文学依然神圣,沐浴着贾平凹现象春风的人将越来越多,可爱的商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