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习近平
我所采访的这群人,他们不是高官也不是富商,不是明星亦不是大碗,不是专家更不是教授,而是一群奋斗在平凡岗位上勤劳朴实、真诚善良的劳动者。他们常年奔走在社会最底层,整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出没在田间地头,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真诚和善良,用勤劳和汗水,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谱写着自己的生活之歌,创造着自己的幸福,奋斗着自己的人生,也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1.从农用三轮车到四轮小轿车
“需要啥里边看,价格绝对优惠!”
行人微笑着点头,从她身边经过。
她坐在商店门口,热情地与过往的行人打招呼。
“坐下歇会儿,跑得那快的是干啥呀?”
“干啥?还不是为了嘴!张开嘴,哪一天不要吃?”
来人是个中年妇女,情绪显得有点气愤。站在商店门口,神色凝重地望着她发呆。
“看你说的,人不就是为嘴活着!”
中年妇女既不愿打理她的话语,又不愿进去,站在那儿似乎想着什么心思。
“谁可把你这神仙没敬到!”
“门户多得就行不完?今这个结婚呀,明那个过满月呀!烦死人了?”
“说得倒是啥话些?门户出来了,还能说不行?你给人家行门户,到时候人家就给咱行门户,门户本来就是你来我往,有啥烦心的。人活到世上还不就是这些事吗?”
“说得轻巧!事是没搁到你头上!”
“搁到我头上咋了?我才不会为这些事烦心哩!”她爽朗地呵呵直笑。
“你肯定没啥烦心的!人都晒成黑蛋了,多少钱能挣够?”
“黑就黑,黑才是本色!”
“放的清闲不清闲,爱受罪!商店给娃一交,那儿热闹那儿去,美美容,健健身,跳跳舞,打打牌,多滋润的事!”
“再别说没用的废话,看都需要啥!”
“便宜些!”
“哪一次给你不便宜!事就多太!”
2013年过完春节,我忙于帮助朋友完成一部传记文学书稿的校核工作,很少回家,当然与李姐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许多,只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一下。2014年我又在构思创作另一部长篇纪实作品,前后有两年时间没有与李姐见面了。2014年6月的一天我回桥南,特意去商店看望李姐。
见之初面,我几乎没认出来。由于长期风吹日晒,皮肤黝黑,粗糙干燥,50出头的李姐看上去与实际年龄的确不符。
“这两年跑哪儿去?得是把咱塬上人忘了?”李姐看到我热情地打招呼,急忙拿出杯子倒水。她的左手显得不怎么灵便。
“姐,怎么成这样了?”我关切地追问。
李姐患内风湿病,我以前知道,只是没想到两年时间手指已明显变形了。尽管这样,但她的精气神十分饱满,每天起早贪黑,帮助儿子打理商店。
“早成这样了!只是现在越来越明显了!”李姐毫不在乎的神情,把水杯放在我面前。
“得好好看呀!现在医学发达,应该能看好的!”
“只能控制病情,没法根治。就这样了!人吃五谷,哪有不得病的?”
“是不是耽误了?”我试探着问。
“开始感觉手关节疼得不行,就到医院检查,结果是风湿阴子超标,属内风湿病。尽管到处求医,药用了不少,但效果不明显。”
“李姐,象你这样的情况,能不能享受什么政策?”其实我是在提醒她。目前,象她这样的情况应该是有政策帮助的。
“现情况好多了!农村有合疗,大病还有医疗救助。在农村,一般家庭的病人都能看得
起病。只是姐这风湿病没办法。镇上民政办给姐办理了慢性病补助,又按政策规定给姐办了残疾证,有了残疾证,商店就可以按比例免税。现在确实好多了!”李姐满脸的感激。
李姐家三个孩子,两个女孩,老三是儿子。大女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二女儿大学毕业,现在一家私营企业打工。儿子本是家里的宝贝,可这小家伙高中没上几天就与表哥一起去了北京。先是在一家饭店后厨帮工,配菜、炒菜学得挺拿手。可不到两年时间,又只身去了广东打工,说什么男孩子当厨师没出息。在广东一家外资电子企业上班,干了一年被提为领班后,因手头要管理七八个人,自己平时懒散,还要管理别人,受不了纪律约束,没几个月就被替换了,伤了自尊,碍于面子跳槽去了另外一家外资企业。说带班算不上个什么领导,每月还要写安排、汇报、总结之类的文字,太伤脑子,咱没那细胞。前前后后折腾了四五年,最后决定回老家帮妈妈经营商店。
李姐是个闲不住的女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姐就是这爱劳心的命!”
其实李姐并不是爱劳心,而是在她的生命信念中,始终坚信:老天爷让你来到这个世上,就是要你干点啥事的!人活一辈子不容易,就那么几十年!就像那歌词上唱的“不白活一回”,活就得活出个样儿来!
在老家,我和李姐娘家是邻居,她比我年长三四岁。她在娘家是老大,两个妹妹。因家里没有男孩,初中没毕业李姐就替父母承担起养家的重任。小的时候,她们家里人对我很亲近,似乎我就是她们家的孩子一样。她说,我从小乖巧懂事,生性柔弱,根本不像个男孩。而我对她的事却知之不多。长大后,我到城里谋生。她出嫁后在桥南集镇上开了商店。每次回家,我都到她家的商店买东西,她给我价格很是优惠,还让自己的儿女们叫我舅舅,说娘家门上的兄弟都叫舅哩!时间长了,她待我就真的亲如兄弟了。
有关李姐的故事,我是从偶尔的闲谈中得知的。16岁走出校门,就一直做生意。20世纪80年代初,谁家能有辆自行车已是很不错了。没结婚之前,李姐就骑自行车在附近各集镇赶会,卖烧饼卖鸡蛋卖菜,只要是市场有需求的,她就去做。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好像就不知道疲倦似的。几年摸爬滚打下来,做生意成了行家里手。故此,娘家村上人都叫她“假小子”!原以为父母会给她招个上门女婿,可谁知还是选择了出嫁!
她的婆婆是个生意经。当年在桥南集市卖水果,俩人经常在一起。有时李姐拿烧饼换婆婆的水果吃,有时婆婆拿蔬菜换李姐磕伤的鸡蛋,一来二往,接触时间长了,对李姐的能力婆婆很是佩服。据说,李姐的姻缘就是因为能做生意,有经营头脑,婆婆才多方托人提亲保
媒促成的。
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经验的积累,李姐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生活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稳,实现了人生的完美蜕变和华丽转身……
之后我时常关注李姐的病情,只要回家就去商店找她聊天,并给她推荐有关治病的方子。现在手不疼了,行动也方便得多了。只是因长期服药,肤色还是那么黑。
2019年4月的一天早上,我回家看望老人,返回渭南在商店与李姐闲聊中,我向她讲到,目前正在构思一篇展示建国70年乡村巨变的文章,因苦于没有素材,没有故事,也不知该写些什么,故而迟迟不能动笔,正为这事寝食难安!
李姐听了我的话,却笑着说:“这有啥难的!姐在集镇上开商店20多年了,经的事多,
见的也多,想要什么样的故事,姐给你讲。”
我想了想顺口说:“能不能讲一些关于你的故事!”
李姐瞪着眼睛直直地瞅着我,用一种惊奇而疑问的口吻说:“姐是个开商店卖货的,能有什么故事?你该不会是嘲笑你姐哩!”
我急忙解释说:“姐,你不敢误会!兄弟说的是真心话。因为你的故事真实,写出来肯定感人!”
李姐犹豫了片刻,平静地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每个有都会有故事,只是有的人不愿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别人罢了!既然你要写姐的故事,那我就讲给你听。”
李姐1964年5月出生,1986年10月嫁到桥南村。当时桥南的苹果在东塬甚至渭南是相当有名气的,农民的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多。1988年时,桥南村家家户户有了17寸的黄河牌黑白电视机。那在当时整个渭南的乡村是没有的!桥南村的人只要做务好苹果,便可长年守在家里无须外出奔波,令周边村的人很是羡慕。在当时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给你多吃一个馍,也不愿给你一个苹果。在那个年代,苹果是很金贵的。
李姐家的责任田全种了苹果树,每年的收入上万元。但在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间,由于苹果品种老化,树龄老化,单一的品种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从1996年开始,苹果产量和收入逐年滑坡,盛极一时的苹果收入逐年衰退。加之周边其他乡镇发展起了新品种,致使桥南的苹果逐年退出市场!
