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笔
古代长城,既是固守领土的界线,又是军事防御的设施。在山西东南的上党盆地南沿,壶关县树掌镇与陵川县平城镇交界的马鞍壑,长治县西火镇与陵川县杨村镇交界的关岭山,长治县西火镇与高平市建宁乡交界的金泉山,长子县色头镇与高平市神农镇交界的羊头山等山脊之上,一条若隐若现的古长城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它就是上党地区的战国长城。
近日,偶闻长治县西火镇桥头村与陵川县杨村镇泉头村交界的关岭山上也有古长城遗址,而且是战国时期的长城遗址,我怀着浓厚兴趣,与西火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军亮驱车前往,一探究竟。
明万历版《潞安府志·卷八·关隘》载:“潞泽之交,横亘一山,起丹朱岭,至马鞍壑,有古长城一道,岁久倾颓,然遗迹尚在。”《上党郡考》载:“在上党郡有一道赵国古长城,东起陵川西至长子、沁水、安泽三县交界雨景山,全长二百余里”(笔者注:雨景山在安泽县境)。网易山西载:上世纪60年代,山西省长城考察队会同沁水县文物局考察后认定“古长城西起安泽县的马壁(秦军养马处),经沁水县东峪乡、至丹朱岭,向东至陵川县以北与壶关县交界处的马鞅壑村,全长一百二十公里”(笔者注:马鞅壑应为马鞍壑,现陵川县马鞍壑村仍沿用此名)。
另外,《晋城头条》记载:山西最早的长城是战国长城……其中高平市4段、陵川县3段,总长约22.782公里。登记名称相继为建宁乡苟家村长城,位于高平市建宁乡与长治县西火镇交界的金泉山山巅,原始风貌基本不存;陈区镇关家村长城,位于高平市建宁乡与长治县西火镇交界的山梁上,坍塌严重;神农镇东沙院村长城,位于高平市神农镇与长子县色头镇的交界线山脊上,地表遗存不明显;寺庄镇后山村长城,位于高平市寺庄镇与长子县的交界线上,已消失;杨村镇闫家沟村长城,位于陵川县与长治县分界的山脊上,原始风貌无存;杨村镇北山村长城,位于陵川县与长治县分界的山脊上,整体断续相连;杨村镇泉头村长城,位于陵川县与长治县分界的山脊之上,断续相连。
这些记载仅是上党地区战国长城的一部分,我土生土长于长治、壶关、陵川、高平四县交界的西火镇,对它周围的山势走向、村落位置都有大概了解,对分布于西火镇周围山上的这些长城遗址,一看便知它们的所在方位。
从陵川、壶关东南走向到安泽西北走向连成一线,呈一个围绕上党盆地的不规则“C”形状,此段长城就是相关资料记载的“至于”(或始于)陵川、壶关交界的马鞍壑。北山村一位牛姓村民介绍,听老人们讲,壶关赵屋(毗邻西火镇南大掌天子岭)也有古长城,据说有将近2000米,因为坐落在青石山,垒长城大多用的是青石。另据壶关学者秦尧先生(网名“牧雨轩主”)介绍,在陵川县平城镇马鞍壑东北部、壶关县树掌镇神北村的关掌岭上(平城镇与树掌镇相连),也有古长城遗址。上世纪90年代,被誉为“中国军事历史地理研究开拓者”的山西大学靳生禾与太原师范学院谢鸿喜两位教授都认为关掌岭长城是长平之战时期赵国所筑,并得到当代历史地理学界泰斗史念海的首肯。另有,《中国网·旅游中国》中载述:位于壶关鹅屋乡后东土池村东侧有战国时期长城。鹅屋乡地处树掌镇东侧,两乡镇相连。也就是说,这些长城不可能只“至于”上述记载中的陵川县马鞍壑,也不可能就“至于”壶关县关掌岭、东土池,或许它们的里程更长。记载里有些文字只说“至于”,不说“止于”,给后人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由于《中国网·旅游中国》中作者的视角不同,由东起始、由西起始说法不一,但描述路径基本一致。从我们测量的北山古长城来看,城墙宽度特征较为明显,约为3.2米,高度0.2米至1.6米不等,最低处仅能隐约看到顺势摆放的石头。烽火台因地处制高点,特征最为明显,四周全部用大石头垒砌,宽约6.1米,长约8.2米,高约1.8米。这些长城沿山脊地形、依山就势、就地取材垒砌而成。往东是陵川县闫家沟村(记载有长城遗址),与长治县南大掌天子岭相连,再往东就是壶关县赵屋;往西是关岭山、金泉山一线,属长治县与陵川、高平交界之地。由于常年风雨侵蚀和人为损毁,多处古长城遗址已是残垣断壁,原始风貌无存。
上党地区为什么要修建长城?当从上党地区的人文历史和地理位置说起。
上党地区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就起源于此,比如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等,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抗争精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上党地区因海拔较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自古即为战略要地,素有“得上党而望中原”之说,也因此为历代建功立业者所倚重,向来是金戈铁马,烽烟不断。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分晋,按地域划分,韩国占了上党中北及西南(即现在的长治市、晋城市及临汾市、晋中市交界霍太山周围)的大部区域,而赵国的绝大部分区域在北部,包括上党东北小部分区域。由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韩、赵、魏三国都设有上党郡。韩国上党有太行山作为天然屏障,是战略要冲,进可攻,退可守。若韩国上党被日益强盛的秦国所占,赵国上党必将失守,赵国的军事重镇晋阳(现太原)就会直接暴露在秦军面前,且秦军占领上党之后可以东下太行进攻赵国国都邯郸。作为缓冲要地,赵国绝不允许韩国上党落入秦国之手,所以在主动权上强力争取。
自秦惠王开始,秦国势力范围已越过黄河向东扩展。至秦昭王时,秦国实际控制地区已扺达整个上党地区的西南部边缘。公元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大军把韩国上党外围的道路全部封锁断绝,欲征伐韩国上党,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意。大军压境,韩王自知抵挡不住,便下令上党郡守冯亭派人到秦国,欲割上党之地请和。冯亭早已闻听大部分民众不愿接受秦国统治,思虑再三,违背韩王命令自作决断。《史记·赵世家》记载:“孝成王四年,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遂发兵取上党。”别说献城邑十七,即使不献一城一池,赵国也满心欢喜,求之不得。依笔者愚见,上党地区的古长城就是在这种背景关头修建起来的。韩国和赵国的所作所为最终被秦军获悉,于是大举进攻,在著名的长平之战后夺取韩国上党的全部地盘,进而占领了整个赵国,上党郡守冯亭在此役中阵亡。
长平之战是历史记载最惨烈的一次战役,秦军坑杀赵军将士40万,赵括“纸上谈兵”也成为血写的成语故事。赵国长城见证了战争的血雨腥风,亲历了刀光剑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比秦始皇修建的“万里长城”还要早。
是否还有与陵川马鞍壑续接相连、未被记载的赵国长城?尚待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
《上党地区的战国长城》,首发于《山西日报》2018年8月15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