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迷母亲
文/郭军平
母亲是个老戏迷,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但凡听说邻近村落要唱秦腔的,一定会念念不忘,绝不错过的。
“妈,明天寺前镇唱戏呢!”我的话唤醒了似睡非睡的母亲。其时吃完饭后,母亲正坐在椅子里,沐浴着柔柔的春光,母亲正拿着一本小说消遣。
听说有戏,母亲脸似乎掠过一道红光,兴奋地说:“那我明天去。”说完,不待我解释,就急忙走到屋里,大声给父亲说:“寺前镇明天唱戏呢,我搭车去。”父母年龄大了,说话声音都特别大,给外人感觉不像说话,是喊话呢。其实,我也理解,年近八十的他们,的确耳朵已经很背了。因此,说话才鼓很大劲,生怕对方听不见似的。
父亲也是个老戏迷,不过没有母亲那样痴迷。听说寺前镇有戏,脸上也似乎现出一丝兴奋的神情。看着母亲急着就要去的样子,我急忙说:“不是寺前镇,是寺前镇的蔡袋村。”
父亲说:“蔡袋村为啥唱戏?”
“过古会呢!”我说。
母亲忙问:“蔡袋村远吗?”
“我在手机上查下。”我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
父亲沉思了一下,说:“蔡袋村远着呢,和合阳县挨着。”
这时候,我也在百度卫星地图上查了出来,就把准确的位置让父母看。母亲看了,说:“还真远,那就算了,如果在寺前镇,我坐公交车,我有老年卡。”母亲边说边露出很自豪的神情。
的确,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县内每个乡镇都通上了公交车,而且对老年人实行优惠政策。有了这个方便,母亲经常进城,走上几百米,在距家不远的车站就可以乘车。公交车既稳当又舒适,所以,母亲乐坐不疲。这毕竟比以前走着或骑自行车去看戏舒服多了。
别看母亲年近八十了,但人老心不老,读书看戏的热情丝毫不减当年。记得幼小时,但凡邻村有唱戏演电影的,母亲都会带上我们去看,在我们看不懂的地方,母亲还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在母亲的熏陶和影响下,我也渐渐对秦腔和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母亲年龄大了,我也的确应该带她去满足下她的精神需求。
“你咋知道寺前镇蔡袋村有戏呢?”母亲忽然好奇地问我。
我说:“是演员告诉我的,她叫李静,是咱县剧团的一位名角。我们是在‘古徵精英卡服务群’认识的。”
母亲说:“让我看。”我于是把李静表演的穆桂英、王宝钗的精彩视频打开让她看。母亲接过手机,仔细看着,听着,仿佛沉迷在戏曲表演的境界里:
瞧!一个是李静表演的“武戏”——穆桂英挂帅,那矫若惊龙、翩若飞鸿的敏捷身段,那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娴熟弓马武艺,令人叹为观止;一个是李静表演的王宝钗婉转动听的寒窑“文戏”,那声声凄凄切切的诉说,那婉转动人的唱腔似乎把人带到了那牵人心肠的剧情之中。
“唱的真好!”母亲情不自禁地说。
“过一段时间,我还想写李静呢!她是咱县剧团的一位名角。”我给母亲解释说。
“那你好好写,咱县的人才,要多宣传。”母亲高兴地说着,笑脸像莲花一样盛开了。
“是不是明天有李静的戏?”母亲打探道。
“是,演《哑女告状》,她是主角。”我大声地给母亲说道。
“蔡袋村的确有点远,如果在寺前镇,我一定去。”母亲喃喃地说道。
看着母亲有点遗憾的样子,我也有点愧疚,想找朋友开车带她去看,但又怕乡间道路颠簸,老年人受不了;父亲本身爱晕车,看个戏再弄出啥毛病来,更划不来。思前想后,还是把这个念头取消了。
不过,第二天,李静忽然发来消息,说在微信上有直播可以收看。这下正好,我得回去给母亲报告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