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回宜兴,有几个地方总是要去的,和气味相投的朋友聊天,和亲朋故友叙旧,去熟悉的地方走一走,这些看似平常的事,让我徜徉在旧的时光里,感受过往的温暖。乡情、亲情、友情就在一次次回途中得到升华。
宜兴位于太湖西南角,太湖湖滨,沿太湖南岸约七十公里为浙江省湖州市,湖州市继续往东一百公里至杭州;北邻滆湖,滆湖对岸是常州市,沿太湖西岸东北向七十公里至无锡,无锡向东至苏州;西邻溧阳,过溧阳至高淳,过高淳至六朝古都南京。宁杭距离三百公里,宜兴处在宁杭线中间地带,位于江苏安徽浙江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
宜兴古称“阳羡”,其南部山峦叠嶂,属江苏与安徽浙江交界,鸡鸣三省之地。宜兴物产丰富,有山珍也有湖鲜,盛产大米、小麦、百合、栗子等,是历古以来的天下粮仓。
据说,宜兴古时太湖的沼泽地区,到处是芦苇荡,沟汊湖泊,纵横交错。丰水季节,湖水涨潮西流东氿、西氿,把东氿、西氿周边全部淹没。宜兴成了一片泽国,东氿西氿之间地势高,是仅剩的一块较大的陆地,也因此成了南北交通必经之路和古代军事要塞,如今发展成了宜兴城区。
宜兴西南有一座山名叫“烟山”,因其早晨或者午后,云蒸霞蔚,似有青烟从山中冒出而得名,山脚下的一块大岩石上,有两个大脚丫印,老一辈人说是姜太公钓鱼处。由此可以推测,远古的宜兴是枯水季节芦苇丛生,丰水季节一片泽国。清代河道总督靳辅所言:“江南之苏、松、常、镇,浙江之杭、嘉、湖等府,在唐汉之前,不过一泽国耳。”得以助证。 老百姓只能捕鱼为生靠天吃饭。
吴大帝孙权为了改变宜兴的农业生产状况,令在宜兴城东太湖西岸之间修建太湖“东坝”,“东坝”把湖水阻隔在东坝以外,芦苇荡,滩涂渐变成了良田。可谁曾想,花费巨资修建太湖“东坝”,一到雨季,汹涌的湖水就把坝冲垮了,洪水把庄稼谷物糟蹋了,每年百姓杀猪宰羊敬神祭天,祈求保佑,但无济于事。后来周瑜献计策给孙权,铸造两只硕大的铁牛,一南一北埋于坝中“镇坝”,自此以后东坝从无毁坏,宜兴从无水患,年年风调雨顺,成了物华天宝之地。为了提高生产力,孙权令从外域迁移一批农人至宜兴,增强农业生产的能力。
但孙权并没有完全改变宜兴的水患,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三十多岁的陈嵩九,有着忧国忧民之心,常思虑国家大事。他实地走访、考证了溧阳、宜兴及至江浙沪一带的地势水情后,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向朝廷上书《筑东坝疏》。大胆提出修筑东坝,以减轻下流水患的宏大设想。他在奏折中写道:“念苏松等处,朝廷股肱之郡,赋税所出甲江南,每遇春秋水溢,则泛滥无所,国税多亏,于上江要害之地,筑陧壅水,以防民患……”
朱元璋赞识其大胆的设想,更感动其无畏的胆识,下令地方官员与陈嵩九共同负责修筑东坝。工程的物资与人工的给养由官家筹集,具体的施工规划设计由陈嵩九负责。终成高淳长江东坝,永绝了宜兴水患。
纵观宜兴二千二百多年历史,宜兴确实是个风水宝地,不旱不涝,风调雨顺,年年丰收,这些与宜兴所处的地理位置的优势相关,也与前人勤劳勇敢治水分不开。因为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无鸡鸣狗盗之徒;因为富庶,德化文明,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宜兴山明水秀风景优美,也是人才辈出之地。
宜兴,古代是科举之乡,当代是书画之乡,也是院士教授之乡。古代曾出进士548人,其中状元4人、榜眼5人、探花1人;任宰相(或相当职务)的10人。宜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不计其数,近代耳熟能详的不胜枚数,史名人有:周处、陈庆之、蒋捷、卢象升、徐溥、周延儒。现代更是人文荟萃,有宜兴籍大学校长100多位。其中,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有被称为“一街双星”的原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和台湾大学原校长虞兆中,有被誉为“双子星座”的孪生兄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天津大学原校长史绍熙(原名史绍华)和著名教育家史绍熙等等。徐悲鸿、吴冠中、尹瘦石、顾景舟为代表的一大批艺术人才。社会、科学、艺术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有宜兴籍人。目前,中科院有十二个宜兴籍院士,遍布全国各个高校的宜兴籍教授三千多个。每年向外输出学子几千人,不乏于清华北大,欧美日韩。紫砂艺术一枝独秀,风靡东南亚。犹是当代,自顾景舟以来人才辈出,传器层出,品茗之风也日盛。
