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乌墨香的头像

乌墨香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6/09
分享

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

吴冠中出生在江苏宜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家境贫寒,自幼刻苦学习,初中毕业后考取了浙江大学代办省立职业学校的电机科。一次偶然的机缘,让他接触到了绘画艺术,从此他在绘画艺术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暑假军训同一班的学生朱德群是国立杭州艺术专科的学生,一个星期天,朱德群带吴冠中参观了艺专,他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图画和雕塑,遭到了异样世界的冲击,使17岁的他膜拜在绘画艺术的石榴裙下。

机电专业当时是个热门的挣钱专业,吴冠中转学艺专,等于抛弃了挣钱的机会,违背了父母渴望他学成上班后改善家庭经济条件的意愿,心里的矛盾和痛楚无法言喻。但艺专那一个个艺术作品让他魂牵梦萦,痴狂的他夜不能寐,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参加了艺专入学考试,通过了考核被艺专录取。最终,他放弃了机电专业,走上书画之路。

在艺专学习期间,青年的吴冠中就如同进入了魔幻的世界,绘画艺术让他着了魔,他可以一整天一动不动去画一幅画,有时候连吃饭上厕所都忘了。对于有着画画天才的吴冠中学业的进步自然是飞速的,很快得到了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等大师的欣赏和指导,三年的艺专学习,吴冠中把西方抽象派油画与中国写意山水放到一起进行思考,掌握了国画绘画技法和西洋油画技法,但离他追求的艺术目标还相去甚远,他想要融合中西技法,画出中国国风油画。学习绘画犹如青灯照壁的苦行僧,为此付出的热情和努力极少人能体会,书画家在成名之前犹如在黑暗中行走。潘天寿教授曾告诫他:书法三十年,绘画二十年。守得住寂寞,不懈的努力,才能看到曙光。

青年的吴冠中牢记导师的谆谆教诲,从未停止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脚步。1946年他参加了在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举行的重庆考区考试,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绘画专业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公费留学法国最高美术学府——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的资格。

在法国他碰到了巴黎重要的画家苏弗而皮教授,苏的画磅礴而沉重,启发了他对西方艺术的品味、造型结构、色彩力度的认识。他在苏弗而皮教授的绘画艺术作品中汲取了西洋油画的精髓和技法,用国画技法融会贯通,得到苏赞赏 ,称赞他是班级里最好的学生,希望他继续留法深造。当时新中国刚建立,国内百废待兴,艺术教育也急需人才,青年吴冠中热爱艺术更热爱祖国,他说他艺术的事业在祖国,毅然放弃在法的优越生活,回到了祖国。

他在从事绘画艺术教育的同时背着画架走遍祖国每个角落,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西洋油画的技法巧妙结合,把祖国山川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他说:“‘春如线’是《牡丹亭 游园惊梦》中的一句唱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春如线,剪不断,理还乱,李煜之情丝丝如线’。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我的绘画经常坠入线之罗网,从具象的紫藤之纠葛发展到抽象的情结,纵横交错,上下遨游,线在感情世界中任情奔驰。”他把中国的戏曲文化也巧妙地吸收进了绘画艺术之中。他的画大多是风景油画,但意境却是国风。比如《新林》、《遗忘的雪》、《飞尽堂前燕》、《高空的谱曲》、《白桦树》,都是这样,用清晰优美的线条勾勒轮廓,用色彩渲染,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六七十年代,吴冠中在农村参加劳动,他因陋就简,把画夹挂在粪框、桌椅上、农具上,拿起画笔就画,把张家的瓜果画到李家,把李家的院子画到张家,画出一大批艺术佳作。

他觉得一幅画好不好,大众是最好的评论师。他把高粱、玉米、棉花等画靠在房东家院里的墙根下,让乡亲们观看、品评。画的不好,村里的人婉转地说:“咱没文化,看不懂。”吴冠中听到这话会琢磨,为何画最熟悉的东西乡亲们看不懂?说明没画好,他就要思考如何提高绘画技法。有时他画的自己并不十分满意,乡亲们就会热情地鼓励说:“真像。”吴冠中知道仅仅像并不符合艺术标准。有几次他感觉画得不错时,群众也会热烈地夸赞:“这多美啊,太美了,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在“看不懂”和“像”与“美”的评价中,吴冠中感到,群众的审美观虽然朴素,但并不低下。农村的姑娘媳妇们的绣品,各种彩线搭配和谐,她们没有文化,对美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审美能力。

吴冠中的画大多是大众身边的景致,乡村生活,山峦树木,瓜果农田,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看得懂的画面。北大音乐系教授说:音乐何须懂,每个人都会按照自然界声音的经验来理解音乐。同样,绘画何须懂?大众同样根据自然的色彩经验来欣赏画,审美能力独到。

吴冠中绘画艺术根植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人文历史,生活是他创作不竭的源泉,老百姓的评判是他创作优劣的一个标准。

生活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元素组合,画也如此,涌动着无穷无尽的美。吴冠中的画没有高深莫测的悬念,画的是一幅幅乡村风光,自然美景,美的灵动、美的清晰。吴冠中用一支画笔画出一幅幅佳作,人生的画也美不胜收,最终把自己也画成一幅绚丽多彩的风景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