沉浸在庆幸和喜悦中的桥南人开始谋求新的发展方向……
“苹果不行了,这可咋办呀?当时娃小,家里花费也大,别的行当干不了,总得有个事干!1997年,村上利用集镇优势,支持村民发展个体经营(商户),统一规划,自行修建。我跟你哥一商量,咱办个商店,做生意。”李姐回忆往事,兴奋写在脸上。
“在我的印象中,商店好像是你一个人经营,我哥似乎没帮过多少忙。”我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
“人世间的事就是怪!俗话说,这两口子,一个哭的搭一个笑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我从小爱做生意,你哥却对生意一点都不上心。当初要是知道是这样的话,这婚事可能还成不了!婆婆年龄大了,观念陈旧,教条死板。开商店是固定摊位,等顾客上门。得讲究方式方法,品种多样,薄利多销。让利顾客,就是给自己争取客源!但婆婆不那么认为,时间长了,许多客源因为婆婆的参与去了别人家的商店。为这事常常和婆婆发生争执!看到这种情
况婆婆也不好插手,没有了劲头,就帮我们看管孩子,商店全是我自己独自经营!
“以前都是自己到渭南进货,早上搭班车到县城,到批发市场选择好商品,购置完毕后,送到车站再搭班车回来。那样既麻烦又费事,每一次进货就得多半天时间。进货的时候商店就得关门停业,既耽误时间又影响生意。1998年就干脆自己买了辆农用三轮车,既能拉货又能跑运输。你哥喜欢跑车,这进货运输的活全是他的事。
“2000年以后,桥南的苹果开始滞销,每年的苹果买不上价还没有客商。自己有农用三轮车,就把苹果拉到洛南去卖,结果很是理想。你哥受了启发,就在村上收苹果,然后拉到洛南去卖,一斤苹果能赚3毛钱,因是山路,一次不能多拉,也就1000公斤,一次利润500元左右。开始的时候没人跑这生意,你哥就雇了个司机,俩人换着开,每天给人家100元,连续干了30多天,挣了2万多元。第二年接着干,第三年往那边跑的人多了,就挣不了多少钱。再加上苹果慢慢退化,没了资源,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2010年以后,形势发展越来越好,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但有一个方便是,商店再不用进货了,商家直接送货上门。不需要起早贪黑进货跑运输了,农用三轮车就放到了家里。再过了两年,你哥不愿跑运输,农用三轮车作用不大,干脆就卖掉了。”
听着李姐讲述自己的故事,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所经历的辛酸往事。人生的道路虽然曲折坎坷,但她的精神始终是饱满的,脸上荡漾着灿烂的微笑。每次回家到商店歇脚,总能感受到她身上始终有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劲头!
每迈出一步都是坚实的步伐!
2013年桥南修建西南铁路复线,客运生意不错,李姐在儿子的鼓动下,花5万元买了辆七座面包车。在经营商店的同时,为货运站送人送货。那一段时间,儿子开着面包车奔跑在集镇与货运站之间。儿子好像继承了父亲的天性,就喜爱侍弄车辆,跑车经营商店倒是个好手。儿子能成了,父亲就想着应该干点什么。
“家里还有两个老人,你哥年龄也大了,以前有烧锅炉的手艺,在渭南经开区一家私营企业烧锅炉。工资还可以,将近4000元,活也轻松,节假日正常休息。”
“你应该让孩子到外边去打拼,让我哥回来。”
“商店他根本帮不上忙。让他在外边,我倒觉得省心。”
干建筑活,因不是技术工,小工挣钱不多,净是出苦力,有时还要攀高上架,李姐不放心。干老本行倒是件好事。
儿子在外边折腾了几年没结果,回来跑车经营商店,就想着趁早把婚事解决了。儿子长
得帅气,人高体壮,精明能干,同学亲戚中相互介绍谈了个女朋友。现在的孩子要求高,有车还得有房,但这个女孩子什么都不要,她认为只要有个好女婿就行。自从俩人谈上之后就把婚事定下了。既然婚事说成了,就得给儿子盖房结婚。儿子的婚姻是大事。2016年刚过完春节,李姐就把家里的老房拆了,重新盖起了两层三间平房,把原来的木房架到二层。一楼为儿子准备婚房,按单元楼规格设计,楼上楼下装修一新。一楼有客厅,有套间,装有空调,跟城里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
2017年,儿子结婚前,卖掉面包车,又拿出12万元买了辆丰田小轿车。
“虽说没在城里,但你们也是有车有房了。”因有别的事我不能出席婚礼,儿子结婚前我专程回家向李姐祝贺。看到装修时尚新颖别致的婚房,非常感慨地说。
“儿女们的事到头了,姐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就是,儿女们的事到头了,你就该歇一歇,把身体调理好就行了。”
“2015年,安防系统工程应用普及越来越广,商店装了监控,方便省事多了。2017年乡镇集市门店又都开始了扫码微信支付。对于这些姐有点跟不上时代了。现在就想着儿子能经营商店,我就帮着做好后勤保障,算是退居二线!20多年就这么过来了!期间受的苦的确不少,确实不容易!”
李姐是个性强势的女人,当年在娘家的时候,就给家里出了不力。后来出嫁了仍然帮父母供两个妹妹上学。大妹没考上大学早早出嫁,最后硬是逼着小妹上了大学,直至大学毕业成家,她才专心经营自己的家。她常说:“家没有男孩,我就是家里的男孩。”她们家种苹果树,每年夏收秋种时节,她经营商店没时间就派丈夫去娘家帮忙。从1992年至2003年,年年如此,从没间断。2008年以后,机械化慢慢普及,她才结束了这项任务。
2018年儿子添了个女儿,成家有了孩子,知道了生活的艰难,更加勤快踏实地经营商店,是李姐的好帮手。
有一次,大家在商店闲聊,李姐兴奋地对我讲:“时代就是不一样,以前的孩子为啥没有现在的孩子聪明?”
“你是看你的孩子亲,其实都一样。”我笑着说。
“肯定有区别,我接触那么多孩子,他们都没有我们家彤彤聪明,要不你考考她。”李姐对我的观点很不赞同。
李姐家的孙女小名叫彤彤,一岁半了,长得乖巧漂亮,聪明可爱,看到来人就知道怎么称呼。
李姐将彤彤领到我面前,指着我对彤彤说:“彤彤,你叫他?”
彤彤睁着机灵透亮的大眼睛看了看,细声嫩气甜甜地叫了声“爷爷!”孩子的举动出我的意料,而在场的人开心地哈哈大笑,为孩子的出色表现鼓掌加油。
为进一步展示彤彤的能力,李姐又拿出儿子结婚时她们家照的全家福相册,打开指着照片上的人“这个人是谁?”一一让孩子辨认。
彤彤都能一一准确地称呼。看到年龄大的就叫爷爷奶奶,年龄更大的就叫(ba)曾祖,看到年龄小的就叫阿姨叔叔。或者是指着图片上的人,让她辨认也是从没出错!
其实我知道,商店来人多,各色人都有,她们就指给孩子辨认。也许是孩子的天性聪明,也许是所处的环境不同,但有一点不能不承认。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要求早已有了提升。
看着彤彤闪烁机灵聪慧的眼睛,甜甜的小嘴一张一合,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她们被幸福满满地包围了。孩子是他们全家人的希望,也是他们全家人幸福的源泉!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姐信心满满。
“现在交通方便,家里车有了,再奋斗几年,到渭南给孩子买房。儿子没念多少书,孙子聪明乖巧,从小得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孙子到城里念书去!
“现在家里热闹多了,两个女儿都有孩子,周末或假节日,她们就回来看望我们。每次回来,女儿女婿孙子一大家,争争吵吵,打打闹闹,有时真有点儿烦,可当她们都回去后,一下子感觉又太清静了!这就是,不来了想,来了又觉得烦。也许是上了年纪,没有了年轻时那种激情!
“闲暇时间,上半天经营商店,下半天儿子开着车,一大家人远的地方去不了,就在周边几个景点看看,放松心情,感觉有干不完的事,浑身都是劲!”
李姐是有梦想的人!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儿孙们身上,但她又有自己的规划……
“再过两年,等你哥不烧锅炉了,商店就全部交给儿子经营,我们就可以彻底歇下了,到时候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到外边走走看看,好好地享受生活!”
李姐的脸色黑瘦,但她的脸上泛着灿烂的笑容,眼神里闪动着幸福的光芒……
2.“最美夕阳花”
采访她,是朋友张维(化名)推荐的。
“既然要写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渭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护理员李茜(化名)的事迹,就值得大写特写。”
张维讲,她是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一线员工。在护理员岗位上已工作了5个年头,参加过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举办的全国护理技能专业知识培训;多次被福利院评为优秀护理员,其事迹被改编为渭南标杆人物微广播剧;2017年度被陕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
会评为“最美夕阳花”称号。她的事迹的确应该写一写!
