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
现代人条件好,隔三差五地下馆子去,点菜就成了一门学问,天长日久,可以纳入家庭理财范畴。点菜的功夫在点菜之外,是一门技术活。看人下菜碟儿,出自曹雪芹《红梦》,本意是讽刺主人势利眼,待客看人身份地位不同而点不同的菜,厚此薄彼。但用在点菜的门道上,却是经典语录。
中国菜系众多,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个地方的人,口味不同,点菜时要根据客人生长的地域做功课。除了菜的味道,看客人来自何方,其菜量也是点菜必须考虑的。
第一次去山东济南,我和朋友在鲁菜馆点栗,习惯于上海菜馆的精致菜量,我们点了两菜一汤,菜一上桌,惊掉下巴,菜盆足有脸盆那么大,足够5个人吃。饭后,我跟老板聊天:“菜量减少,价格减少,这样不就不浪费了吗?”他说:“你上海人胃口太小了,咱们山东人牛高马大,胃口也大,菜量少了,顾客吃不饱,还认为饭店不真诚。”后来,我去招牌饺子店吃饺子,点三两饺子,店家说:抱歉只有半斤一碗的,没有三两一碗的。地域饮食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简直云泥之别。
外地旅游,建议点菜前,先去厨房看一下盘子的大小,否则既太浪费食材,又浪费钞票。
家中来了客人,外出吃饭,首选本地特色菜。客人来自草原,选择牛羊肉自然不合适;朋友来自沿海,你点生猛海鲜也不合适。酒香草头、腌笃笋,还有天目湖鱼头、阳澄湖大闸蟹,都是我们招待客人的“葵花宝典”。有一次,河南的朋友来沪游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就用上述菜谱招待,河南朋友吃得赞不绝口,特别是对那道价廉物美的酒香草头念念不忘,说他们从来没吃过呢。朋友聚会,吃的是菜,叙的是情,再加上一些特别的美味(倒不一定是高端大气的硬菜),足以让人经久回味。
对现代人来说,旅游也是一种常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吃饭点菜的技术含量要求就更高。最简单省钱的方法是,找一位当地的朋友带路,或者在本地居民吃饭的地方溜达察看,心中有数了。如果饭店食客众多,环境也不错,必定价廉物美,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吃。如果食客门可罗雀,装潢高级,十之九“食材差”,还“死贵”。也不要轻信带路党们去的美食一条街,什么网红店,不仅贵,而且还吃了个后悔。我们上次去青岛旅游,叫出租车带路,带到一家海鲜店,几个海鲜就要好几百,果断拒绝。后来,在当地人聚餐的地方重新寻觅,果然找到了菜品好、价格又便宜的海鲜店,味蕾全开,食之快哉!
出门在外,吃饭挨宰的事也会有,“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次,我到南京出差,却遇到“青岛天价大虾”相反的事件。到饭点,去一家饭店点几个菜,其中一道是韭菜炒蛋,春天的头道韭好滋味,是要尝尝鲜的。服务员下单后又折回来,让我们把韭菜炒鸡蛋换掉,问原因,说是韭菜只剩下平时菜量的一半。老板宁可不卖,也不能欺骗顾客。大家都挺感慨,一致要求即使韭菜量少也要吃。这道菜,老板最后只收了半价。
老人、中年人都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懂得惜物。可如今有些“90后”“00后”年轻人节俭意识淡薄,令人吃惊。有回在外吃饭,看邻座聚餐,点了一桌子的菜和几瓶饮料,结果只来了两三位青年,蜻蜓点水般吃几筷子,喝了几口饮料,就拍拍屁股走人。我顿时目瞪口呆,气愤,就算是物质丰盛的今天,也不能这么糟蹋食材和浪费金钱吧,也不知父母怎么教育的,反正我家孩子不会。
今年春节期间去苏州玩,我们在一家饭店吃饭,我点了一道松子鳜鱼,单价168元,再加上别的菜,吃下来至少要400元。结果,孩子说:她在大众点评上搜到了三、四人套餐,总价才售198元,包含五六道苏州特色菜呢,其中就有那道松子鳜鱼。你看看,年轻人脑子活络,一顿饭一下子就节约了一半的钱。
古人云,“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如今生活水准上升,再也不用担心饿死,而且人人都在喊减肥。提倡“光盘侠”,剩菜打包,也是一种饮食文化的进步。人总不能在乍富时,就开始学会了奢靡的生活方式。因疫情的原因,如今全球食材涨价,中国是人口大国,还是要有忧患意识。学会点菜,也是学会做人,更是家庭理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