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郭红新的头像

郭红新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1906/06
分享

春苗:跳动的绿色梦想

                                     ——陕西省非遗传承人陈春苗的精彩人生

文/郭红新

 

【作者手记】

巧娘,是个人名,但她更是个符号!

知道巧娘,缘于20171117日,在临渭区桥南镇天留山拍摄《中国扶贫故事》系列微电影《二楞子脱贫记》。剧中,为帮助二楞子家脱贫,驻村第一书记杨慧萍将二楞子媳妇陈菊梅介绍到巧娘草编合作社学习草编技术,由此才有了在巧娘草编合作社拍摄的场景。故事将这一情节融入剧情中,并由巧娘本色出演剧中角色。

故此,我便认识了巧娘!

临渭区东西两塬的农村妇女基本上都能掐辫子。为挣个零花钱,农闲时节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说笑拉家常一边掐辫子,既融洽了邻里关系,也多少有点收入。因此,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岁月怎么变迁,那儿的人们基本上还保持着祖辈留下的老传统。村上年龄稍大一点的老头儿也能掐辫子,手快的一天能掐一二把,一把能买到二三块钱,这样下来一个月也有百十块钱的收入,油盐酱之类的生活用品就能保证了。我自己也能掐辫子,20世纪90年代初期也曾随母亲到高塘赶集买过草帽。虽说对掐辫子、做草帽并不陌生,但对草编工艺制作却不怎么了解。拍摄完草编合作社那场戏,巧娘为剧组人员讲解演示了草编工艺制作流程。大家兴致高涨,纷纷体验,感受了一次草编制作的全过程。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作为家乡人,我便时常关注朋友圈中巧娘发布的草编销售、技术培训、产品推介等方面的信息。巧娘草编工艺品在渭南、陕西乃至全国产了良好反响。

巧娘,心灵手巧,聪颖贤慧。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帮助夫家老爸整理炕头卫生时,看到老爸用麦秸秆编制鸟笼,出于好奇,便追问其缘由,老爸向巧娘简单讲解了麦秸秆草编制作,其父亲辈、爷爷辈都能编织这样的草编制品,用来换取零用钱。于是,巧娘便跟随老爸学习草编制作,传承创新草编技术,被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巧娘草编合作社因其带动当地留守妇女创收而受媒体关注,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效应。用秸秆编制工艺品不仅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也使小麦秸秆变废为宝,更主要的是草编工艺制作已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品牌产业。

巧娘,成了当地草编制作行业的符合!

当人们口口传颂美丽贤惠善良的巧娘时,大家似乎早已忘记了她的真实名字。

2019124日,因采写一篇人物报道的稿子,我和陕西农民报主任记者张斌再次驱车来到临渭区桥南镇子村深入采访非遗传承人巧娘——陈春苗。

 

1.虽然是儿媳妇,但我要把老爸的手艺传承下去

见到巧娘,给我的感觉是,一年多时间没见,她比以前更精干、更成熟。

知道我们要来,巧娘和丈夫陈有强早早在巧娘草编合作社等候。刚见面,巧娘就欣喜地告诉我们:“这批货是山东一家客商订购的。明天准备装车,是年前最后一批货。”

“这是婴儿摇篮。用玉米壳作原料编制而成。”陈有强满怀喜悦,脱口而出。

场院里晾晒着许多准备装车的草编制品。形状如长方形的大筐子,还有花篮、提笼、草鞋、枕头等草编工艺品。

寒冬腊月,塬上显得格外冷。巧娘将我们让进办公室。办公室小太阳电暖气热气蒸蒸,与外边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桌上摆放着糖果、柿饼、核桃。

“这是塬上的柿饼,口味并不比富平的差。”巧娘一边倒茶一边热情地招呼。

“吃核桃!山核桃,酥脆,油汁大。”陈有强用钳子快速挟碎几个核桃放在我们面前。

真诚、热情、亲切,永远是塬上人最朴素的情感!