我所采访的对象都要是芸芸众生中平凡的小人物,把她们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呈现给广大读者,我责无旁贷。为这些人物抒写,不仅仅是记录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更是作为报
告文学作家应具备的责任和担当!
诚然,李茜的事迹有其可贵之处,但真要去采访她,我却萌生了极大的不乐意。因是朋友推荐,内心总有种难以言状的排斥力量,故而很不情愿动笔。
不就是个护理员嘛,有什么可写的?我在内心深处早已画了个大大的问号!后经张维多次追问,才勉强答应去了解情况,见见这位“真人”。
这倒并非是我不愿意把她作为我的采访对象,其主要的原因是,写平凡人物的故事,我更愿意自发地走近他们,“窥视”人物内心的真实世界,深入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那样才更真实、更有价值!
“慢点儿!自己往前走!”
一个中等身材、体型偏胖、70岁左右的老太太,一手拄拐仗一手扶墙壁,试探着小心翼翼地向前挪动着碎步子。
个头不高,身材偏瘦,穿粉红色工作服,眉目清秀,体态端庄的护理员,站在老人身旁,监护老人练习走路。
“嗯,挺好!不要怕!继续往前走。好样的!就这样!”她在一旁督促,时刻保持着防护老人摔倒的手势。
当我来到渭南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15楼,走进楼道,就远远看到李茜正帮助一位老太太进行康复锻炼。
初次见面,并不感觉她有什么特别之处,是不是朋友的介绍夸大其辞了,究竟凭什么获得如此殊誉,职业的敏感使我当即决定,必须解开心中的这团疑虑……
“你好!我是从事新闻报道的,听说你干得很不错!写篇稿子帮你宣传宣传!”见面后我向她讲明来意。她认真看了我一眼,从容淡定地说道:
“你好!我没有什么可写的,也不值得你去写。如果真要写,这里的每一位护理员都应该写,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特殊群体,她们不是痴呆就是病瘫,要不就是精神病患者,很少有正常或者说完全能自理的人来这里。大多都是因为儿女们无暇顾及,或是其他原因不能照顾而送到了这里。但这些人需要有人照顾,我们只是替她们的儿女们作了一份工作。”
“我就是想听听你的故事!”
其实我本可顺势推辞,也好向朋友有个交待。但职业的本能让我说出了要深入挖掘幕后故事的本意。
采访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采访对象如果不愿接受采访,大可随便找个理由给予巧妙拒绝,或是随便搪塞就算了事。但作为作家,要深入挖掘生活,了解人物背后的真实故事,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就必须设法打破那种意想不到的僵持局面,使之轻松愉快地接受你的采访,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解密生活的真实面目。于是,采访便成了一门学问!报告文学是用脚板跑出来的文学作品,所以当面对采访对象拒绝时,如何深入挖掘采访对象的精彩故事,是提升各方面能力的过程,也是报告文学作家修炼的必修课程。
“对不起!我真不能现在接受你的采访!”她回答得很干脆。
“要不,我等一会儿!”我仍然不愿放弃。
“等也没用!这里是老人生活区,除家属之外,其他人员一律不能在此逗留。请你马上离开!”她的态度非常坚决。
“我是受张维之托来采访你的。”无奈,我只好亮出了底牌。
“真的?”她目光如炬。
“马上打电话!你打还是我打?”被采访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机会,没想到她会是怀疑的目光审视我。作为新闻工作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被采访者当头棒喝。我立即掏出电话,准备拨打。
“噢……想起来了!我们是一个小区的,我和他老婆是好姐妹,他给我说过,有个朋友写纪实文学,可以把我的事迹写一写。不好意思,有点失礼了。”她放松了警惕,爽朗地笑了起来。随着一声淡淡的笑,使得气氛立即变得轻松活跃起来。“真的,我……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真没有什么可写的。”
“不瞒你说,我不会轻易受人指派去采访一个人,除非是工作上的安排。”我拿出笔和本子,准备立即采访。
“对不起!你……那你就稍微等一会儿。下班后,我们聊聊!”
我暗自窃喜!
“和老人们聊聊,你不介意吧?”我长长舒了口气。
“可以!”她继续帮助那位老太太进行康复锻炼。
我走进房子,与老人聊了起来。
“老大娘,在这儿住得习惯不?这里的生活好不好?”1502室是个套间,住在外边的两位老大娘正在看电视。
“住得惯!住得惯!”坐在椅子上的老大娘站起身兴奋地说。
“这儿好!就像在自个家里一样!”躺在床上的老太太不紧不慢地说,似乎并不在意的样子,目光始终不离电视屏幕。
“护理员对你们怎么样?还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服务方面有意见吗?”
“你是干啥的?”躺在床上的老太太抬了抬身子坐起来,神情警惕地看着我。
“你是这儿的领导?我咋没见过你?”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急忙拿起摇控板,迅速把电视音量调小,也凑到我面前上下打量着,看了看门外疑惑地。
我冲她俩点了点头,一幅严肃的神情。
床上半躺着的老太太指着门外,轻声轻语地说:“就是那个护理员,小李,人太凶了!”目光里满是仇恨。
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责怪道:“不敢胡乱说,小李对咱们好着呢!”
“就是脾气太凶,我说的是真话!”老太太一幅真诚认真的面孔。
“上卫生间呀,楼道锻炼呀,她不扶着我,让我自己做。我们住到这儿,就是让她们服务的。护理员不干这干啥呀?”老太太仍是喋喋不休。
“人家娃能管咱就不错了,你再甭要求高的!”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劝阻。
“为啥是这种情况?听说那个护理很不错嘛!”我一脸的疑惑。
“你听谁说的?你要多听听我们的才对!”床上半躺着的老太太又往起抬了抬身子,坐起来。
“你俩个乱嚼舌根的,胡咧咧啥哩!你的儿女对你有人家小李对你们好吗?”一位老大爷的声从里间传出来。
我朝里间走去。挨着窗户的床上睡着一个看上去80多岁的老大爷。
“老大爷,您这是……”
“动不了,半边身子没力气。你是新来的领导吧!别听她俩瞎咧咧,小李这女子真的挺好!”老大爷有点激动,长长吸了口气接着说:“这里的护理员,个个都是好样的。比咱那些亲生的儿女们都好!”
“小李这娃好倒是好着呢,就是吼起人来声音大的不行!咱都这把年纪了,她一个碎娃娃子咋能这样训咱呢,你能受得了?”坐在椅子上的老太太跟进来辩解。
“咱们这个楼层上住的都不好管,人家娃一天忙得就不停,擦呀洗呀,忙前忙后,不是照顾这个,就是帮助那个,时间长了谁能不烦?说话声大点,哪有啥?”
“有啥?一个娃儿训你,你听了舒服?”老太太显然很不高兴。
“是!是常训我们哩。谁还能没有个脾气?但这娃,性子直,心眼好!”
“再别光捡好听的说,就是要给她提些意见!”
“把你调到别的楼层,你不去,你还说,你谁都不要,就要小李管!忘了?”
“要你说哩?死老头子。”
“你的娃儿倒是不训你了,把你放到这儿人家图清静哩!一月到头能看你几回?”
“你……”老太太气愤地转身走了。
“人呀,就这毛病,年龄大了就懒得怕动弹!可人家小李不这样认为,只要她上班,不论是天气晴好,还是阴雨天,她都要老人下地活动活动。可有的老人不理解,嫌人家娃凶。人要真是动不了就快了。人还是要想办法多活动,动一动,气血才能循环。我是动不了,没
办法!”老人有点伤感。
“发脾气,训老人总是不对嘛!”我随口说道。
“不对是不对,可咱得理解人家娃。人谁能没个毛病,得相互体谅。人家娃干活干净利索,服务周到细心,能比咱的儿女对咱好就行了!人家能说你,是为你好。要真不理彩你,那就没人管了!”老大爷吃力地说。
看到老人气色差,说话有气无力,安慰了几句,我便走出房间。
看到这些老人,我的内心升腾起一种不可名状的酸楚:老人真难!
能到老年公寓来的,大部分都是精神上有问题或是病瘫不能自理的老人,他们性情怪僻,情绪异常,儿女们无法照顾或是不能照顾才送到这里。每天面对那么多的“特殊”人群,我不知道李茜的内心潜藏着一种多么大的精神力量!
