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鸿的头像

高鸿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19
分享

丹凤牛筋面

北方地区,向来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礼记》曰:“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据说在清代之前,这一天是要放假的,与亲人团聚。

在商洛,牛筋面是丹凤名气最大的特色小吃,也是丹凤的一块金字招牌。吃起来口感软滑,筋道,后味醇香。加工由机器压制而成,粗细均匀,表面有细泡,吃起来劲道有韧性,口感有筋度有嚼头,所以得名---牛筋面。用特意熬制骨头汤泡制,配以绿菜、芝麻酱或牛肉酱、麻辣三鲜等调味品,香菜游弋,一勺辣椒油点睛,色香味俱佳,在丹凤大街小巷的小吃摊上都有卖的。丹凤牛筋面男女老少皆宜,一日三餐均可食之。尤以青年男女食客居多,因其口味偏重,年轻人喜欢麻辣鲜香的,老者喜欢三鲜清淡的。

如今,随着丹凤人民的勤劳和聪慧,牛筋面的吃法也由原来的凉拌添了菜汤牛筋面和油炸牛筋面。让一个个吃货们留恋于舌尖的诱惑,也让牛筋面成了丹凤县城最具特色的美食之一。

菜汤牛筋面营养丰富,菜、汤、面搭配合理。面粉本来就是北方人的主食,被加工成牛筋面,嚼起来很是劲道,加上海带丝、青菜、葱花熬制的骨汤或鸡汤,营养更加全面均衡,经济实惠。后来发展成干拌凉调牛筋面,蒜水现吃现调,带走打包。干炸牛筋面,干吃得比辣条过瘾,味道很爽。疫情此消起伏的日子里,一家家送货上门的牛筋面温暖着宅家的舌尖,是小城最抚人心的烟火色。

因为爱吃牛筋面,有时我就带了面粉去加工,亲眼见证牛筋面的加工过程:面粉加水和成较硬的面团,不加任何添加剂,放入机器压制,自熟成圆柱条状。压好后的牛筋面非常柔软,弹性很大,表面呈蜂窝状但却有着绸缎的光泽。牛筋面制作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牛筋面特点是:不用任何添加剂,劲道,耐泡,不断条,不糟,不粘⼿,⽅便存放。牛筋面口感软滑,筋道,后味醇香,吃法多样,春夏秋三季主要是凉拌,冬季热炒或者下在汤中。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山城丹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各样的小吃应有尽有,但是人们,特别是小孩子和青年人,对牛筋面依然是情有独钟,爱不释口。我粗略走访了一下,仅丹凤县城东、城中、城西三个大的小吃城就有三十多家牛筋面摊点,那些背街、十字路口、学校门前的摊点更是多不胜数。夏天天热,孩子们却不怕上火,首选小吃仍然非牛筋面莫属。近期有一家摊主在牛筋面的做法上推陈出新,凉调牛筋面时拌上海带和空心菜,菜汤里面加入油炸花生米、榨菜、豆皮、虾米等佐料,这些变化,当然逃不过牛筋面粉丝们的法眼,大热天里排队等待,一解口馋。

上周末,女儿请我去吃牛筋面,我以为是那种路边小店,好家伙,四间门面之上,横挂着一个醒目的招牌“熊家小吃店”招牌之下,第一个品种就是“菜汤牛筋面”。进店一看,摆放整齐,干净整洁的二十多张桌子,围满了大人小孩。凉拌的,热炒的,菜汤有三鲜的、麻辣的,各有所爱。食客中有两三岁的,扯着脖子歪着脑袋咬着牛筋面,一副咬断牛筋不放松的架势,也有中老年人,边辣的“哧哧溜溜”,边慢条斯理地嚼着,吃得“筋筋有味”,再看那些年轻人,三三俩俩边吃边聊,好一个从容惬意,想必他们早练就了一张调和嘴,麻辣自然不在话下了。等到我的菜汤牛筋面做好端上来,汤色清亮,海带细匀,青菜鲜嫩,扁平的牛筋面有手擀面的模样,浅黄油亮,劲道爽滑。难怪这家小吃店经营的这么好!

前几天,去棣花清风街,街西一家青砖蓝瓦、木檐木门的店铺上书“清风牛筋面”。上前一看,不光招牌写的好,店内顾客还不少呢,店主高兴地说:“天天爆满,四处八道的人都爱吃,吃完还要买些带走呢。”我看了一下门口摆的几个塑料筐,里边放着一些袋装的油炸牛筋面,五元一袋子,价廉物美,方便携带。

丹凤牛筋面名气越来越大,在外的学生、干部、打工者时间长了,非常想念家乡的牛筋面,打电话让亲人隔一段时间就给捎些以解口馋,每次回来先美美地吃上几顿,过过牛筋面瘾,走时还带上几十包给同事、朋友尝尝鲜。来丹凤出差的、旅游的人们,吃上几次牛筋面后,便赞不绝口,那鲜辣劲道的味道连同丹凤的名山胜水一起,存储在他们的记忆中,永不磨灭。牛筋面是学生娃们的最爱,即使远走高飞上了大学,最念想的食物还是家乡的牛筋面。现在,丹凤牛筋面已经制作成抽真空包装袋网络销售。牛筋面风靡丹凤多年,已成一地道美食。

这是一种味道和味觉的碰撞,所产生的奇妙反应,由味蕾生发出来,让人全身为之畅快。原来,最好的味道是念念不忘,就像我们怀念妈妈的味道。一种极其简单的小吃,却寄托着丹凤一代人的回忆,即便你走遍天涯海角,尝遍山珍海味,可在内心深处,它始终是最好的味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