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红新的头像

郭红新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311/22
分享

火 炬

(报告文学)

——寻访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渭南崇凝区苏维埃政府诞生地

秦川牛  郭红新

 

 

火炬,象征着光明,是前行的方向,导航的路标!

1928年5月1日,在崇凝东南戏楼广场,发生了震动陕西的农民暴动。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公开向反动势力宣战,点燃了渭华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把烈火。星火似炬,燎原成势,迅速燃遍了整个渭华塬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崇凝镇党委政府按照临渭区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围绕“红色古镇、幸福崇凝”战略目标,突出“红色”、依托“绿色”,优化“一面两线五点”产业布局,打造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的示范样板,创建临渭美好生活示范区!

 

 

——题记

 

 

千年古镇、红色崇凝

崇凝镇地处渭南东,距离市区18公里,是陕西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有着独特的红色革命历史。1998年5月,崇凝镇被陕西省民政厅列为渭华起义发祥地,2015年又被划为“革命老区”。

红色,是崇凝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色。

 

1

2023年7月27日,我和秦川牛老师驱车来到临渭区崇凝镇,寻访陕西第一苏维埃政权渭南崇凝区苏维埃政府诞生地。

经临渭区委宣传部吴副部长衔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姚琪得知我们要,非常热情,委托副镇长卢凡汇报讲解。

9时卢凡副镇长办公室。秦川牛老师将自己多年艰辛创作的长篇小说《长寿塬》送到卢凡面前:“今天来带了本书,请领导们审阅。这部书是咱渭南唯一的省重点作品,出版社已编审通过,按计划今年3月正式出版。因出版社申报中宣部重点作品项目,审批通过后付梓!”

卢凡站起身惊奇地说:“早就听说这部书了,没想到今天才见到秦老师您!这部书我一定转交书记镇长拜读。感谢您为长寿塬写了部厚重的作品!”

9时20分,在卢凡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崇凝村村史馆。

站在崇凝暴动前后形势发展图展板前,卢凡介绍说:“这张图文展板,形象简明勾勒出崇凝暴动前后发生的主要事件。宣化事件是渭华起义的导火索。陕东特委在竹冯半坡窑洞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第三个活动点是田村寺村,第四个是崇凝村老爷庙戏楼广场,‘五一’暴动点了渭华起义的熊熊烈火。在望岗岭成立陕东赤卫队,这是第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武装。移驻桥南塔山,建立军事据点,成立陕东赤卫队总指挥部。最后到华县高塘,成立西北工农革命军。因此,崇凝是渭华起义的发祥地,崇凝村是陕西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的地方这是不争的事实!

崇凝“五一”暴动像一把闪闪发光的尖刀,有力地刺向敌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也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黑暗沉寂的陕西大地,极大地鼓舞了穷苦百姓的革命斗志,这是崇凝老区人民的光荣,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厚重的一页。

红红的底色,金黄的文字,承载着鲜活的历史,讲述大革命时期,崇凝这片热土上曾发生过的故事。

望着一张张图片,看着一行行文字,特别是站在铁艺做成的抗战百名先贤人物展前,血脉偾张,激情澎湃……

正如毛泽东主席曾经所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流血牺牲。

无数伟大革命事业的胜利,都是先烈牺牲得来的!

 

2

10时许,我们来到位于崇凝集镇北入口西侧的五一丰碑广场。

整个广场不是很大却庄严醒目,四周松柏肃立,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五一丰碑为缅怀革命先烈而建,主体为不锈钢雕塑,高5.1米、宽2.8米,寓意崇凝暴动爆发于1928年5月1日。碑体由三支步枪造型构成,红色飘带环绕碑身,象征着东塬崇凝镇、丰原镇和桥南镇三地的群众武装力量团结在一起,浴血奋战。碑顶造型为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象征崇凝暴动点燃的渭华起义革命烈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卢凡为我们讲解。

广场地面石板铺成,纪念碑石基5级台阶,碑座高约1米,碑体建在碑座上。碑座正面是桔黄色“五一丰碑”四个大字,花岗沿纪念碑成环形开口围栏。

我们拾阶而上,沿碑缓步绕行一周。驻足仰望,碑体在蓝天白云下高高挺立,碑顶火炬朝西北方向,寓意渭华起义的革命火种转向西北!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渭华起义革命精神分别镌刻在碑座左右两侧,滋养和激励着老区人民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这是革命的丰碑,也是缅怀革命先烈的丰碑!