一杯暖茶,几个柿饼下肚,混身上下便暖活了许多。因张斌电话上与巧娘进行了沟通,讲明了我们的来意,坐下之后便直奔话题。

“为什么想到要做草编这个行业?当时的初衷是什么?”张斌首先提问,我在一旁认真记录。

“以前我们不是做草编的,搞建筑才是本行。我是工匠,砌瓷砖、粉刷、涂料样样都能干,每天能挣二百多块钱。我还是个包工头,包到活带着村上外出打工的一起干,我跟我媳妇是一组,砌瓷砖是按平方计工价,最多一天能挣四五百块钱。几年下来,自己确实挣了不少钱,供两个孩子上学,儿子大学毕业在广东工作,女儿在瑞泉读高中,家里修建房子,买摩托,干了几件大事。近几年,我爸年龄大了得有人照看,就让媳妇留在了家里。”陈有强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听到陈有强说这些话,我们都笑了。

“做草编的事,我媳妇是行家!”知道自己抢了话题,陈有强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口水,做起了忠实的听众。

“做草编,纯粹是一个偶然的事情,也是我当时心血来潮。大概是20143月份,有一天我帮我爸收拾炕头卫生,我爸坐在椅子上用麦秸秆编鸟笼。我就问,爸,你会编鸟笼?会么!这是小玩艺,太简单。七十多岁的老人了,手法还是那么娴熟,说着话儿,手指上下翻腾,动作敏捷,不一会儿功夫鸟笼就编好了。拿在手上,挺好看的。出于好奇,我又问,爸,你跟谁学的?我以前咋没见你编过?我大、我爷都能编这小玩艺,那时候就拿它换零用钱,小时候我就跟着我爷学,后来我大也给我教过。我爸说这话,显得很是得意。我一下子来了兴趣,就追问。你还会编啥?我爸看了我一眼,却生气地说。你问得干啥?我想学,你给我教么!我爸看了看我,啥话没说直接起身走出屋子。后来我才知道,我是儿媳妇,这样的手艺是不让我学的。越不想让我学,我就偏要学。白天地里活不多,晚上没事干,就自己琢磨,照着我爸编的样子学着编,一遍不行就再来一遍,一遍一遍反复试验。编好之后我就拿着自己编的鸟笼让我爸看。我编的鸟笼跟我爸编的不差上下。我爸很是惊奇,看着两个鸟笼竟然分不出哪个是他自己编的。抬起头,看着我,用怀疑的语气执问,这真是你编的?我二话没说,就当着我爸的面又编了一个。看着三个鸟笼,我爸非常欢喜,高兴地连连点头。”巧娘向我们讲述有关草编的故事。

陈老汉没想到的是,儿媳妇竟然能编出这么好看的鸟笼!让他更没想到的是,他们祖上几代人传承的草编手艺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当初他让儿子陈有强学习草编技术,陈有强一千个不乐意,编哪玩艺能换来几个钱?草编能有建筑工地上做工匠挣的钱多?无论怎么劝说,陈有强是不会学习草编技术的。眼看着草编技术在他这一辈就要失传,陈老汉曾窝火了好长时间,整天茶饭不思,寝食难安。呕气归呕气,但他还是希望能将草编手艺传承下去。陈老汉曾尝试着将草编手艺给孙子讲,但孙子考了大学去了更远的地方。儿子不上心,孙子指望不上,陈老汉也就放弃了传授草编技术的想法。

陈老汉那人比较固执,他起先并不同意把草编技术教给巧娘。

“现在都啥年代了,还讲究传男不传女的说法,只要是咱家有人学你这技术,有啥不能教的?”巧娘搬出了丈夫陈有强,儿子极力劝说。

“你不学我就不教!”陈老汉仍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学她学有啥不一样?

“你是儿子!她是媳妇!”

“媳妇跟咱不是一家人?

陈老汉不吭气,也不答应。

“如果你不教,咱们祖上几代人的手艺可真就失传了。反正我不学,我儿子更不会学。教不教你随便。”陈有强很直白,也很干脆,说完就起身走了。

可能是巧娘的真诚感动了陈老汉,也可能是陈老汉想通了。于是陈老汉就把自己从父辈爷爷辈那儿学到的草编技术全部传授给了巧娘。

“要说当时的初衷,现在回想起来,并没想得太多。麦秸秆能编出这么好看的小玩艺,为啥不能把它做成工艺品去买更多的钱呢?如果能换来钱,农村麦秸秆多得是,动员村上的姐妹们都来做草编,就可以让大家都能赚到钱。虽然是个儿媳妇,但我要把老爸的手艺传承下去。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几个关系要好的姐妹们,大家对我的想法表示赞同,于是我们就成立了5人小组,开始了草编制作的艰难探索。我把我爸教给我的技术又全部教给了大家,让更多的人来做这件事。”