宜兴物华天宝,引得无数文人墨客竞折腰。苏轼就是众多喜欢宜兴的文人之一。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宜兴结下了不解之缘。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他与宜兴的蒋之奇、单锡三人同科进士及第,在琼林宴会上,苏轼与蒋之奇同桌。蒋之奇向他介绍了宜兴的溪山胜景,约他来宜兴游览。苏轼两次来宜兴,住单锡家中,单锡家住湖㳇。第一次在单锡陪同下游览了湖附近的张公洞、玉女潭。熙宁七年正月初,苏轼又来宜兴,由单锡伴游芙蓉山、桃溪(今张渚)、善卷洞。在祝陵捐赠玉带建桥,后人称为“玉带桥”。苏轼由于赏识单锡的文才,便把胞姐苏八娘的女儿许配给单锡为妻,与单家结成亲眷。
苏轼在宜兴饮茶有“三绝”,即是阳羡茶、金沙泉、紫砂壶,缺一不饮。在宜兴陶瓷一厂紫砂城里馆矗立着的一把造型非常独特的超大紫砂茶壶,茶壶把手像树桩一样遒劲有力,壶身刻有立体状的寿桃和叶子,还配有诗文,刻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字句,一直流传至今,可谓集壶艺、书法、雕刻于一壶。这就是传说中的“东坡提梁壶”,可烹茶的“提梁壶”,把手为提梁,提梁壶形似一个“陶”字。北宋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去了黄州。人事纷争,理想幻灭,遂渐生隐退之意,于是两次上书朝廷,请求到宜兴定居养老。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六日得神宗诏旨,准许苏轼在宜兴定居。请求被应允后,东坡先生即携家人前往宜兴。
在丁山镇古南街蜀山山麓南面是东坡书院,也是苏东坡买田处,也是苏东坡晚年生活的之所。
宜兴有山、有水、有平原,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称。山地占宜兴总面积的30%,水面占比20%,田亩占比50%,大小山丘1000多座,集中宜兴南部,宜兴人统称为“南山”,沟河湖泊,万顷良田纵横于宜兴中北部。宜兴竹海最值得游玩和留恋之地,它就在“南山”之中,竹林绵延苏、浙、皖三省,纵横八百余里,素有“华东第一竹海”之称,是中国竹风景、竹风情和竹文化的代表性景区。如果你驱车前往,车子行走于柏油马路上,富氧的空气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路侧,两排粗大的香樟树,婷婷玉立,错落有致。此地是香樟较之于别处,绿色带鹅黄,嫩绿嫩绿,透着一股稚嫩之气。下雨的时候,烟雨濛濛之中更显出它们的绰约风姿。冬天,雪花飘在树上、路上、草上,身上,人行雪景中,像一首诗,如一幅画。一路行车,有万亩茶场做背景。
苏东坡《菩萨蛮.阳羡作》诗中写道“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人们常说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此地也一样,山水相依。东坡先生用“溪山好”赞到了阳羡之美的根子上了,也是东坡先生买田定居宜兴的根子。东坡年迈归隐“东坡书院”,距他不远处的古南街旁就是蠡河,蠡水之源来自宜兴南山深处,从古至今流水淙淙,竹海公园里有太湖之源之一。
今日沧海桑田,湖㳇镇南侧,两山之间筑坝储水,便成了(油车水库)阳羡湖。听朋友讲,过去没有筑坝,雨季涝死,旱季干死。现在有了人工水库,既可以调节旱涝,又可以作为水源地供水,那可是集山间溪水,不受任何污染,天然的一级矿泉水源哦。水库禁捕,偶有开捕时,青鱼草鱼最重可达百斤之上。湖水清澈,湖鲜鲜美。夏天水位低,湿地斑驳,水草丰美,很多枯萎的树桩裸露在外,山清水秀、湖光蔚蓝中,更多了一份苍凉和野趣。
宜兴如阳羡湖较大的水库有很多。横山水库,黄墅水库,七里亭水库,龙珠水库,淦里水库,响山红水库,省庄水库,蒋家庄水库,金家水库,军民水库,石板塘水库,黄家冲水库,水龙水库,马湖岕等十几个,星罗棋布在宜兴“南山”之中。水库有的是六十年代建设的,有的是改革开放后建设,有的是近几年建设的。横山水库位于宜兴西南,是六十年代重大的水利工程,宜兴老百姓几万人靠一根扁担两个箩筐挑出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宜兴经济迅猛发展,横山水库几经修建成了云湖风景区。