褪去工作服,换上生活装,她则是另一种女性的美。
为了不影响老人休息和干扰别人工作,她提议到楼下花园露天凉亭去谈谈。我们来到楼下,走进花园,坐在凉亭长椅上。凉亭呈“L”型排开,配有一排排长长的椅子,顶上有雨棚。四周是花栏,花栏里草木葱茏,苍翠欲滴。这里环境优雅、僻静,人们可以在这歇脚、攀谈,是老人休闲散步的好地方。
因为要采访,事先带了录音笔,在征得她同意后,我打开录音笔按钮,放在她身边,将她所说的内容真实、原样地记录下来。为了不打断她的思路,我只是静静地听,偶尔拿笔在本子上做一些重要记录。
“想要问点什么,你说吧!”她坐下来,停顿了一下说道。
“谈谈你的经历,工作方面的事情。”
“我是农村的,为了孩子上学,2004年从桥南来到渭南。要说这十几年经历的事,的确不少,我是一个不安份的人。2004年到目前,15年时间,只少干过11种工作。”她自己却突然笑了。
我正认真听,还没等反映过来,她却向我发问。
“你会不会觉得我这人做事太不认真或是不太靠谱?”
“没有!没有!”我急忙顺口说回答。
“刚来渭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起先做过水果生意。早上天不亮骑着自行车到农户家里批发,赶天明到农贸市场零售。本想把老公引上道,干了两天,他坚决不愿意,我自己坚持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中止了。接下来买过华商报,一天少则五六块钱,最多十几块钱,前后有多半年时间。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出发,别人举着报纸沿街大声吆喝,开始还不好意思张口,拿着报纸沿街就这么往前走。先是走路,后来是骑自行车,拿着报纸沿街叫买,真跟电视里的报童差不多!”她站起身比划着当时的动作,又说又笑。从她的举动中,我能感觉得到,她当时是多么的不容易!
“因不懂套路,每天只拿20张,别人一大早很快就买完了,我却要到下午2点左右。一张报纸挣两毛钱,一天仅仅只挣四块钱!后来时间长了,慢慢摸出了窍门,最多时一天50张。老公在一家私营公司上班,我多少挣点是生活补贴。开始没啥想法,日子苦点,倒还能过得去。2004年年底在中心医院做护工,算是有了份稳定工作,一月能挣350元。大概是2005年10月,经朋友介绍到儿童福利院管护孤残婴儿。我这人有个毛病,性子直,心眼实,对有些问题又不愿容忍,想说就说,一吐为快,干了不到2年就离开了。2007年9月,我们小区邻居介绍我到渭南纺织厂,纺织车间。纺织女工是最辛苦的,两班倒换,严寒的冬天走进车间就如同夏天一样,机器声响,震耳发聩。而且又非常危险,必须机灵,胆大心细。头发得盘在头顶扎紧,穿工服,戴工帽,严格按规程操作。如有不慎,时常发生事故,工资按量计酬。每月600多元,最多拿到800元,累确实是累,但感觉心情舒畅了许多。后来纺织厂搬到渭南高新区,因家离得太远不方便也就不去了。2009年在北塘商场超市买服装,后来在二路马一家商务酒店干过,还在西四路与东风大街东北角秦东商务酒店干过,又在乐天大街招商花园国际商务酒店干过,在信达广场超市冷饮专柜干过,在福利厂做过缝纫工,等等。干一份工作没超过两年,甚至有些工作干几个月就调换了。2014年到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从事护理员工作,这是我所干过工作中时间最长的。小儿子曾说,老妈是要把能干的工作都试个遍!”她说得轻松愉快,没有丝毫的芥蒂。
“对你目前的工作满意不?”我突然提问道。
“年龄大了,也折腾不起了,为了养家糊口,只能就这么踏踏实实地干着。”说话的不经意间,她用手指轻轻撩了撩耳际边一丝头发,显出一种女性成熟的温柔。
“管护老人,你最大的体会是什么?”我把话题引起工作方面。
“看到这些老人就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天下老人不容易,老人的心在儿女身上,可真当你老了,儿女的心在哪儿?既然干这份工作,就得尽一份责任。虽说不是自己的亲人,可看到这些老人,就如同自己的亲人一样。”
“看得出,这些老人的脾气也不小,也不好管护,受过委屈吗?有过抱怨吗?”我进一步提问。
“受过委屈!咋能不受委屈呢?委屈了,你得受着!管护老人是要担负责任的,也是有一定风险性的。有一年,老人摔倒了。骨折!家属要追查责任,要求负责为老人治疗。当时我俩个人值班,我在洗衣服,另一个负责看护老人。别人叫他有事,不给我说一声就走了。老人在楼道走路摔倒了。这事虽说与我没有直接关系,但人家认为有连带责任。要求承担责任,并对我进行了处罚。我当时很不服气,想不通,找领导理论,结果还是罚了款。但这件事让我懂得,失误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了,不能一味地找理由推托,必须敢于承担,勇于担当,那样做事就会小心谨慎,事事处处不会出差错!
“人是有感情的。你对她们好,她们就会对你好!下班回家,她们总会说,小李呀,你赶紧回去,给娃还要做饭哩!有时遇到下雨天,她们就会说,天下雨了路滑,路上小心点!听到她们这些话,内心升腾起一股感激的暖流!
“管护这些老人,时间长了,就会有种难分难舍的感觉。看到那些走完人生路,平静地离去的老人,心里不好受,只能默默为她们祈祷,希望她们到天堂不再受罪!”
“有些老人对你的意见还挺大!这该怎样解释?”我突然提出了这个问题。
“你说我该怎样解释?”她淡淡地笑了笑,反而追问我。
“我……”
“我知道有些老人对我有意见!我就这性格,刀子嘴,豆腐心,改不了。但她们还喜欢让我管!特别是休假那几天不在岗位上,上班来她们就说,你干啥去了,我还以为你生我气,不管我了!老人其实还是挺可爱的!你对她凶,她反例喜欢你。当然也有些老人让人生气,你让她这样,她偏要那样!好像承心跟你对着来。有时觉得,老人确实不容易!由着她们的性子,哄说着来。看管老人就像孩子,让你生气,让人喜欢!”
她淡定从容的倾诉着她和老人之间的“纠葛”,让你感觉到她不是为自己辩解或是责怪老人,倒让你感受到她把一位女性的生命灿烂,发挥到了辉煌的顶点!
“家里的情况能不能谈一点,或者说你从事这份工作,会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家庭生活。”我试探着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怎么说呢?家里的事……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经营家庭与从事工作是一样的,要学会管理又要学会放手!我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努力打拼着改善自己的生活,但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有晴天丽日,就会有阴雨绵绵。这很正常!2004年买了房子,顶层,便宜,不到88平米,毛坯房7万2,一年后简单装修,总共花了8万多。买房子时手头就2万元,贷了3万,借亲戚2万。不挣钱不行呀,贷款每月还330元,丈夫工资只有600元,还过贷款,工资就剩那么一点能干啥?当时真的挺艰难,好在我们的孩子很懂事,不与别人的孩子攀比。我必须得出来找一份工作,丈夫的工资还贷款、养家,我的工资攒着还亲戚的。大家齐心协力,过苦日子,共度难关。六七年时间,3万元的贷款还清了,借亲戚的钱也基本还完了。2011年,本可轻松一点,可谁知又遇上了烦心事……”
说到这儿,她停下来不愿说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方便谈的话,那就……”
“丈夫在一家私营企业做文员,我就是想不通,他一个忠厚善良的人怎么就摊上这麻烦事。2015年大儿子上专科大学,学费生活费,经济压力是大了些,当时有一个朋友说合伙干点事,让他牵线凑钱,高息,他把这事告诉另外一个朋友,结果是那个人愿意拿钱,但非让老公插手此事。在没有钱的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有钱,有更多的钱!人家说,你插手这事就可以分得一部分利润!也就是为了那几个钱,结果彻底陷进去了!两年后,人去钱空。老公成了替罪羊!那个人找不到,失踪了。这边死活逼着问老公要钱!你说这……那些人就不是个东西,净欺负老实人!”她说这些话,显然仍有些气愤。
“大儿子专科毕业二三年了没有固定工作,小儿子又马上面临上大学。生活压力大,苦没什么,也不怕,可就是这事……觉得太憋屈!太欺负人了!老公是个生性善良、忠厚老实、品行端正、与人不争柔弱的文化人,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缕缕吃亏上当?”
“不好意思!提到你的伤心事了!”我忙安慰,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6万元一下子没有了,老公很是懊悔,为此曾大病了一场,他总觉得对不住我们母子,一家人省吃俭用,10多年辛辛苦苦积攒的活命钱没有了,打了水漂!”
“发生这样的事,谁也不愿意!但现实中这样的事也不少!困难一定会挺过去。只要身体好,一切都会好起来!”
