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乌墨香的头像

乌墨香

网站用户

小说
202112/04
分享

采石矶之战

双峰秀出两弯眉,翠黛依然鉴影间。站在马鞍山采石矶碧螺峰峨眉亭,向南远眺,当涂的东西梁山,夹长江相对,宛如一双硕大无比的两片眉毛。

李白诗云:“天门江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滔滔江水在梁山打了个弯,由东流转向北流之水。湍急的长江经天门山的急转弯,长江之水平缓了许多,也因此成了古代长江南北交通的渡口,采石矶也成了南宋的军事要塞。

公元1161年1月7日,金军兵临长江北岸,欲攻占采石矶,进而占领南宋。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奉命督促李显忠赴任,并代表朝廷到采石慰劳军队。他一到采石矶,李显中还没有到任,战争形势万变对宋军非常不利,军心混乱,形势危急。虞允文召集张振、时俊等将领,宣布宋廷抗金命令,动员将士及南宋百姓决一死战。

虞允文像当年李白一样,站在采石矶峨眉亭边,远眺着涛涛江水,心潮澎湃。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与脚下的采石荣辱与共,打败金兵名垂青史,失败了就国破家亡,自己也将成为亡国奴。随从们劝他:“督府只是委托你犒劳军队,并未让你督战,您何必代替别人担责?”但是虞允文义无反顾地说:“危及社稷,我将安避?”决心不顾得失,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抗击金兵的侵略。

虞允文亲自带领部将张振等一班人马在采石矶仔细地观察地形,边走边讨论着抗敌战法,准备与金军决一死战。

采石矶扼长江之险,为金陵西南屏障,自东汉末年起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山势独特,呈椭圆形状,翠螺山为采石矶最高峰,海拔一百三十一米,西临长江且悬崖绝壁,建有沿江栈道、藏兵补给的坑道。采石矶除了碧螺峰山脉,北东南三面为平地夹杂着沟河湖泊,一条锁溪河把采石矶与周边分割。

翠螺山与锁溪河之间是个开阔地,约半个时辰步程,有石铺小路穿行其间,植被繁茂:有翠竹掩映,银杏冠华,千年松柏,灌木葱葱。宋军在此建营地,藏兵。宋军战役的中军帐设在这里,前线战情一刻钟可达江边,十分方便,而且非常隐蔽安全。

锁溪河与长江连接,弧形状走势,邻近锁溪河分布数个小内湖,翠螺湾是众多小湖中最大一个,约一百亩,水面平静,内湖是战船的良港,可隐蔽数百艘战船。锁溪河翠螺湾有出入口相连,绕采石矶的锁溪河呈环形状,南北与长江相通,江口设置水闸。战船可在锁溪河列队待战,有敌情,闸门一开,可出其不意,驶入长江,南北包抄,进攻敌人。战事结束鸣金收兵,战船退入翠螺湾内,闸门关闭。湖内可进行维修、休整、补给。翠螺湾,隐藏在采石矶北侧,周边植物茂密,敌军无法探清采石矶的军情。即锁溪河环绕采石矶,与周边隔绝,鸟都飞不进,不要说探子了。

虞允文视察完采石矶后,聚集总将领于中军帐,命令分成攻防两军,攻击由水军实施,在翠螺湾和锁溪河内待命;守军由步兵负责。翠螺峰山顶设置烽火台,派兵瞭望,一有敌情,狼烟鼓声通报。采石西侧临江,山崖陡峭,由步兵设置滚木雷石,火炮,沿江栈桥布弓箭手近距离射击。

虞允文布置完毕,忽然听到长江对岸“鼓声震野”,直觉告诉他金兵马上要开始进攻了。探子回来禀报:“金军首领完颜亮在和县江岸高筑土台,斩杀白马、黑马各一匹祭天,投一羊一猪入江祭江,并传令次日渡江。”这些敌情汇总起来,虞允文判断金兵明日一定会发起进攻,命令各部连夜备战,迎接一场恶战。

次日,金兵首领完颜亮果然指挥金军从江面进攻。虞允文亲自上阵,身先士卒,将士们士气高涨,拼命抗击。敌船行至江心,宋军炮击,待金军靠岸,弓弩、滚木、雷石一齐打击上岸的金军。

宋军水军分成三个分队,先派第一批水军从锁溪河北出口突然袭击金军水军,金军舰船慌忙掉头迎战。虞又命第二批水军从锁溪河南闸口出兵,舰船行至江心,从背后袭击敌船,金军腹背受敌,很快就败下阵来。第三批水军则从南北闸口出兵,对行至江边的运兵船进行攻击。指挥战船包围夹击,用火攻烧了敌人战船三百只。虞允文又安排一批百姓在岸边放炮仗制造声势。金军统领完颜亮看大势已去,指挥军队仓惶逃窜。采石之战完胜告终。

硝烟散去,虞允文站在江边,思绪万千,感慨一介书生的她凭借采石的地理优势和军民同仇敌忾,指挥一万多散兵大败数十倍于己的金兵,保全了南宋江山,免百姓于兵祸,实在万幸。

虞允文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判断金兵不甘于采石矶的失败,必然会找长江天堑的薄弱环节进攻,下个目标肯定是金陵的下游,他马不停蹄带领宋军去迎接新的战斗。

采石矶之战的胜利保南宋百年平安。历史是一面镜子,往深处照,可见刀光剑影,大浪淘沙淘出多少英雄豪杰,现实是烽烟滚滚,竟辨不清来时路。但总有一个太阳照亮前程。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