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捧读林汉筠先生新近出版的散文集《喊魂》,我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故事所吸引,读了又读而毫无倦意,越读越发现精髓,并引起了深深的共鸣与深思。因为书中有些故事我较为熟悉,例如《岭南的那场雪》中将邵廷琄赐死的南汉朝君主刘鋹,南汉朝君主刘鋹的兴衰历史;我是粤东客家人,故乡流传有许多关于宋帝昺流亡岭南的故事,而被嘉庆皇帝称为“岭南第一才子”的宋湘,其传说就更多,我也读过一些关于他的文章;特别是书中提到的东江纵队抢救800多名文化人士和参谋长王作尧这个名字,我从读初中时就听到过很多东江纵队、珠江纵队的战斗故事。因此捧读《月落“皇洞”》、《纂香书室的身影》、《1942年的文化苦旅》、《屹立不倒的长城》这些篇章就倍感熟悉和亲切。
历史,是先行者的足迹,是一代代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牺牲,是一条条从渐变到剧变的新陈代谢的轨迹,是一串串岁月沧桑留下的烙印,同时也是留给后人的无尽思索和不容忽略的警示。阅读《喊魂》,我不得不叹服林汉筠先生对资料的占有之多与挖掘之深。 其实,在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占有资料并非难事,难的是将这些资料“消化”,变成自己的“文化的高度”。这,也是衡量一个名作家水平之高低的功力所在。
林汉筠先生于文化历史散文创作,是下过一番苦工夫的。他的文字功底深厚,精通古典诗词,对当代名家名篇,更是长期揣摩、精研不已。因此,他并未拘泥于这些大量占有的资料,而是经过严格取舍,根据思想内容的需要,纵横捭阖,“为我所用”。于是,一堆“静态”的资料,就这样在一个个跃动着的具有“林氏风格”的文字中“活”了起来,奠定了他的创作风格及《喊魂》出版的影响力,为东莞的文化自信增添了浓彩的篇章。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以史为鉴”是中国人的传统。可以说,读史也是很多人的一种癖好。当然,中国人“为尊者讳”的着史手法,总让人对历史有着或多或少的怀疑和不信任。文化历史散文,最忌人云亦云。不仅要消化资料,更得具有独特的感悟、开阔的视野、人文的情怀与深邃的思想。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书中篇章不再单纯地直述历史事件,而是在事件发展的推进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即便是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更加关注人物的命运。这些篇章不仅是写出了人生况味,更注入了作者的精神与责任担当,写出了历经磨难过后人性的温暖与坚韧。由此可见,林汉筠先生的文化历史散文,立足当下,钩沉历史,集古今于一体,熔感性、理性于一炉,将铺叙与描写相结合,而其执着的追求与明确的指向,是为东莞正名,与未来接轨。 《喊魂》正是林汉筠先生创作上的高度升华,得到读者、媒体、网络等密集宣传、转发,是《喊魂》的价值所在。
《喊魂》在艺术表现上,林汉筠先生充分发挥文字的力量和韵致,尽量原汁原味地去还原当年的气息和氛围,在事情的推进中,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给人以新异的阅读感受。他笔下的人物,时间跨度虽大,涉及面虽广,却都与东莞息息相关。烈士公仆的赤子情怀,英雄豪杰的凌云壮志,高人雅士的淡泊潇洒,学者诗人的睿智执着,无不感动着他,而他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叙述着自己的感动,又满腔热情地奉献给读者。林汉筠先生写与东莞有关的人物,写东莞的历史,始终融会贯穿其中的是他对东莞的挚爱。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休憩于斯的城市,对之倍加推崇,引以为自豪,这也许是人类最久远、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正是这种情感推动着各地对城市历史的追溯,推动着人们对自身独特地方文化积极认同和传承,正是他致力于弘扬东莞城市文化的见证。
一树阳光满庭芳,东江长流作华章。以光彩人物去映照一个时代,或在一个时代背景中去叙述一个人物,不仅需要具备宏大的叙事视野,还需注重扎根史料的历史细节。当今学界不乏具有宏观叙事的史书,但多数读后往往感到内容空疏,原因就在于缺乏细节描写。历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细节,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历史,只有写得细,才会真,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物当时的生活与思想,才会让人感到亲切,感到触手可及。同时史家著述还需要有悲悯情怀,仅仅抄自史书、堆砌材料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更不用说那种刻意歪曲历史的作品了。写历史人物传记,应该以悲悯的情怀把历史人物还原成曾经的有生命的人。只有历史观正确的信史才能打动人心,才能面向社会,激起民众的家国情怀,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我觉得,《喊魂》正是这样一部力作。
“文章千古事”,能谋篇布局做出好文章的人,一定是有心人、逻辑思维缜密、且有极强组织文字能力的人。其实,生活中的林汉筠先生是一位有心人,他每至一地,必凝眸深思,无论景物怎样的纷繁杂陈,他都善于独辟蹊径,用心体悟,化大为小,于是《静静的望海岭》《冠堂祠的铎声》《山的回响》《一个人的“海丝之路”》《岭南忠义的精神气概》《威振南粤的杀虎口》《从碉楼走出的棋圣》等篇洋溢著作者的种种多姿多彩的情愫,钩沉历史的神奇一幕,在漫漫时空中穿梭审视,不乏瑰丽神奇浪漫的想象之笔,家国情怀,文化情怀流淌在字里行间。从某一个点上看,他的这类散文有着余秋雨文化散文的一些痕迹,大气磅礴中闪现着细腻灵巧、诗意表达的特点。语句中既有排山倒海般的汪洋肆虐,又有行吟流水似地飘曳婉转。这或许跟他喜欢阅读余秋雨这类散文的艺术情趣与缜密流畅的文思有关联,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将喜欢历史的爱好与文学的审美情趣有利地结合在一起。
文以载道,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激励现代文明,是职责,也是使命。写作是件辛苦的事。我在业余写作的时候,常常熬个通宵,不知不觉台灯已失去了作用,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为此同感颇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个人,最难之处是坚守。林汉筠先生是一位写作极为勤奋之人,更是一位写作高手,其作品正走向中国的东西南北,飞越五大洲四大洋。工作之余,写作成为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在文集中,他的散文具有视野开阔,开阖自如,包容大气,厚重踏实,细腻灵巧,质朴蕴情等等特点。给人印象深刻。汉筠先生的文字如一汪汩汩流动的清泉,始终荡漾着纯净的柔波,犹如正能量,给人以思想的鼓舞。
综合看来,整本《喊魂》显得很有分量,是一部难得的好佳作,是林汉筠先生散文的精选与荟萃,凝聚着他历年创作的追求与探索、激情与才华、磨砺与心血。历史如同江河,浩渺奔腾,多姿多彩;史家的作品,却似涓涓小溪,独自淌过,又常与江河沟通,共同汇入大海。林汉筠先生的这本文集,就像一条清清的小溪,从他灵动的指尖流淌而过,淌过高山、草地,淌过人们的心灵,为莞正名,扬其正能量,发挥着文化自信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