“生活就这样,无论面对什么,都应该坦然处之,是福是祸顺其自然,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行。虽然遭遇了那么大的麻烦,但我告诉老公,不要太在意,生活中的磨难其实就是财富,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曲折坎坷谁也无法预料!事情发生了就那样,不要太在意。一切只能顺其自然!”我尽量说得轻描淡写,以期给她以最大的宽慰!
“账不怕。今天还不了,明天还,我们不赖任何人的!
“好在给孩子买了房子,交了首付。儿子很有个性,不愿受人约束,硬是辞去了一份稳定工作,他说,太死板,没生机,混一辈子都是个临时工,还不如自己创业。目前他在一家婚庆公司做照片后期修图工作。一年时间了,虽说不很理想,但他对这份工作充满自信,别人能打拼成功,自己也应该能行!
“儿子虚岁25了,婚姻是大事,可他迟迟不愿找,先把事业稳定了再说。做父母的,怎么能不着急呢!人家孩子都有车,我们没有,每次回家都不方便!可儿子却说,不着急,过几年再买!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老二很懂事,从小到大很少让父母操心,看到家庭出现这样的变故,他曾想放弃学业要外出打工挣钱,但我们坚决反对!父母劝说,老大劝说,才使老二静下心来继续读书。老公也做了份兼职!他说,老二的学费他要用汗水换取,只要肯吃苦,就能尝到甜头!自己辛
苦挣的钱,拿在手上踏实!”
“看得出,你们家挺幸福的!”
“只少我觉得我们一大家人是快乐的!虽说经历了许多磨难,也在拼命地奔波,但我们
在一起是温馨和谐的,全家人都在为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着!”
我完全沉浸在她的故事中。为她的坚强和乐观深受感动,对她们家的遭遇深表同情。
“听了你的故事还真让人感动!应该把你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为你点赞!”我竖起了大拇指!
“千万不要这么说!比我能力强的人多得去了,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她连连摆手!
“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才是真实感人的!”
“我不知你需要了解什么,想到那儿说到那儿,也没有章法,胡乱说了一大堆,让你见笑了!”
听她倾诉是件轻松愉快的事!这也让我对她有了一个深刻全面的了解。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夜幕已经降临。我本想请她吃个饭,但她执意要回家,望着她远去的身影汇入人群中,我心惆怅……
她稚嫩的肩膀能扛起这样的重担吗? 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华灯初上,街上行人渐渐多了起来。迎着清凉的夜风,独自慢步街头,我在认真思索,面对繁杂的琐碎事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单个人的力量往往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生活让人有些琢磨不透,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遇到什么事,但最重要的是精神,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面对现实,过好每一天!
我真心地希望她能尽快走出生活的困境,迎接美好生活的曙光!
但愿好人一生平安,好人能有好报!
3. 湖北女子渭南创市场
豆腐,渭南很有名气。
豆腐泡,渭南人的经典早餐,堪称渭南一绝。豆腐泡与羊肉泡、时辰包子并称渭南人三大必吃的早餐之一。
陕西境内,白水豆腐享有盛名。
渭南城区,东西两塬豆腐称得上是一绝。
在我的采访对象中,无意中接触到了一个外地女子,专门做豆腐制品的。她的豆腐如何能在渭南站稳了脚跟,而且能把豆腐生意做得风声水起。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湖北女子的豆腐世界。
为了解读湖北女子的“豆腐生涯”,那几天早上,无论买不买菜我都去菜市场转转,不为别的,就是想看看她是怎么把豆腐生意做得如此之好,又是如何赢得了渭南人的喜爱!
镜头一:
2019年4月6日,星期六
早上7点,天色大亮。太阳早已从天边露出了红彤彤的笑脸。因前几天刚下过雨,空气清新、湿润。但天气有点凉!
勤劳的人,总是起得早!
菜市场,已经有人买了需要的菜匆匆离去。
一把足足有三米直径的大伞已经撑起。一个中等身材、稍胖、身着淡灰色鸭绒服的年轻女子正把三轮车上的豆芽、豆干拿下来摆在桌子上。三个人,瘦高个的男子,敦厚、少言寡语,在那个年轻女子的指挥下,用力将一盘一盘的豆腐从三轮车上搬下来,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看得出,他显然是她的丈夫。另一个女人比年轻女子稍矮一点,鬓角有丝丝白头,听说话的口音应该是她的老乡。豆腐、豆芽、豆干、羊血块、豆腐皮等等一一摆上摊位。
街上的行人开始多起来。我站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两个女人开始忙活起来……
一群人围在案几旁,伸出手,眼巴巴地等候……
“给我来2块钱的豆腐干!”
“给我来3块钱的软豆腐!”
“给我来2块钱的嫩豆腐!”
“我要老豆腐,2块钱的!”
“给我来一斤黄豆芽!”
……,……
“阿姨,姐姐,大家别急,一个一个来!”年轻外地女子有点手忙脚乱。
人们还是不断地朝这边涌过来。
年轻女子的声音明显有些吵哑,情绪也显得有些急躁,但又不得不满面笑容地应答每个人的提问。
……,……
镜头二:
2019年4月7日,星期日
中午11点30分,从朋友家回来路过菜市场,看到买豆制品的年轻女子正准备收摊,我
停了下来。
她热情地打招呼:“大哥,新鲜的嫩豆腐,买一块吧?”
我从自行车上下来,把自行车停放到一边,走 过去。
“要多少?这些够吗?”她已拿起刀在一块豆腐上比划着,等待我的决定。
“多少都行!看着办。”
“大哥,你这人真爽快!”手起刀落,切下一块,拿在称上称。“二块一,就二块吧!”说着装进塑料袋递给我。
“你很有本事!不简单!”我付了钱,接过她递过来的豆腐,随便说了句。
“大哥,开玩笑吧!我有什么本事?”她爽朗地笑了。
“我说的是真话!在你这儿买豆腐好几次了,感觉你与众不同,真是了不起呀!”我冲她竖起了大拇指。
“我就是个买豆腐的!真的谢谢你!谢谢你!”她笑得天真、开心。
“如果方便的话,我能不能采访你。”
“不会吧!你要采访我?”她闪烁着大大的眼睛,惊讶地看着我。但她笑得更开心了。
“怎么?不乐意呀?”
“我有什么可采访的?买豆腐的!我就是出来混日子!要采访,你采访旁边那位大哥。”并冲着旁边买菜的大哥喊道。
旁边那位卖菜的男子根本没有吭声。
“我说得的真话,我最近在写一篇纪实文章,都是一些平头老百姓的故事,写她们的真
实生活,写她们的奋斗历程,写她们对人生的感悟!你一个外地女子能在我们这儿谋生,能把豆腐生意做得这么好,你身上肯定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所以想了解些情况。”
“我没有什么故事,不过你真要写的话,我可以讲给你听。”她满脸的真诚。
她接着说:“每天可忙了,早上5点就得起来,做豆腐,7点开始出摊,12点收摊,吃完饭,稍稍休息一下,开始准备第二天的,下午2点泡豆子,磨豆子,打浆,泡豆芽,做豆腐皮。这么多年了,体会最深的就一个字,累!”
她继续说:“说累吧!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也就这么过来了。一年365天,天天都这样。不对,每年还休息那么几天,过节呀,走亲戚呀什么的!每天是累,但过得很充实,很实在!”
“她们都是你的亲人?”
“这个是我阿姨!那个是我老公!”她指着那个瘦高的男子,他正在往三轮车上装木盘。那个矮个的同乡女人收拾桌上没卖完的豆腐、豆腐干。
“你骑着那个三轮车先回,回去赶紧送货!我们收拾一下就回来!”她指挥那个男的。
男子骑着三轮车走了。
“他还要回去送货!他就那样,不爱说话!你说怎么干他就怎么干。听话,好使!我不一样,我每天有说不完的话。”
“这样好嘛!就是要开心,没有忧愁,没有烦恼!”
“哪能那样?闹心的事多着呢!但是我从不往心上去!”
那个被称作阿姨的女人已收拾完毕。看样子她们要马上回家。
“大哥,实在抱歉,不谝了,我还得回家烧饭!”
“有时间找你聊!”
“行!”
镜头三:
2019年4月13日,星期六
今天我来得比较晚,手里提着刚买的菜,仍然是站在旁边看着。
她看到我,欣喜地笑了笑:“买菜了?”
我冲她点点头。
案几旁围了许多人。男的,女的,年轻的,年老的,有骑车的,有步行的,大家站在一
边有秩序地等候。
今天增加了个帮忙的,两个男的,三个女的,有个女的听口音是渭南本地人。
她把三轮车上的豆芽装在一起拿过来放在案桌旁。过来时又急忙帮着收钱,再把人们所要的商品递过去。
“阿姨,您慢走,好吃再来!”
