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良笔的头像

葛良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28
分享

欣赏一场典雅唯美的中式婚礼

◎葛良笔

结婚典礼,是人生中的一件大喜事。中式婚礼,是一个唯美浪漫的代名词。选择一场内涵丰富的中式婚礼,不仅能让一对新人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典雅之美,而且能让观礼者感受到中式婚礼的国风之美,被喜庆大气的盛世大婚所感染、所感动。今年夏季的一天,我在参加山西长治上党区的一场婚礼中,就有这样的深切感受。

中国人自古以红为喜,中式婚礼的婚庆台子自然是以大红色为基调,这样的场景布置才会显得喜庆热闹。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老高中生,我的这位刘姓好友在给儿子办婚事时,当然也是这样想的。

按照“温馨浪漫、俭约热烈”的婚庆计划,好友将儿子的婚礼仪式安排在小镇自家的院里举行。他家的院子比较宽敞,院子里搭建起了南北朝向的“工”字型婚台,北侧是代表女方出阁的地方,也是上台的地方;中间是过道;南侧是婚礼的正台,背景墙幕中心是一个大圆形的红“囍”字,两侧是围绕大字飞舞的龙和凤,下方中间放着一张衬有龙凤呈祥红布图案的八仙桌子,桌子上放着香炉,左右两侧各摆放着两把红漆木椅。之所以这样搭建婚台,是便于人们直观地看到婚庆当日典礼仪式的全部过程。整个婚庆台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喜庆元素,营造了温馨、热烈、浪漫、庄重的气氛。

是日上午十一点二十八分,吉时。婚礼仪式正式开始。

主持婚礼的司仪叫小钢,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小伙子。他戴着一副眼镜,手拿一把折扇,上身穿红色袖口的深色衣服,下身穿大红色的马面裙,颇有几分温文儒雅的出尘气质。这样的打扮恰到好处,既显得稳重大方,又不会喧宾夺主。好友的儿子是山西东南部的长治市上党区人,儿媳是山西北中部的忻州市人,俩人是在省城太原工作时相识相爱的。婚礼之前,这对新人在司仪的指导下进行过彩排。因为俩人都很喜爱传统文化,而且对中式婚礼颇感兴趣,十分看重这次婚礼,所以很快就学会了仪式流程里的各种礼节。

婚礼正式开始之前,司仪会朗诵一首定场诗,也就是较文雅的开场白,宣布婚礼正式开始。定场诗有很多种,小钢原定内容是:维,癸卯年己未月丁卯日,依岁之证,以月之令,刘府新郎、乔府新娘,正婚庆典,吉时。悠悠华夏赤子我心,章服之美华之以名。悠悠华夏怀古吾心,静定儒雅夏释礼行,承今秉古结义之情。悠悠华夏连理同心,天地君亲同证此景。鸣炮奏乐……

为便于观礼者理解,小钢朗诵了一首较为通俗且朗朗上口的定场诗。他道字清晰,不疾不徐,款款道来:一阳初动,二姓和谐,庆三多,具四美,五世其昌征凤卜;六礼既成,七贤毕集,奏八音,歌九和,十全无缺羡鸾和。这首定场诗更像是一副对联,经过司仪表情达意的朗诵,听来抑扬顿挫,感觉悦耳舒服。我在默默品味之后,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通俗讲就是:一阳来复万物生,两姓联姻家和谐,多福多寿多男丁,良辰美景心乐事,五世其昌子孙福;婚嫁吉期皆顺畅,各方亲友来庆贺,场面热闹俱欢颜,福寿延绵多颂词,鸾凤和鸣姻缘满。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出自于《庄子·天地》《仪礼·士昏礼》《诗经·小雅·天保》等多个典故,可谓内涵丰富,蕴意深刻。

婚礼开始,首先要举行燃香祈福仪式,由执礼喜娘燃香、祭祖、祈福。小钢会旁白一句:点香喜满堂,紫气东来福满堂。执礼喜娘又称“全福人”,她家及亲属要具备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夫妻恩爱、兄弟和谐、姐妹和睦等条件,她本人要符合长相端庄漂亮且有文化素养的标准,只有这样福多运旺的女子才有资格担纲这个角色。这位喜娘长得眉清目秀,不高不低,不胖不瘦,有一种天然的古典美。她穿着与司仪相仿的古式服装,走上婚台北侧,颇有仪式感地从头饰到服饰、从身前到身后轻手顺理自己衣妆,然后走到南侧的主婚台,点香三柱为新人祈福:一柱敬天、二柱敬地、三柱敬告祖先,每插一柱香都用双手高举一下,仪式郑重而优雅,以此祈福一对新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随后,新郎上场。只见新郎头戴一顶乌纱帽,身穿红色状元服,面带微笑地向大家抱拳行礼。在古代,新郎大婚也叫“小登科”,以这种衣着打扮出现,也许就是被人称为“新郎官”的由来吧!他所行之礼为“抱拳礼”,意为欢迎嘉宾到来,感谢好友捧场。随后,他拉开一个红色弓弦,面朝新娘方向行了“三箭礼”。在传统婚礼中,新郎要在新娘下轿之前,拉弓朝向轿门射出三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在婚台上只是一种仪式,只需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