花岗石围栏东南侧长约3米的石壁上钳刻着渭华起义的烈士名录。

俯身观望,烈士名录中竟然有许多是我们周边村子的!比如,杨魏、尧郭、昌李、段李、杨窑、寺峪口、桥南等等,仅尧郭村就有5人。

殊不知,革命先烈就在身边。他们虽是首次听闻,内心油然升腾一股崇高的敬意!

 

3

10时30分,在崇凝镇政府会议室,我们与镇领导、机关干部进行了座谈。

卢凡首先讲到:欢迎两位老师莅临崇凝镇采风调研,受姚镇长委托,我把崇凝镇如何利用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简单汇报一下。崇凝镇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挖掘红色历史基础上,围绕‘一轴四点’红色宣传阵地,组建以区委党校师资力量为主,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驻村干部为辅的红色宣讲队伍,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历史知识、革命先烈故事,建立‘课堂+基地’教育模式,推送《老爷庙前》《大松树下》《长稔书院里》等精品微党课,通过现场教学和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在了解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中,从红色文化的‘接收者’转化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把宣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善作善成的工作成效。”

座谈中,崇凝镇一位女干部拿出《千年古镇 红色崇凝》《渭华起义发祥地》两图书给我们讲解:针对崇凝镇红色历史丰富的这一,崇凝镇党委政府自2015年便成立了以党政领导班子、学者专业人士、社会热心团体为主要力量的崇凝镇红色资源挖掘专班,负责收集整理崇凝在渭华起义、苏维埃政权创建等各个历史领域中的口述资料、烈士遗物及文献记载,并整理成册、装订成书。

现场,我们翻看了这两本图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把崇凝红色精神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重新被世人所熟识、所传承这是非常明智的举措。

座谈间隔,秦川牛老师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姚琪通话中,对于今后的工作部署,姚琪还谈了两项主要工作:

一是发挥好红色阵地教育引领作用,促进红色元素与崇凝特色深度融合,围绕研学、培训策划一系列“绿马扎”精品党课和精品路线,探索现场“体验式”“沉浸式”教育模式,持续完善党员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擦亮‘红色教育基地’崇凝新名片打造崇凝红色文旅‘IP’。

二是依托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工作,进一步厘清村级集体经济底子,整合盘活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围绕“面、饼”的配套小产业,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推动长寿粮产业链条持续“拉长”。细化完善村集体经济利益分配联结机制,形成良性循环,让群众更好地分享产业发展的成果。

在卢凡提供的资料中,我们看到镇党委书记杨扬在全区务虚会上的发言。杨扬在发言中讲,持续在红色上做文章,在绿色上谋转型,在“红绿”融合上谋发展。

一是突出“红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是崇凝历届班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为之持续奋斗的目标。深挖做足红色文章、多点突破,以实施中组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老爷庙遗址修缮保护、红色浮雕广场、五一丰碑树立、机关党建红色文化长廊、长稔书院等一批富有特色的项目以及渭桥路红色主题美化、老爷庙红色旅游观光带等红色氛围的渲染,多形式、多维度呈现崇凝最美的“颜值”和“气质”,让其成为“讲好红色故事、发出崇凝好声音”的宣传新阵地,成为人尽皆知的“红色打卡点”。

二是依托“绿色”。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思路,立足于长寿塬绿色生态优势,以田村寺、永庆寺村为试点,流转整合土地800余亩,培育发展绿色优质良种小麦种植,逐步将传统的核桃、花椒等产业转型升级到“建好一片高标农田、种好一垄优质小麦、磨好一袋精品面粉、做好一份手工挂面、炸好一根酵面麻花、烙好一张家常饼子”目标的长寿粮产业链条上来。积极“延链、补链、强链”,争取在潼关肉夹馍饼胚厂投产落地的基础上,引进面粉厂、麻花厂、挂面厂等一批食品深加工企业落地见效,从而厚植崇凝的发展活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参观中我们还了解到:崇凝镇将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落实新时期中省市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崇凝的落脚点。目前组织开展七期“乡村论坛”,邀请各村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畅谈思路,互助互进,先后前往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产业园、大荔县畅家村观摩学习,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学习提升作用;将单项工作中实绩突出、排名靠前的驻村工作队摘出来,在全镇范围内作经验交流,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全镇驻村工作热情高涨。红色寻访交流机制、薪火导师帮带机制,是崇凝乡村振兴的重点亮点工作,为推动全镇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4