“姐姐,来块豆腐!软的?还是硬的?”
“哥,要点什么?”
……,……
她轻易不放过身边经过的每一个行人,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我站在一边静静地看着。
稍微空闲时,她又抽身去整理三轮车上的东西,把拿下来的东西放到临街楼下的房子里,
又把房子的东西放到三轮上。
“这房子也是你们的?”我走过去,看了看,里边放着一台冰箱,一张条桌。
“租的,有些东西就直接放在这里边。我们在曙光村那边租的有房子,住宿,做豆腐。”她一边收拾房间里的东西,一边对我讲。
我放下手中提的菜准备帮忙。她急忙拦住:“大哥,不用麻烦!这里也没什么东西。”
她快速整理好,走出房子。
为深入了解她的真实生活,我特意留了她的电话号码。看到她繁忙的样子,自知不便打扰,在旁边呆了一会儿,就悄悄地离开了。
直到目前,我还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我只觉得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在渭南创业的外地女子。
把她列入采访对象,是因为有过一件特殊的往事。有一年在菜市场买菜,我在她对面的摊主那儿买过菜后,人家让扫支付宝。当时盛行扫支付宝送红包。
我挑选了几个西红柿。菜称好,算过账,摊主拿出支付宝扫码牌递给我,扫码送红包。
我打开手机,结果自己没开通支付宝。
“我还是付现金吧!”
“我帮你开通支付宝!”摊主非要为我开通支付宝。
“我不习惯用那些高科技。”
“给你说得清楚,扫码结算!你不扫码买什么菜?”摊主显然有些不高兴。
“买菜非得扫码不行?谁规定的?”我有点生气了。
“不买菜一边走,别耽误我做生意!”摊主把菜放要了回去,招呼其他人。
“买菜还有这怪事?不卖算了,哪儿买不了菜。”
我准备转身离开,买豆腐的女子跑过来:“大哥,我帮你扫!你现金给我。”她拿出手机扫码帮我付账,从摊主手里拿过菜递给我。
“真是个毛病多!”我仍然觉得有被人凌辱了的感觉。
“大哥,她的菜是便宜了一点,但人家是要扫码才可以。因为扫码的同时,人家会得到
同等或高于价格的红包。如果你不要码扫,人家就觉得亏了!”她给我解释。
“难怪菜买得比别人便宜!商家始终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我把现金给了这个操着外
地口音的女子。
“大哥,别生气,就这么回事!有什么需要,到我这边来。价格优惠,无需所谓扫码。”女子热情、机灵、爽快。
从此,我记住了这个机灵、豪爽的外地女子!
后来,当我向她讲述这件事时,她却全然记不起来了。
“看不出来,大哥确是个有心人!”她对我能记住这样的事很是敬佩。
她活泼机灵,实确是块做生意的料!
镜头四:
2019年4月27日,星期六。
今天我休息。早上9点,我才从床上爬起来。
6点30分,闹钟把我从梦中叫醒,躺在床上瞪大眼睛呆呆地盯着天花板就是不想起来。
窗外传来了淅淅沥沥的雨声。昨天晚上睡觉前我从手机上看过天气预报,早上6点后有
小到中雨。现在的预报真是神了!家里就我一个人,无人干扰,侧身又睡了过去。
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我惊了醒来。电话是儿子打过来的,他已蒸好了米饭,让我过去吃饭。下雨天,不想出去,你过来随便买些菜。
我穿好衣服,洗漱完毕,拿了把雨伞,走出屋子。
天空飘着细雨。
雨滴落在水泥路面低洼的积水处,泛起层层形态奇异的水花。我打着雨伞朝菜市场走去。菜市场就在我们小区附近。菜市场是个临时市场,除几个有门店的商家外,其他都是附近的菜农到市场卖菜。其实也算不上街,一条东西长约300米的巷道,每天早上路两边摆满了摊点,卖菜的、卖馍的、卖鸡蛋的、卖水果的,还有卖茶叶、陕北小米、黄豆、大肉、水产鱼类,烤鸭、特色熟食小吃,等等,花样繁多,种类齐全。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有人陆续来,一条不长的街道,行人密集,路人拥堵,大家聚集到这里购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尔后又都匆匆离去,中午12点过后又恢复了平静。
我一直找机会采访她,好几次从菜市场经过,总是看不到她的身影。
今天,我又来到卖豆制品摊点。
雨幕中,那位阿姨和一位年轻女孩忙着卖豆腐。
“这几天怎么不见你侄女!”我问正在忙着卖豆腐的那个阿姨。
阿姨愣愣地看着我,片刻之后突然回过神来。
“回湖北老家去了!”她笑着说。
“回湖北老家去了?”我迟疑地看着她。
“有点事呀!”
“她还回来吗?”
“可能得过一段时间!”
“她叫什么名字?”
“牛芳,芳芳!”
这位阿姨,是我采访对象牛芳的阿姨。她从湖北老家来,也是做豆制品生意的。来渭南之前在西安打拼市场。芳芳回老家之前就让阿姨过来熟悉情况,帮她打理渭南的豆腐生意。
别看她初来乍到,做生意也很精明,生意做得并不比牛芳差。
芳芳的老家在湖北荆门。
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全境以山地为主,东西最大横距15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1公
里,全市国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67%。自商周(约公元前16世纪)以来,历代都在荆门设州置县郡,屯兵积粮,为兵家必争之地。荆门农业生态环境优越、综合优势突出,是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素有“中国农谷”金字招牌。
“芳芳做豆制品生意在渭南十好几年了!先在老城龙源菜市场与老家的一个亲戚共同经营,大概有六七年时间。2014年前后,芳芳才搬到了这儿(菜市场)独自开辟市场。”
“她挺能干,精明,灵活,生意做得好!”我连连夸赞!
“叔,你想做豆腐生意?”旁边一位年轻女孩问道。
“对呀,专门来向行家讨教学习经验的!”
年轻女孩用一种异样的目光上下打量着我,不说话只是直笑!
“你觉得这生意能做吗?”我问那个年轻的女孩。
她笑盈盈地,点头又急忙摇头。
这个年轻女孩姓朱,是渭南本地人,2018年9月被牛芳请来帮忙,每天早上7点至11点,主要任务是照看摊位,协助卖豆腐。上次听牛芳讲过,做豆腐买豆腐真的挺辛苦,平时三四个人根本忙不过来。每天4点多起床开始做豆腐,7点出摊,12点收摊回家烧饭,中间休息2小时,下午4点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原料,拣豆、磨豆,事挺多。所以就请了个当地女孩帮忙。
直到现在我才见到了她!
“做豆腐常年跟水接触,芳芳的腿有毛病了,阴雨天,腿就疼,可能是风湿!”那位阿
姨心疼地说。
这种病我是知道的,本文前边提到的李姐,就患有风湿病,手关节已明显变形,活动不能自如,关节疼痛时特别难受。据说,患这种病,只能缓解疼痛,很难除根。这种病魔太可怕了,一旦沾染上,几乎就成了终生相伴!
“这种病不能太劳累,以前做豆腐,长时间与水打较道,风寒侵蚀到体内,阴湿不能排除,时间久了可能就患上风湿。”
阿姨接着说:“芳芳三十多岁,在渭南打拼了十几年。她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孩,十一岁,上五年级,小的是儿子,六七岁,上二年级,在老家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本来打算让孩子过来,但他们不愿意来,就留在了老家。”
阿姨继续说:“这次回家主要是看病,可能得一段时间,这个具体也说不准!”
听到阿姨这么说,我心头一惊,年轻轻的怎么会落下腿疼的毛病,真是太可惜了!跟她
们简短聊了一会儿,因要去儿子家里,我就匆匆离开了。
雨越下越大。
街上的行人东奔西走!
行走在雨水中,任凭雨水敲击着雨伞。也许是担心芳芳的病情,也许是我对这种病情的
惧怕,心情十分沉重。
我踩着积水一步一步向前走……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从菜市场经过,我都要在那个卖豆制品的摊位边停下脚步多看几眼。但每次看到的仍是那位湖北阿姨与年轻渭南女孩忙碌的身影,是她们一直帮芳芳经营豆制品生意。
因为诚信,因为好的声誉,她们的豆制品生意一直很好!
截止这篇稿子写完,我再没见到过那位湖北女孩——芳芳。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回来,但那个熟悉的身影总是浮现在眼前,那个甜美的声音总是在耳畔响起……
“阿姨,您慢走,好吃再来!”