 

2.只所以要这样做,是让姐妹们获得更多实惠

“干草编制作大家能挣到钱吗?”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

有关挣钱的事,陈有强讲得很干脆。

“挣钱,肯定是要挣钱的。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让大家挣到钱了,我们才能挣到钱。以前干建筑活,叫得都是村上外出打工的,每次从老板那儿拿来钱,当着大伙的面,一笔一笔算账,谁出了多少工,谁能挣多少钱,一目了然。我始终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必须得让大家先挣到钱,那样才能领得住人,有活干的时候才能叫得下人。活是要靠大家干的,而且大家愿意跟你干,这样就能包到活,也就能按时完工。想比之下,我们在工地上挣得钱并不少。”

“无论是干建筑活还是合作社管理,我始终尊重他的经营理念。只所以要这样做,是让姐妹们获得更多实惠。”巧娘补充说。

“再比如,搞体验活动,游客现场购买产品,钱直接给到大家手上,我们不拿一分钱。大家非常高兴,对我们也很感激。以前干建筑活,每次回到村里,见了面才招呼,感觉并不那么亲乎。现在不一样了,在巷道老远看见你就热情打招呼!领着大家干草编,把大家的心凝聚起来了,把最大实惠让给了大家,大家做起事来积极性就高。只要说有事,大家就积极响应。俗话说,独木难成林。只有大家齐心努力了,事情才能干起来!”

“说得好!我觉得你们的思路是正确的,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个平台搭建好,把方向把握好,给大家提供机会,让大家去干事,给大家带来最大实惠,那样才能把事做大做强!给你们点赞!”张斌对陈有强的做法大加赞赏。

关于草编制作的经济效益,看到巧娘草编生产的社会效应和目前的发展势头,以及大伙儿的精神面貌,应该是最好的回答!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巧娘草编合作社在脱贫攻坚中,倾注了极大热情,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烟村大寺组程菊草,丈夫病世后她与儿子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难。巧娘亲自上门为其传授草编技术,并签订长期回收合同。又让其儿子为合作社收集玉米壳、麦秸秆增加收入。程菊草编织草编一个月最低有1500元的收入,作为合作社的骨干老师每天又有50-100元的培训费。当我们采访时,程菊草眼含热泪深情地说:“草编让我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参与草编让我家脱贫致富。”堦子村庙底组兰菊养,丈夫因病早逝,剩下她和智障的儿子生活十分困难,家里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仅靠贫困补助资金生活。巧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多次上门为其传授草编技术,并让她带儿子到地里收集别人不要的玉米壳和麦秸秆,以高出市场10%的价格收购,另外又安排兰菊养的儿子在合作社打扫卫生贴补家用。兰菊养逢人便讲:“我瓜儿子能挣钱了,再不是废人了。”堦子村庙底组杜雪花老两口已70多岁,年仅45岁的儿子突发心梗不幸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让她们几近崩溃。巧娘主动到她家与其拉家常,干家务并传授草编技术,以高出市场10%的价值收购她家的原料和工艺品。她感激地说:“是草编让我每天有40元的收入,也让我精神上有了寄托,是草编改变了我目前的生活和精神状况。”合作社技术骨干王秋爱67岁,三个女儿已出嫁,剩下她和老伴,生活全靠三个女儿维持,自从参加草编合作社后,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改变,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培训老师。一天的培训费100-200元,一月最低15-20天都在外面培训,工资一个月最低3000-4500元,再也不用孩子的钱了。她逢人就讲:“我活了大半辈子了没有人把我当老师,如今是脚踏地毯,出入宾馆,吃的是大餐,逛的是名胜古迹,左一声右一声的老师叫着,活得有尊严有地位,和姐妹们在一起做着草编唱歌、唱戏,心情好了,仿佛年轻了许多。大半辈子没去的地方现在都去了,内蒙、山西、河南、甘肃,钱挣了也旅游了。”

面对一张张朴素的面孔和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受到,大家对巧娘草编是感激的,大家从草编中得到了最大实惠,草编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提升了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大爱铸造就大美,大爱才是大亲!

