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笔
今年夏末的一个周日上午,笔者和文友在长治市上党区的一座古村落采风,看到了一个颇为讲究的古式街门。步入街门是一面仅存上半部分的影壁墙,上方匾额“三多九如”4个大字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此前我曾在长治市潞安府城隍庙古玩市场上看到过一个同为此4字的铜钱,而且多年前还看到过一个玉佩,两面各有“三多”“九如”4字。为解读“三多九如”的内涵深意,领略古韵词句的文化魅力,我结合所学知识,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探讨。
我国汉语惯用词组和成语,这样表达既简练又生动,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三多”与“九如”就是其中一例,乍一看是平淡无奇,细一品却蕴涵着古人丰富的智慧和美好的寓意。
先从“三多”说起。北宋诗人陈师道从为文的角度阐述其意,他的《后山诗话》有云:“ 永叔(欧阳修)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清代藏书家翟灏(hào)则从学者的角度阐述“三多”,他在《通俗编·祝诵》写到:“三多惟见《玉海》:‘ 杨文庄言曰:学者当取三多,乃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也。’”显然,古人所说的“三多”不少与治学著述有关,这样的“三多”颇为雅趣。佛教则从另一面讲“三多”,即: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有教化人的意味。然而,还有一种“三多”则流传更广,出处自《庄子·天地》:“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尧曰:‘辞’。‘使圣人富。’尧曰:‘辞’。‘使圣人多男子。’尧曰:‘辞’……”。此文通俗地讲就是尧在华地巡视时,再三拒绝了守护封疆之人对自己寿延、富有和多男儿的祝愿。据此,“三多”即为“多福、多寿、多子”。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三多”,大都与“多子、多福、多寿”相连,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少人给子孙起名为“三多”,电视剧《士兵突击》里有一名士兵叫许三多,就是其中的一例。不仅有人的名字,还有建筑物的称呼,山西太谷县“寿”字型的“三多堂”大宅院,同样有这样的蕴意内涵。
再说说“九如”。《诗经》中的《小雅·鹿鸣之什·天保》云: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俾bǐ,意为“使”),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尔,俾尔戬穀(戬jiǎn榖gǔ,两字为吉祥、幸福之意)。罄无不宜(罄qìng,意为所有的一切),受天百禄。降尔遐福,维日不足。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蠲为饎(蠲juān,祭祀前沐浴斋戒使之清洁。饎chì,祭祀用的酒食),是用孝享。禴祠烝尝(禴yuè,“禴祠烝尝”为一年四季之祭礼仪式),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神之吊矣,诒尔多福(诒yí,意为赠给)。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骞qiān,风雨剥蚀之意)。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这是一首大臣祝颂新君主的诗(据说是周宣王的老师兼臣子召伯虎之作),大意是:上天会一再保佑君主安宁,朝廷稳固,国运昌盛,诸事顺意,获益多多,没有什么不丰盛。上天会给君主降临福禄太平,使君主称心如意,福运不缺零星,没有什么事业不兴盛。上天的恩情宛如高山低峦,就像冈陵绵延,君主的好事像涨潮的河水与日俱增。每年四季诚心礼祭先祖和神灵,先祖会祝君主寿境万年长,神灵会赐君主福运无限多。君主把好运带给百姓,广施善政,泽被民生,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都会感恩戴德,以最虔诚的心态、最质朴的方式祝愿君主像月亮一样永恒,像太阳每日东升,像南山一样长寿,像松柏繁茂长青,江山永不亏损崩塌,子孙后代永续传承。文内“如日、如月、如山、如川、如冈、如陵、如阜、如石、如松柏”之九个“如”字,表达了大臣对新王的热情鼓励与殷切期望,祝愿其登位后能励精图治,完成中兴大业,重振先祖雄风,反映的是统治阶级“敬天保民”的“德治”主张。