“姐姐,来块豆腐!软的?还是硬的?”
“大哥,要点什么?”
……,……
我只能默默地祝福她早日康复!
那个在渭南卖豆腐的,湖北女孩!
这里需要她那甜美的声音,这里也有她温馨美好的家园!
4.挑来拣去,觉得还是干老本行好
经常在她那儿买馍,自然就很熟悉了。
恰逢陕西省作协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征文活动,于是便产生了采访她的念头,把一个蒸馍女人的奋斗故事写进这篇报告文学。
2017年秋季,在渭南中心医院住院部13楼大厅,总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可就是想不起来她是谁?到底在哪儿见过?但她却笑呵呵地同我打招呼。出于礼貌,我便问她来干什么。她说也是来看亲戚,今天出院。
这个人肯定很熟悉!
我努力从记忆的碎片中搜索,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位笑容可亲、操着外地口音的女子在哪儿见过。也许是人家看出了我的疑虑,便笑呵呵地说,省二监小区对面菜市场,山东卖手工
馍的。我这才恍然大悟!
从此,我对她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只要在菜市场买馍,我基本上都是从她那儿买。或是从摊位经过,总是友好地打声招呼。
菜市场有三家固定门店卖馍的,一家是专门卖花卷,在中间位置,听说是渭南蒲城人。另一家在菜市场最东头,渭南当地人。再一家就是她了,山东外地的。一条300米左右的街市三家固定摊位,每家相距不到100米左右。另外,菜市场每天早上还有三家临时摊位,都是渭南本地人,而且都打着显眼的招牌,专卖农家手工酵面馍。这条街上,单就卖馍这一行当,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2019年农历腊月二十八上午,我从菜市场经过,看到她还在忙碌,便停下来问道:
“今年春节不回家了?”
“回!下午的车票。明天早上就到了。”
“时间也太紧张了!怎么不早点回去?”
“早回去也没啥事,春节嘛,主要是走亲戚。大家常年在外边奔波,一年难得见上几面,团聚一下,叙叙旧,拉拉家常。还没过十五,又都各自忙活去了。其实更重要的是睡大觉!每年只有春节前后十天才是最轻松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放假,美美地睡个痛快!”
“照这么说,在老家也呆不了多长时间?”我很是惊讶。
“是呀!一年时间基本上都在渭南。现在,在那儿都一样!”她回答地很轻松。
“来渭南多长时间了?”
“快五年了!”她忙着收拾蒸笼。蒸笼里没有多少馍,看样子是卖完就准备回家。
“早点收拾,赶紧回家!新春快乐!”
“谢谢!谢谢!新春快乐!”
她们两口子都是80后。女的,1981年生,男的,1980年生。山东菏泽人。在一次闲谈
中,她对我讲,她们老家虽说属菏泽市,但离淄博市的距离最近。从渭南到老家大概有700公里路,因自己没有车,每年回家都是坐火车。在山东老家的时候,她老公就是干做馍卖馍的行当。
她自己以前在菏泽的一家私营工厂打工,工资不是很高,又要受人约束,干了几年就不
干了。等老二稍微大了些,就寻思着干点什么。“老公在老家是做馍卖馍的,还是觉得干老本行好!”于是就来到了渭南,一头扎在这儿,快五年了!
两个孩子都在渭南上学,老大是女儿,16岁,在杜桥中学上高一 。老二是儿子,9岁了,长得胖乎乎的,在渭南上的幼儿园、小学,在胜利小学上三年级。
她性格开朗,真诚朴实,精明能干。老公体格很好,个儿不高,言语不多,但干活利索。
她们在这儿租了房子,专门从事蒸馍卖馍的生意。
为了写好她的故事,买馍时便有意识地寻找话题跟她多聊一会儿。
“一天大概能卖多少馍?利润怎么样?”
她说:“每天就蒸两锅,一锅15笼。一部分送超市、宾馆,大部分在菜市场卖,每天
早上馍蒸好之后,凉一会儿,装车,老公就得给超市和宾馆送过去,我主要任务是在这儿卖。中午空档的时候让老公休息一会儿,中午我一般不睡,我这人比较顶困。下午3点又开始再蒸一锅。基本上就那样,市场的需求量就那么大,咱也不可能蒸得太多。自从环境综合整治以后,改用烧煤汽,成本无形中就提高了。平时得准备两大罐煤汽,这个没了就得换那个,然后让人家再送一罐过来。一罐煤汽300块钱,也就3天时间。要说利润,其实也不多,两个人一个月就万把块钱。咱没手艺,单靠苦力打工,两个人一个月差不多也就这个数,应该算是个高工资吧!这样人也灵活自由,但还是很辛苦!”
“现在大都机器操作,应该不是很累吧?”
“基本是机器伙面、揉面,但还是累得很!夏季明得早嘛,早上4点就得起床,伙面、揉面、切馍,赶6点左右就得蒸好。冬季稍微晚一点,也就5点左右。从早上4点到晚上8点,中午吃过饭,2个小时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你想呀,一个蒸笼,直径1.5米,50个馍,一笼馍重量40斤,站在梯子上,一笼一笼架上去,蒸熟之后又一笼一笼卸下来。一次架15个蒸笼,一个蒸笼18厘米高,下来足足有3米。想想能不累吗?再还有,三伏天,特热,汗水往下淌。冬季,特冷,贴身的内衣却是湿的。干这活虽说累点,但人很自由,不受别人约束,自己给自己打工!”
“的确是个体力活,没有好的身板,还真不行!”我发自内心的感慨。
“小馍是机器加工,小馍一块钱3个,以前是4个,物价上涨了,没办法,只能随行就市。大馍一块钱2个,大馍是人工一刀一刀的切,一个馍二两、二两一二,一斤面5个馍,基本上是准准的。时间长了,每一刀下去,不会有差错。在斤两上不能少了顾客的!诚信做生意是根本。面粉与厂家联系,直接送过来,一次卸100袋,半个月时间。蒸馍需要的碱面、豆、糖,有糖包、豆包嘛,都是自己在批发市场购买。”
她接着说:“做生意得精打细算。一个馍五毛钱,一斤面五个馍,二块伍毛钱,一斤面粉一块八毛钱,也就是说,一斤面的净利润是七毛钱,这里面包含房租、水电、烧气等等,一天蒸10袋面,500斤,利润大概350块钱,这些都是用数量一点一点堆砌起来的,都是汗水换来的。房子是租别人的。每个月的租金1200块钱,楼下是人家的,楼上二楼也是人家的,住在上边,他们基本上不在家,我们算是替人家管房子。算账,听起来好像挣了不少钱,但到月底这费那费扣除过,也没多少钱。”
当问及她为什么想着到老远的地方来做卖馍的生意,她毫不掩饰地对我讲。
“其实我觉得卖馍挺好!现在跟以前不一样,大家都很辛苦,回家根本没时间自己蒸馍。所以就得有个专门卖馍的,顺路卖回去,在家吃现成的。方便省事!现在食品讲究卫生、安全,这一点必须是保证。吃的东西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些年,我们信誉好,价格也实惠,真心待人,诚实做买卖,生意还不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就这么过呗!人嘛,本来就是个活物,人活着就得有事干。
忙活,就得在忙中活着!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每人都是在自己的领域内按自己的
活法活着。人生就这么几十年,人人都不容易,无论干啥都是干,不都是为生活嘛!”
从与她简短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她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
生活虽说不容易,但从她的神情和言语中,能感觉得到,她们活得踏实、自在,干自己的活,流自己的汗,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
5.这是一群可爱的人
故事一:老张的土豆生意经。
经常在老张的菜摊上买土豆,一来二往我们便成了老朋友。
“今个来得早!”
“噢!刚到。”
“你其他啥菜不带,就专卖土豆?”
“开玩笑!卖土豆十几年了。卖土豆是我的专利!”老张颇有几份得意。一边撑伞,一边给我讲。
“为啥只卖土豆,我看人家别的五花八门,杂七杂八,啥都有,那样不是挣得钱多么?”
“看来你外行了!弄啥都有啥拿法!各有各的窍道!我就觉得卖土豆能行!”
闲聊了几句后,我便向他询问起做土豆生意的事情。
老张警惕地看着我,一边忙活一边很随意地说了句:“不怎么样?就挣两零花钱!”
“把你卖菜的事谝一下,跟你了解一下市场行情?”
“你问这干啥?得是想做这生意?我估计你不行!”老张认真地瞅了我一眼,讲得很干脆,目光里满是轻蔑的神情。
“我确实做不了生意,只是想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不相干的事,你问那多有啥意思?”