2019127日,巧娘草编合作社为社员年终分红。从微信图片上看得出,一份份礼品一份份年货送到社员中,社员们提着米袋,脸上荡漾着笑容。大家期盼着过上好日子,好日子在她们的勤劳和智慧中一点一点编织起来……

2019128日,巧娘领着草编合作社技术骨干带着礼品走访慰问村上的困难户,把新年的祝福和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3.爱心无私奉献,大爱孝亲敬老

“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我们要让村上的老人得到更多的关爱。”

近年来,巧娘草编联盟爱心单位共同举办关爱老人活动,2015年至2018年连续举办了四届弘扬孝道结队帮扶关爱老人活动,让大家更多在地感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18年临近重阳节,由于要按时交货,又要洽谈订单,本该在重阳节举办的第四届弘扬孝道结队帮扶关爱老人活动延后了。

“娃呀,今年还叫我这些人吃饭不?”村上年龄大的老婆子拉着巧娘的手说。

“吃!年年都吃!”巧娘痛快地回答。

“我娃真好!婶还要多活几年哩!”

2018113日,巧娘草编合作社院内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一派热闹祥和的场面。十张大圆桌坐满了村里的老人,合作社骨干及30多名志愿者和70多名老人欢聚一堂,共度迟来的重阳节。一盘盘饺子端到了老人面前,老人们吃着饺子,看着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感受着甜美的生活。

在与老人聊天中得知,近几年巧娘草编合作社通过让骨干与孤寡老人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养老关怀服务,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及节日问候。弘扬爱老敬老孝道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得到了老人们的肯定和好评。

站在巧娘草编合作社办公室门口图片展示栏前,看到墙上一张张欢庆重阳节活动的照片,大家围坐在一起,说着笑着吃着,深深地皱纹里绽放着灿烂的笑容!我能想象得到,就在这个农家小院子,村上的老人们聚集在一起是多么开心。试想,他们的儿女们能这样对待她们的父母吗?大家在感激生活的同时也感激着巧娘这样的好闺女!

“老人们拉着我的手感激地说,能不能给我们一年过两次。听到这样的话,我内心很不是滋味,儿女们长年外出打工,老人们的生活孤独寂寞,她们需要这样的关怀和温暖,应该多让老人们在一块吃顿饭热热闹闹,拉拉家常叙叙旧,开开心心安度晚年。于是我就爽快地答应了,只要你们高兴快乐没问题!”巧娘说这话时,眼角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

“搞这次活动,我们要特别感谢陕西嘉义和北京益创公司为我们乡村老人提供的大力资助和关怀,也要感谢堦子村村委会及堦子村老年协会的大力协助。有她们的善心帮扶,我们有信心也将投入更大的激情将结队帮扶活动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让乡村老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快乐,为乡村振兴更加和谐美丽出力!”陈有强表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巧娘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4.传承非遗文化,让黄土地里长出金疙瘩

巧娘草编合作社是集传承、设计、生产、培训、加工及销售定做为一体的民营加工企业,以外贸婴儿摇篮、玉米皮收纳筐、草鞋、麦秸秆灯笼、风铃、小挂件、玉米皮地毯、沙发坐垫各种隔热垫等40多种工艺品的加工、手工老粗布,民间各种手工艺编织加工及培训交流的民营组织机构。追求品质,合作共赢,创造价值。

合作社的宗旨;根植沃土,情系草编,传承非遗文化,振兴地方经济。

合作社的价值:匠心打造精品工艺,传承渭塬传统文化,造福当地百姓。

合作社的使命:立足渭南草编产业发展,面向全国提供绿色、环境、低碳草编产品,打造巧娘特色品牌,使巧娘草编走向品牌化、规模化、世界化。

合作社的文化:用心服务,以人为本,永无止境,追求卓越。

合作社的模式:根植农业,积极推进草编产业化经营,坚持产品+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以产业带动经济,促进脱贫攻坚。

巧娘草编合作社已被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授为非遗草编传习基地,广东绿芽授予半乡学堂,陕西省嘉义妇女发展中心挂牌为“堦子村妇女博览园”,区妇联挂牌“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妇女创业就业基地”,2017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牌为“文化助力扶贫示范单位”,2018年5月,被临渭区非遗保护中心授牌为“陕西省非遗临渭草编传承传习基地”。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临渭区域内,巧娘草编为 6个街镇的贫困户和群众找到了致富方向,开拓临渭人民脱贫攻坚的另一个天地,形成了一个区域品牌、区域产业。巧娘草编走进渭河小学、实验小学,与学生们一起开展研学活动,将非遗文化带进课堂。

