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汉新的头像

古汉新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9
分享

经得起打磨的岁月

三年的中师时光一晃而去,我带着墨香的毕业证,参加公开招聘,百人参考,录取25名代课教师,初出茅庐的我过五间斩六将,最终牵手惠阳区镇上的一所小学任职。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应聘成功的喜悦无法形容。心想一定要好好干,干出成绩,干出希望,干出教师的尊严,再苦再累再忙也值得。毕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是没有母爱长大的男儿,母亲英年早逝,靠着父亲的勤劳与执着,勤俭与艰辛,靠着兄弟姐的指导,才有今天告别农村的大山,流放到珠三角寻找自己的一片天空。

忙碌的生活使人精力充沛,懒散的生活令人无精打采,人生苦短,只有忙碌才能让生命丰盈。正是我任教小学的写照?

我任教的小学,面积小,学生多,老师少,任务重,老师上班时间长,加班是常有的“好事”,也是常年这样的传统,这学校的成绩始终在镇、区考试中,名列前茅,正是这样,这村的群众,不管是年过古稀,还是外出的乡贤,当地的干部总是往学校参观交流等。

这是小学的特色,名声在外,从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寄来北联小学的信函像雪片般飞来。这是一张张无形的名片,这是师生们一次次的跨越,这是师生们志存高远的追求。老师的论文在教育杂志上发表的次数与日俱增;学生发表的文章,获奖的喜讯总是温暖着整个校园,走向外面的世界。今天传这个喜讯,明儿传阅那个发表文章的报刊。在这样的环境中教书育人,我总感觉这是一种幸运,又是一种尊严。老师的伟岸在乡村散发着光芒,给学生一个支点,给学生一个世界,这是学生走向知识巅峰的起跑线。

……

小学被历经风霜的荔枝林包围着,如相依,如连根,如血脉,像孪生姐妹一样,伴随着时光跨越,学生们奔赴中学、大学,寻找人生的乐章。

那时一个冬天的早上,当我捧着一叠作业本走来的时候,同学们看到我高兴极了,其中一位同学说:“老师,老师,你的额头长白发了。”我说:“谢谢你的细致观察,写作就是要观察身边的事物”,同学们都投来赞许的目光。回想刚到这里,17岁的青春年华在这焕发,在这励志,在这追求。岁月的时光如流水,如今50出头,离别30年的第一个工作地,总是温情地热恋,总是温馨地追问,总是打听曾经师生的去向,发展的历程,在其中拥抱的岁月中回味过去的乐趣,过去的拼搏,过去的付出,过去真诚的岁月,唤醒诗情画意般的美好回忆,铸成回望的春天。

那时校长深思熟虑的安排我跟着的老师,如今是惠阳区良井镇教育办副主任刘谭军名师,更是我扎根北联小学的“老班长”。一辈子一件事,就是一个地方,一生教育。这句话放在刘谭军名师身上是最真实的写照。

那时候,我,才17岁。从故乡出发应聘到这里任教,路程约260公里,每周或每月假期回家是不可能的事。按道理,假期注定是我孤单、寂寞的序幕,但现实完全并不是这样。

你猜猜,会怎样度过假期的时光?发生怎样的故事?