当我说清明了想了解卖菜方面的情况,便于写点东西时,他才来了劲头。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一大堆,而且颇有几份老气横秋,经世致用者的自豪!
他说:“其实卖土豆还是学问的。不要吭人,不要骗人,本本分分。刚开始,咱对卖菜的行情不懂,也是今天弄这,明天弄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结果没挣多少钱,把人还弄得狼狈。后来就看人家怎么做,向行家学,加上自己摸索,终于入门了。其实呀,弄啥事都讲究专而精!时间长了,门道就有了。最后就专卖土豆。做生意挣钱要拿量背,卖出的数量多才能挣得多。为了多卖些,经常赶场子,早上在这边,下午再去别的地方。时常是中午顾不上吃饭,我开着三轮车,媳妇坐在身边,把自己往座位上一绑。车子跑得飞快,媳妇坐在身边,一口一口的喂着吃。到地方了又赶紧摆摊,张落着卖东西。那几年真是苦,上有老,下有小,两个老人,两个孩子,一大家人,张开嘴得要吃。我们是城中村,我和媳妇没工作,地没了,仅靠每年村上发的钱根本没法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是拼死拼活地干。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当时哪来的劲头!”
说这些话时,从他的眼神中能明显的感觉到,曾经有过的苦难经历!
他接着话:“这几年情况好转了,老人相继过世了,娃们也都大了,都各自有了自己的事业。政府对农民的补贴增加了,各种保障措施也多了,看病有合疗,大病有救助,快五十岁的人了,自己得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前头苦了,现在得歇一歇,人这一辈子多少是个够了处。我就专卖土豆,别的啥菜一概不卖,半天时间,能挣百拾多块就行了。现在心轻了,钱多少能够,不想太多,能过得去就行,人别太累了自己,放缓脚步。个人发展就跟国家一样,也需要适时调控,过快过慢都不行,慢了跟不上步子,就是落后,落后就会被人瞧不起,比如说,朋友在一起,人家抽十块钱的烟,你拿五块钱的烟给大家散,就感觉没面子,当然朋友之间谁都不会太计较,但这就是对比。”
撑好伞,老张开始从三轮车上卸下装土豆的纸箱。土豆是用纸箱装运,里面大小不等,但卖的时候得按大小分开。按他的话说,利润在大的里边,大的可以多卖点钱,小的只要能包本就行。他把大小土豆分开装,一袋一袋分好放在路边供人家挑选。有人买时,我便帮他再套一个袋子。一袋能装10斤左右,为了便于提,就得再套一个袋子。
买菜的人渐渐多了,大家随便提起一袋,称称付钱,转身就走了。老张他一边忙着,一边给讲述他的故事。
他继续说:“人还是要自己有,拿自己的理直气壮,不看人脸,不求人。如果向别人伸手,那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但日子宽裕了你不能太张扬!人常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买土豆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看看随便提上一袋称秆付出就走了。他一边照呼顾客,一边忙着装土豆,挑拣装好按大小分开放在路边。
经历是财富,却也是辛酸的历史。每个人都有历史,只是每个人的历史不同罢了!
看他那忙碌的身影真有点忙不过来。为了打扰他做生意,我便就此离开。偶尔从菜市场经过,遇到他,便热情地问候一声。
简短的几次接触,彼此倒成了很熟悉的朋友!
故事二:足疗男孩的“创业史”。
小帅哥张超从事足疗行业,三四年时间,涉世虽浅,却也走出了一条艰辛的自主创业之路。认识这个小伙子,缘于陪老婆到他的足疗店修鸡眼。小伙子热情好客,精明聪慧,干活利索。虽说只有23岁,看上去显得有些稚嫩,却在社会上已折腾了8年。按年龄他和我儿子的年龄不差上下,感觉他比我儿子更有能力。
也许是缘分,或许是注定今生要相识,几句言语之后,彼此显得很是投缘。我看他很亲
近。他对我比较尊敬,亲切地称我们叔叔、阿姨。
修足闲聊中,我问及了他的生活经历。
他则如长辈朋友一般,毫不保留地向我倾诉。
那个时候学习没用功,早早就走向了社会,从事足疗行业。
初中毕业那一年他15岁,不顾家人劝阻,毅然放弃学业,先是在渭南一家饭店后厨当传菜工,干了两年不干了,去了杭州。人间天堂,地上苏杭。开始天真地认为,杭州是个创业的好地方。可谁知,到了杭州却成了留落街头的乞讨人员。绝处逢生!有一家足疗店招学徒工,他前去应聘,被录用了。一干就是5年!这5年是他人生起步、转折的5年!2017年,杭州20国峰会,清理外籍人员,这才回到渭南。在渭南开起了足疗店。
人生的道路虽说不容易,但还得鼓足干劲,脚踏实地往前走!
人生刚刚起步,他却尝到了生活的个中滋味!从他闪烁的眸子中,我能感受到,他在成长、在成熟……
我衷心地祝福他,踏着生活的节拍,迎接明日的曙光,谱写生命的乐章!
故事三:“修自行车也是一门技术活!”
老王快60岁了,修了30多年自行车。如今依然乐此不疲地进行他的工作。
采访中他告诉我,自行车的种类、样式这么多年来,他见过的上百种,只要有新款形式
的车子上市,他就首先买回一辆自己研究,新新的自行车硬是让他拆卸成一个一个的零部件,然后又重新组装成新车。其目的是掌握车子的性能和特点。
“这些自己得先会了,要不然怎么修别人的车子?”我问他买回来的车子怎么处理?他却风趣地说,“以前是自己的孩子骑,孩子长大了,买回来的新车子,几经拆卸组装,琢磨研究后就又卖掉了。这叫自费学习。”最后,他还意味深长地说:“都说修车这行当不起眼,但我觉得,要干好不那么容易。修自行车也是一门技术活!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注重养生,强化锻炼。无论是走路还是骑自行车,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因此,自行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所以,修车这个行当能干!打算再干10年,70岁以后退休!”
故事四:“剪”出的精彩人生!
我在她的理发店理发两年多了。
她精明能干,机灵活泼,是个90后女孩。一个女孩能独自经营门店实属不易!在一次
理发中我问她,为什么选择了理发这个行业。她则笑着说,当初没有念多少书,学个理发也算一门手艺。现在这年代,没一技之长,难以生存!
我又问她,每月的收入怎么样?
她则回答得毫不遮掩,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干一份职业,能有一笔过得去的收入,轻松自在就行!
不同时代的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这些必须得理解!
你觉得理发这个行业怎么?她反问了我一句。
我顺利对答,挺好呀!无论在那个年代,理发这个行业不可缺少!
就是,理发也能“剪”出精彩人生!
她很是自豪!
后来,我特意以她的发艺店名“漂亮宝贝”撰写了一首藏头曲。曰:
漂亮洒脱
亮丽端庄
宝石光泽
贝雕细琢
……,……
结 语
人海茫茫,匆匆过客,擦肩而过者比比皆是。
如果不是因为某种特殊关系或情感上的来往,人和人之间是不会有太深的交往,彼此间的认识就不会更直接更深入。人生就是一次匆匆的旅行。生活是个大舞台,时刻充满了期待,但也时刻充满了辛酸和曲折。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从琐碎平凡的生活中解读她们的故事,才
能真实了解她们的真实生活,才能真正感悟生活的真谛!
为撰写这篇报告文学,我采访了15位不同战线、不同领域的普通劳动者,全面翔实地
记录了她们鲜活感人的精彩故事。“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从她们的故事中,我真切地感悟到这句话丰富的哲理内涵!
其实采访这些人并不很顺利!她们中的大多数,我只是初浅的接触,和她们认识纯粹是生活上的偶遇,并没有特殊的关系,根本谈不上很熟悉。当我讲明自己的想法,她们不是说,我说不了,就是直接拒绝,根本不愿意将讲自己的故事给别人听。有的勉强答应了,可又因其它原因无法进行,不是时间不凑巧,就是人家忙得顾不上,而我又不能影响人家的正常业务,如此反反复复,断断续续,谈了数次,碎片式的堆砌了许多素材,从这些采访杂乱琐碎的素材中整理思路,最终形成了这篇纪实文学。
采访结束了,我的思绪却久久难以平静,他们虽并不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大多数,但她们的足迹正是新中国70年辉煌历史的缩影!
她们生活是艰辛的,她们的奋斗历程是曲折的,但正是亿万平凡朴实的中华儿女,用勤劳善良的劳动谱写着中国的历史!
他们都是平凡朴实的劳动者,但他们身上却闪烁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光芒!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才能留下深深的印记;唯有奋斗,才能永葆青春的朝气。建功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奋斗永远是最美丽的青春誓言。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