20187月,配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临渭区非遗保护中心,承办了新农村巧娘临渭草编技艺提高班,为贫困群众进行草编技术培训。

20189月初,巧娘应邀走进甘肃武山县妇联、山西灵石县进行非遗草编传承,开展陇原巧手骨干培训,助力当地妇女脱贫致富。

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让巧娘草编惠及更多农村姐妹。2018年巧娘还带领草编技术骨干先后到河南、内蒙、山西、四川、柞水、宁强、宝鸡、合阳等地举办培训班20多期,参训人员3000多人,其中贫困户300多户。

巧娘先后被授予2018年度职业农民称号,被评为临渭区标杆人物、临渭区人大代表、临渭区“三八红旗手”、临渭区脱贫攻坚“帮带之星”、2017年陕西十大爱故乡人物、渭南市最佳职业农民、临渭区十佳最美职业农民等荣誉。

巧娘草编织麦秆灯笼和麦秆风铃系列作品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在第52届、53届“金凤凰全国新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中工美铜奖。20179月在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妇女创业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奖,201711月在24届杨凌农高会上玉米皮花瓶荣获“后稷奖”。2019111日,巧娘草编系列作品荣获陕西省工艺美术精品金奖。2019119日,非遗中国,匠造传奇。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联盟启动仪式在西安人民大厦国际会客厅启动,巧娘草编加盟,结识了朋友,广阔了天地,使巧娘草编走上更高层次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巧娘草编技艺先后被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栏目专题报道,广东卫视、凤凰卫视、农林卫视、渭南电视台的农家四季,都市频道、临渭频道、文化旅游频道多次报道,也曾被陕西农村报、渭南华青报、渭南日报多次采访报道。

传承非遗文化,让黄土地里长出金疙瘩!

 

5.一路艰辛奋进,半生苦乐年华

生命中的贵人。生活虽说艰辛,但在巧娘事业前行的路上却遇到了许多好心人。谈起她们对自己的帮助,巧娘满满的感激。

“对我帮助最大的人有三个,第一个是渭南电视台直通都市节目主持人王啸宇,他知道巧娘草编制作后,深入村组实地采访,制作了一期节目。也正是他的这一期节目,才使巧娘草编走进了陕西人的视野,走上了国内国际市场。这是我要感激的人!”

巧娘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另一个人是桥南的张斌书记,你们是同名,应该说两个张斌对巧娘草编的发展都是都有帮助的人。在我们草编事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张斌书记总是出现在我们面前,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给我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庙底村与子村合并后,为扩大草编发展,及时将庙底村部划转给巧娘草编提供场地,成立巧娘草编合作社,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带动更多的留守妇女学习草编技术。

“帮助你的人他们不求回报,但我们要懂得知恩感恩!当然,对我帮助的人很多,他们的恩情我会深深记在心里。愿天下好人都有好报!”

“草编是我媳妇做起来的,人家是技术人员。别看大家现在叫我陈总,其实我是聘请的,也是个打工的。”陈有强笑呵呵地说。

“产品开发是关键,不能局限于鸟笼等简单粗放的小产品,要紧跟时代,与市场接轨,走品牌化的路子,不断开发创作更多精细时尚的新型产品。所以我就悉心钻研,认真琢磨,在产品开发上下功夫。以产品赢得市场,有了市场产品价值才能最大化!以前的事是我做起来的,但后来这两年,他比我的贡献更大。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他从工地上叫回来帮我。我负责技术培训,他帮我搞协调联络,所有文字策划方案都是他完成,包括网络销售,洽谈业务、联系订单都离不开他。

“草编事业干起来了,他的付出功不可抹。这些年,我常年在外搞培训,扩大生产力量,家里的许多事都是他料理。可以说是里里外外忙活。有一次我正在洗碗筷,电话突然通知让我去组织培训,我就放下碗筷跑出去了。当时他很生气,虽说有怨言但还是把所有的事都做好了。

“公司的内务、活动策划、商务洽谈、业务订单都是他权全负责,人家文化基础比我好,包括网络销售、电子商务也都是他一手搞起来的。公司内部,我的主要任务是技术培训、开发新品、搞创作。”