13时许,我们驱车来到竹冯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向渭峰的陪同下参观了村史馆。

竹冯村是2015年由原郭向村和冯家村合并而成,7个村民小组,位于崇凝镇西北3公里处,是崇闫路上塬第一村,红色崇凝的西大门。

竹冯村依托渭起义遗址“邹村洞”“张立功窑”所在地、渭华起义崇凝“五一”暴动策源地等红色地标文化,在爱心人士和全体村民的捐助下,2020年9月17日修建村史馆和纪念碑2021年6月28日建成迄今已接待参观、研学、纪念等活动数百余次,人数达5000多人成为渭南市临渭区党校的校外课堂。

竹冯村的另一地标文化是王孝慈的一封抗战家书!

王孝慈,原名向宗仁,1905年6月29日生,陕西渭南崇凝镇竹冯村人。1925年在西安上中学时就积极参加反帝反军阀斗争。1927年入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陕东特委领导的渭华起义。起义失败后,1930年至1937年王孝慈在北平、唐山、山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3次被国民党逮捕,入狱6年,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1937年抗战爆发后,8月出狱回家乡停留数日便去山西组织矿工游击队。

1938年10月25日,时任晋中特委组织部长的王孝慈给家乡写了一封信,极力劝说最小的弟弟向宗圣上战场。王孝慈致信家乡,宣传全民抗战。向景义、向俊安、向宗圣、向西娃、郭志诚等一批又一批竹冯人前仆后继,走上民族解放的前线。

向宗圣原在陕西渭南教书,在王孝慈这封信的感召和鼓励下,于1938年底离开家乡,奔赴山西抗战前线,参加了八路军。1942年5月23日,在山西忻县兰村与日寇的激战中英勇牺牲。

1961年,王孝慈回到家乡,在这封家书后补上了一句话“……老五在抗战时,在兰村(山西忻县)战斗中负伤而后牺牲了……”

王孝慈给弟弟向宗圣的封家信,原稿陈列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文化广场,我们看到灰色砖墙镶嵌着耀眼的红色大字:崇红色精神守初心,凝万千力量谱新篇。

这是竹冯村人的精神力量!

向渭峰给我们解释:“竹冯村要继承先前、莫忘初心、教育后世、凝聚民心,聚集各方力量促进竹冯村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打造竹冯红色名片,用地域文化振兴竹冯。”

谈到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时,他说:我们承诺,精诚团结搞工作,凝心聚力谋发展语言文明服务好,争当乡亲好公仆!

他说,作农村工作,最大的体会,一是作群众的宣传工作,二是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对于每一项工作,先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只要群众的认识一致了,思想统一了,干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凝成一股劲。产业发展方面,村上只是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关服务,鼓励村民根据特长和实际,发展适合自己的产业。目前主要是小麦、玉米及苹果、樱桃、花椒、油桃等。村民除农田作务外出门务工,人均收入1万余元。

看得出,竹冯村在寻求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5

崇凝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区。在革命斗争年代,这里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对凶恶的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许多共产党人把热血洒在了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不少革命老前辈当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亲身参加和领导过这个地区的斗争。他们的光荣历史,铭记着革命前辈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不少前辈把当年可歌可泣的革命过程整理出来,作为革命理想和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教育后人,传之后代,永远激励着人们为中国革命事业而英勇奋斗!

95年前,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发生着轰轰烈烈的革命风暴……

95年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崇史明理悟初心,凝心聚力谋发展,在红色土地掀起绿色巨浪,描绘红色与绿色相映成画的示范样板!

这片土地上的乡村更美,这里的人们生活更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