其实,宜兴许多水库都是个人或者企业家集资修建的,这大大改善了宜兴的生态环境。太华乡龙珠水库就是由企业家丁玉香于2002年捐献1600万元带头修建,解决了一周无雨就旱,有雨就洪涝。那天我到太华去采访他,一起吃饭时他告诉我他的座右铭:仁义礼智信。他已经耄耋之年了,但他还在发挥着余热,为家乡捐款捐物。这些大大小小的水库为宜兴人民的生产生活做出了贡献,也为宜兴增添了美色。
云湖就是横山水库,紧邻大觉寺和阳羡茶文化园。云湖的风光很壮丽,可以泛舟,也可以沿水库的堤坝散步,欣赏湖光山色。在云湖的四周有别墅酒店,当然在云湖的四周星罗棋布着村庄改成了农家乐,宜兴人事局的孙科长老家就在云湖边上不远。他爸妈在此开了一家农家乐,那天应朱老师邀请去酒店聚餐。驱车前往,远观酒店,小院红墙,掩映于树林翠竹中,景致幽明,名不虚传。酒店门楣上“山明水秀”赫然在目,门左右两侧书写:“绿水无弦万古琴,青山有墨千秋画”。书法古朴大方。拾阶而上,入客堂,折偏门,忽然开朗。饭店是开放式的中式庭院,周长约五十尺见方,回廊环绕。回廊外侧是一间间别致的宴客包间,回廊内侧一汪水池,其间假山林立,鳞次栉比,绿植鲜花错落有致、交相辉映。一朵朵莲花浮于池面,似莫奈的睡莲,煞是好看。店内引入山间溪,淙淙不竭,活水自来。回廊间有楼梯与二层相接,游客可上下观景。酒店木质结构,古色古香,走的是婉约风格。西侧空闲处设置了古雅的木质秋千,可供儿童嬉戏游玩。
出庭院,别有洞天。一丈许,一泓泉水,与店内水池、山间溪水一脉。泉水清澈、鱼翔浅底。右折又丈许,便是今日我们野餐之处。亭台楼榭,鲜花环绕,有娇艳欲滴的蔷薇,热情似火的杜鹃,或白或蓝的羽扇豆。孙老板虽然是男士,却像阿庆嫂样的人物。餐馆的食材有专门的基地,素菜、荤菜都是有机和野生食材,做菜的风格原滋原味,比如猪肉、牛肉蒸熟冷切,调制独门蘸汁,沾汁食之肥而不腻,比如青菜、大蒜,猪油渣拌炒,口感滑溜,味道香喷喷。
酒过三巡,孙老板来到包间敬酒助兴,风趣幽默,笑话一个接一个,气氛活跃,引得哄堂大笑。他在席间还讲了关于大觉寺的故事:星云法师是台湾籍的佛学高僧,因解放战争流离失所至台湾,一身休学佛教。蒋介石之子蒋经国死后,大陆与台湾解封,星云法师来大陆巡恩。可能读者要问,台湾高僧怎么到宜兴寻恩呢?解放前,国民党统治下,宜兴民生凋敝,星云那时还是个小和尚,经常在外化缘,几天下来却没有讨到一口饭吃。那天他化缘来到宜兴西渚乡,已饿得眼冒金星,实在支撑不住身体,滚倒地下。那天正下着雪,很快雪花盖满了雪。随着气温降低,星云身体慢慢僵硬,生死一线。也是星云命不该绝,一个白发老奶奶从远处朝这边走来。走到星云身边,一看一人躺在地下,老奶吓了一跳,赶紧叫人把星云抬到屋里,盖上被子,喂热汤,星云才慢慢醒过来。星云在老奶的悉心照顾下,身体慢慢康复,临别时老奶从米缸中挖了半袋米给星云。星云靠这半袋米得以活命渡过了寒冷的雪天。这就是上面说的星云来大陆巡恩的原因。此时星云已是台湾寺庙的主持,故地重游,已没有当年的茅屋。星云为了报答老奶的恩德,在奶奶的茅草屋旧址修建了“大觉寺”,以颂扬奶奶乐善好施的精神,表达他对老奶奶的救命之恩。孙老板讲完了故事,大家掌声一片。
宜兴像这样的农家饭店很多,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规划和建设了很多“农家乐”,童叟无欺,诚信经营,往来的游客和食客络绎不绝。每个农家乐有自己的采摘园,可以自采自烹,菜品新鲜可口,城里人吃了“打嘴巴也不肯放手”(宜兴俚语:好吃的很)。
宜兴的水库都是三面环山,堪比杭州西湖,湖光山色,山峦倒映,波光粼粼中,水天一色,如水墨画一般绵延不绝。苏东坡赞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把这句诗用来赞美山中的湖也不为过。苏东坡一定曾经想过在“溪山”之间筑一如西湖的“苏堤”,聚天地之水,利天下之人。迫于旧时代的工程能力,苏东坡无法实现,而今赶上了盛世,宜兴市人民把山间筑起水坝,将山间溪水聚集成宜兴市水源地之一。如有来生,东坡转世,一定会写一首阳羡湖、云湖等佳作。
苏东坡在归宜途中,在扬州竹西寺的墙壁上,题写了《归宜兴留题竹西寺》:“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诗文中东坡先生决心在宜兴归隐做一名庄稼汉,足见宜兴溪山之好。
2022年1月22日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