看得出,巧娘草编发展离开陈有强的支持,他是幕后默默奉献的“实力派”。

“这些年草编能发展起来,其实人家的功劳最大。一个女人家,事业做到这一步,真的离不了那一半的支持。我已是五十出头的人了,我们夫妻风雨二十几年走来,一路艰辛奋进,半生苦乐年华。生活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前几年为生活奔波,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这几年生活好转了,仍是东奔西跑,忙前忙后,象是上足了发条的闹钟,总是不知疲倦地摆动。彼此珍惜,彼此疼爱,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感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命里。”说到这里,巧娘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18年初春的一件事。

“我们常为工作上的事拌嘴,吵架,但过后谁都不会计较。可有一次让我害怕了。那天早上,我们为一点小事拌了嘴,他甩了一句话,说是去修手机,就气乎乎地出了门。快12点了,电话又打不通,又不见他回来。心里就起毛了。五十多岁的人了,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会不会有啥事了?该不会是想不开离家出走了?会不会是嫌弃我了?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心里就胡乱想,种种猜疑涌上心头……”

巧娘越说越急,从她的话语中仍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急促和恐慌,其实这种急是疼爱,这种急是珍惜,是对丈夫的无限关怀!

“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对孩子觉得挺对不住的。大儿子在广东工作,每次孩子回来,我没给孩子做过一次饭,后来他就不回来了。2018年暑假回来,我做了一顿饭,孩子非常开心。当然我也感受到了无比的欣慰。女儿在瑞泉中学读高三,三年来,我没有去学校看过一次孩子,从没开过家长会,都是孩子她爸去的。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想法,随着草编市场做起来了,研学习旅游、媒体采风、领导指导越来越多,人的素质和精神面貌需要改观,要增加礼仪接待和养生保健知识。女性需要关爱,过年后,我们准备聘请市文化中心的老师为我们村的妇女进行礼仪培训和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关爱女性健康,让农村的妇女也活出人样来!”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难言的辛酸和泪水,总是要经过一番磨难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但无论经过多少艰难和困苦,无论经历多少曲折和坎坷,身边的人都是能理解的,她们也是前进道路上最大的支持者。

幸福生活是奋斗而来的,奋斗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6.路慢慢其修远兮,奋力攀登,扬帆启航

镇党委科学决策,倾力打造社区草编工厂。

随着草编制作在大范围的传承推广和技术力量培训,以及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业务的拓展,巧娘草编合作社的订单越来越多,山东、广东等地客商纷纷与巧娘草编合作社签订了产品加工和供货协议,但后续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和产品生产场地面临极大困难。桥南镇党委书记张斌在巧娘草编合作社座谈调研得知情况后,与镇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将巧娘草编进驻桥南雨露社区文化站,打造社区工厂,为草编产业传承发展开辟更大的空间。

“草编制作是项朝阳产业,绿色、环保,能最大发挥麦秸秆的价值,又能为当地留守妇女增收创业提供新的路径。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决心将草编产业做强做大。前行的道路虽说坎坷曲折,但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奋起力争,勇于攀登。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陈有强满怀信心地讲述自己的信念。

一个乡村妇女从跟着丈夫干建筑活,到拥有自己的草编制作产业,从农耕文明步入手工制作行业。立足乡村,根植农业,情系草编,把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工艺制作推向市场,逐步走向品牌化、规模化、世界化,匠心打造精品工艺,挖掘、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振兴地方经济,组织、带领更多的和自己一样的乡村妇女,从田间地头走向大市场,从乡村走向城市,摆脱贫困,实现富裕,那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凤凰涅盘和浴火重生!

巧娘草编已成为点燃乡村发展的新动力!

采访结束时,巧娘带我们到桥南雨露社区参观了正在装修的草编社区工厂。那一栋二层2000多平方米集业务洽谈、产品研发、技术培训、电商销售、生产加工、货动存储于一集的综合性多功能场地,与镇文化站集中在一起。从陈有强给我们手机上看到的设计效果图,那是一个上档次超前规划的宏伟蓝图。

春苗,跳动的绿色梦想!

社区工厂为巧娘草编提供了新的生产场地,草编事业将跨入发展的快车道,迈上新的发展空间,如一轮朝阳冉冉升起……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