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目言川的头像

目言川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110/05
分享

对话

信息存储让一件事变得可能:让过去的人向现在的人开口说话。尽管听者无法向说者提供反馈。

 之所以有这个感叹,是因为现在的音乐播放器都有一个所谓会造成信息茧房的功能:推荐歌曲。作者有时候(好吧,我还太年轻)会听到一些并非最新的流行曲,听到激动后会搜索它们的来源,发现这些流行曲的作者是自己的父辈,乃至祖辈,比如《上海滩》的粤语版作词人黄霑是抗日战争期间出生的,《不再犹豫》发行时作者尚且没有出生(1991)。但是从不觉得违和,写流行曲的人当时是年轻人,听的也是年轻人。如今的大叔大婶,外祖父母当年制作的果汁他们的子女,孙子孙女也觉得好喝。后者往往听不进“逆耳忠言”,叛逆又任性,对前者那是敢恨不敢言,对他们的大道理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但是他们不排斥前者年轻时写的流行曲—仿如他们和年轻时的父辈祖辈对话。代代年轻人总相似。

重点在于子辈与后辈往往很难相互理解。明明父辈年轻过,子辈也会老去。好像人会进化,现在由毛毛虫变蝴蝶,就不再理解毛毛虫的烦恼,毛毛虫也不觉得自己会变蝴蝶。

 万事万物有连贯性。玩着跳绳的我们,拼命苦读的我们,在菜场讲价的我们,子孙面前躺下的我们难道不是同一个生物吗?心理心理学推崇的个性,性格难道是神仙—不存在的?哲学讲量变到质变,讲事物的发展性,难道我们真的变成蝴蝶?好像也说的过去,一个小婴儿会成为谁?长相当然不会改变太多,某些气质也总是一成不变,那时就急躁的孩子长大不会变的无比温和。但人到了年纪好像总会变的相似,越来越冷静,讲求效率,思想成熟。有一个成熟原则:年龄增长使得人们会变得外向,情绪更稳定,更易相处,有责任心。个性是存在的,但岁月按照某种潜规则改变了它们,年轻的我们有着无限的幻想,而现实使得每个人都去思考,寻求改变,而这些改变的方向也很一致—除非你是疯子,或者某些惊世骇俗的天才。我们也记得过去的自我干了什么—这就是所谓连贯性吧,你不能无限捏造没有做过的事,你也无法闭着眼睛否认一切犯过的错。

  父辈的误解是有原因的。他们不能同时用过去的旧眼光和新眼光看待事物。子辈还没有长大过,父辈已经否定了长大以前的稚嫩思维。

 年轻人也有自己的障碍—他和他过去的父亲母亲经历了一个水坑—不肯听父辈的劝告,强称之为旧思维旧理念,时代在变,前浪一定要退场的。

  但老一辈的经验总有可用的地方。年轻一代总是固执,任性,又特别钟爱新事物。他们尚且不懂“天下并无新鲜事”的道理,老一辈的人生和新一辈的人生间的关系不是天与地的关系,而是水与乳的关系。

 每个人在代际问题上可以思考更多—不是听父辈的流行音乐,而是认真的听他们的故事,乃至祖辈的故事—即是历史。知道了历史的进行规律,也就不再觉得自己是某个星球上的孤独而特别的存在,也就更能谨慎地面对真实的世界。而当子辈老去,也就会明白子孙辈的叛逆中包含着什么。代际冲突永远存在,正如那个着急的父母一定会阻止把早恋,游戏看的比学习重要的孩子逃课—他尚且体会不到一味贪玩会给他的未来带来怎样的打击,而父母再也回不到那个爱看小说,活力无限的年纪。过去的你和现在的你永远隔着一条时间之江。你们看不到彼此。倘若人与人可以互相融合,那么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差异—每个人的身上有父辈的影子,有未来子辈的基因。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