“九如”之意原本是大臣祝颂君主的吉利词语,经官方传播,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借用“九如”美好寓意不再成为庶民犯上的禁用词语,被不同阶层的人借喻引用,小到安身立命,大到教化民风,承载了人们对家庭美满的祝愿,对未来美好的期待。
“三多九如”为什么取“三”和“九”这两个数字呢?原来,古人喜欢阳而不喜欢阴,奇数代表阳,偶数代表阴。老子在《道德经》里有一句经典名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人们在运用数字时,会尽量采用阳数,“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九”是阳数中的极数,可以代表阳气最盛,是世间最大的存在,而且谐音同“久”,所以自古为人们所喜爱,常用“三”“九”之数就不足为奇了。而且,古人喜欢将“三”与“九”连在一起组成词语,如:三教九流、三回九转、三公九卿、接三换九、九经三史、九春三秋、九衢三市等等,不胜枚举。把“三多”与“九如”连在一起,是自然而然的事,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不仅体现在民间的建筑之上,还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可谓雅俗共赏,不落窠臼。
流行于民间的“三多九如”吉祥图案,由中间的蝙蝠(或佛手)、桃、石榴和外圈的九只如意构成。蝙蝠之“蝠”或佛手之“佛”谐音为“福”,以桃寓意“寿”,以石榴暗喻“多子”,表现“多福多寿多子”“三多”之意;九只如意更好解释,直观易懂,就是“九如”。这是一种以物寄愿的艺术描绘。
长命锁是旧时小孩子脖子上必挂的锁状饰物,是民间认为的吉祥之物。据说小孩佩戴可以锁住生命、趋吉避凶、保障健康、长命百岁,是一种护身符。长命锁大多如锁状或如意状,中间有“长命百岁”“长发其祥”“后生可畏”等字样,当然会有“三多九如”,周围图案多是佛手、石榴、桃子以及莲花瓣等,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爱心祝福。
除了“三多九如”叫法,还有“九如三多”一说。《古钱读法辨》作者潘懿(yì)先生对古钱币钱文格式的定名、钱文的读法作了“两读皆通”的示例阐述,因为按照上左下右左旋读的读法,就该读为“九如三多”,只是铸于不同的钱币,读法次序不同。还有的玉石佩饰,一面为“三多”,另一面为“九如”,既可读为“三多九如”,也可读为“九如三多”,这与铜钱意思一样。运用两种读法表达相同寓意,是我国语言文化的妙趣之处。
除了以上所述,古人还在玉镯、碟子、瓷杯、石砚、锁具甚至风筝等器物上表现有“三多九如”,有的刻写文字,表明好运期盼;有的谐音寓意,表达美好祝愿;还有的用日、月、高山、松叶、丘陵等象形图样,表意祝福心愿,甚而苏州市的一条街巷就叫“九如巷”,人们取此吉利巷名,期盼诸事顺遂,皆得所愿。
更为奇趣的是,在查阅相关资料时,我还意外看到了一幅“三多九如”白玉雕件的图片。这种雕件的结构与立有三足的古鼎相似,但与古鼎浑厚庄重的风格不同,“三多九如”外观华美雅致,风格简约独特,下面是三个圆润光洁、像毛笔头朝下的小圆柱,是否暗喻“从头至尾”之意,尚待探究。每个小圆柱上方各有三个错落有致、四端延伸的“卍”形(也叫万字形)连锁锦纹饰品,这种饰品民间有“万字不断头”“万寿锦”之说,九个锦纹饰品则代表最大、长久、无数,暗喻“万福万寿绵延不断、吉祥如意恒久平安”之意。整个雕件造型古雅,疏密有致,既庄重大气又精巧灵动,不仅寓意美好,更是视觉享受,令人叹为观止。把抽象的“三多九如”雕刻成具象立体的艺术作品,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将传统文化赋予精神生命,并升华为融入血脉的“根”和“魂”,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创举。也正因如此,中华文化才得以延绵不绝,生生不息。
“三多九如”是一个意蕴丰富的唯美词句,能否理解这4个字的深刻含义,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这都无关紧要。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黎民百姓,亦或出家僧人,这4个字都能承载他们心里想要的祝愿与期望,看雅则雅,看俗则俗,各求所愿,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