这所小学,周六、日学校是不开膳的,只好到恩师刘谭军名师家里蹲饭吃,寻找离别故土的温暖,寻找离别故土的爱护,寻找离别故土心灵的寄托与安慰。

刘谭军名师,常过问我教学上、生活上、婚姻上的事情,亲如兄长,像校长一样关心着我的进步,引导我走向成熟,督促我走向教学的高度。

我在这里的500多天,是充实的,是人生的转折点,更是专注教育的起点。

这里的每一天时光都是宝贵的。我用手中的笔引导学生前行,用语言的力量唤醒学生的追求与梦想,用行动召唤学生超越自我。

这里每一周都是一串串精彩的故事。学生耐人寻味的阅读,学生热爱锻炼的热情,学生参与劳动的乐趣,学生爱护班集体荣誉……

这里每一月都是一次次检阅的跨越。月评中,月考成绩班综合成绩年级第一;班级考核,学校优秀班级……

每一季,用是我脱胎换骨,成为教学能手的延伸;家访跑遍整个小学的乡村,与家长亲密交流,家长的送别总是感谢老师任教后,小孩的变化如春暖花开。

我从师范到教师的身份转变,肩负着老师的义务与责任,肩负着学校与家长的寄托,肩负着同事与校长的关注,肩负着自我成长与恩师名誉嘱托。为了学生的美好明天,我只好在恩师刘谭军名师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细心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请教,反思,慢慢地有了一点一点的进步。当老师,师德与责任是首要的,老师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对专业知识,做到精准,不能含糊的解答学生的疑问,那么,就需要有渊博的知识,上知天文地理,下知常识礼仪,特别是家乡习俗的知识,风度人情等乡土教材的熟悉,要了如指掌,才能在课堂上赢得学生们的认可与尊重。

乡村的孩子们是纯真、丰富力、探知、勇敢等多种型性格组成的一个个真诚灵魂,也许未来国家脊梁可能就在这里诞生。

镜头一:“老师来了!”孩子们立即簇拥过来,帮老师拿教科书和作业本。他们与老师谈得来,幸福的笑声在回响。早上,太阳从东面的山坳爬上来,教师里的温暖慢慢的融化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虽然这群孩子穿着带补丁的衣裳,还有的脸上还有没洗干净的泥巴,但这是一群充满希望的生力军,青春会向他们走来,成功会向他们招手,终将成为乡村的“秀才”,建设美丽乡村的后备军。

镜头二:陈旧的讲台,凹凸不平的黑板是我创造教育奇迹的地方。每当我走上讲台,给学生渴望,给学生追求,给学生方向,给学生动力,给学生超越。我讲解着真知,学生们寻找知识的奥秘,这是故事,这是时光日记,这是学生成长的记录簿。学生们经常说:“古老师的眼神是那么的慈祥,语气是那么的自信。读书声也在这个几乎被人遗忘的山坳里传出来,穿过大山之间,仿佛传到了外边的世界。古老师细心地播种着学习的火种,虽然这些学习火种很微弱,但是却已经倔强地燃烧了起来,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强烈。”

镜头三:那时年轻与相关,偏僻与学校相连。学校虽小,但山里的人们却乐意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这是学校最骄傲的地方,这也是学校能给孩子们成长所需的养料,家长看到孩子们希望的圣地。师生们每天在迎接晨曦,送别晚霞,周而复始。我在不例外,我辛勤地耕耘着这片土地,这片希望,这片未来。在别人看来,播种的是希望,收获的却是无比的快乐。

镜头四:离别注定更伟大的创举。我敢于挑战,向招聘宣战,我有幸再一次转岗成功。期间是春节,我没有告诉同学们,那是我一生的遗憾。

听说恩师说。开学时,同学们知道我到另一个地方任教后,一个班30多为同学都哭了起来,这是我教学相长的成功,还是对学生人性上关怀得到同学们的认可,还是那是老师的课讲得好呢?那时,我无法去探讨,因为有更重要的责任落在我的身上,那就新岗位上,教育好光明的未来,又是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学生。

换了30本年历。北联小学的学生至今还在打听我的去向,我虽有见过恩师,可都没有告诉同学们。因为同学们需要我的时候,我离开他们,向更好的地方发展。怕同学们说我自私,这是我教学上第一次离开乡村教育,同学们举动让我感到的震撼,却让我无地自容,我的形象变得渺小起来,只能让我成长的岁月中留下了遗憾。

人生道路上成长历程里,我能得到刘谭军名师的指导是一种缘分, 更是一种福分。如今,刘谭军名师对我的引导,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也忘不了悉心关怀的美好岁月。如今的科技发达,微信的力量把刘谭军名师和我的友谊拉得更近,谈得更细,聊得更多。让我人生第一段成长岁月的日子,永远铭记心中,让这种火把传递给下一辈,让教育的青春岁月成为有价值的回忆与传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