其后就是婚礼的重头戏——请新娘。新娘先要在北侧婚台上行“顺发礼”,由其母亲为她做出梳头、描眉、盖盖头等化妆出阁的动作。此刻的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看相雍容华美。新郎官喜上眉梢礼迎新娘,两位新人互行见面礼。执礼喜娘将寓意喜结良缘的红牵授予新郎新娘,俩人各牵一头中间有朵大绣球的丝幕红牵,移步向着过道走来。

过道上有火盆、马鞍等器物,都需要迈步跨过。火盆,是对新人的祝福和祈祷,据说,红色的火盆有辟邪之用,可以阻止“跟尾鬼”的跟随。新人从红红的火盆上跨过去,寓意婚后大吉大利,生活红红火火。作为婚台上的一种仪式,新人所跨的火盆是用小风机吹红布条的小道具。新娘在跨过火盆之后,还要跨马鞍,马鞍上有一个红苹果,跨过时要用脚把苹果轻轻带下来。之所以跨马鞍,是因为“鞍”与“安”同音。跨马鞍时带下苹果,有平安落地之意,寓意“平平安安”——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在这个过程中,司仪小钢会随着这对新人移动的脚步,用深情的声调旁白:两姓联姻,壹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走到主婚台后,新郎要用秤杆挑挑新娘的红盖头,先是在中间挑一下,然后左边、右边各挑一下,而后揭下来。之所以要用秤杆挑,蕴涵有“称心如意”之意。揭下盖头后,新郎用手轻轻抚摸新娘的秀发,寓意万分宠爱,象征白头偕老。小钢不失时机地旁白:许你凤冠霞帔一世无忧,此生清风明月长伴天涯。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

这些礼仪完成之后,就该新郎新娘父母亲入场了。双方父亲都要代表家人发表祝词,所言之语当然都是祝福俩小夫妻的吉利词句,比如:花开成双、喜结连理,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相互扶持、彼此包容,同心同德、相爱一生,等等。我的好友说的则亦雅亦俗:希望儿子、儿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冷暖有相知、喜乐有分享,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希望小两口共同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在今后的日子里生活和和美美、身体健健康康、家庭红红火火、事业风风光光。新娘父亲当然也有祝词,因是忻州方言,不太好懂,不过大概也能听出都是祝福的话语。

双方父亲祝词之后,新郎新娘要行三拜九叩之礼。中式婚礼的“三拜”指的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因每一拜都要三叩首,所以便叫“三拜九叩”。在夫妻对拜时,新郎目光含情,拱手至额,俯身向前,向新娘行“拱手礼”;新娘眼含秋波,颔首屈膝,目光下移,向新郎回“万福礼”。这对新人在互相施礼的片时,那种仪态温情、举止优雅的礼仪之美,令人印象深刻,使人久久难忘。

叩拜礼仪之后是改口敬茶。在传统婚礼中,改口敬茶分为两次:第一次是新郎娶新娘时,新郎要面对岳父岳母改口敬茶;第二次是新娘娶到家后,新娘面对公公婆婆改口敬茶。婚台上,男女双方父母同坐桌子两侧,就会同场举行仪式,新人互向对方父母敬茶。敬茶时要改称为爸妈,不再称呼叔叔阿姨或伯父伯母。

有一个令人感动的细节是,当儿媳称呼好友的妻子为妈妈时,好友妻子喜极而泣,竟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盈盈目光中满是对儿媳的浓浓爱意,令观礼者感动不已。

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中,还有合卺(jǐn)礼和合髻(jì)礼。

合卺礼指的是夫妻交杯同饮,其实就是古人结婚时喝“交杯酒”的仪式。卺,是用来做瓢的苦葫芦,从中间一分为二,夫妻同饮合卺酒,卺有苦味,酒有甜味,寓意彼此命运相结,当要同甘共苦,自此两心合一,日后福禄绵长。婚台上则是用酒盅替代,进行一个喝“交杯酒”的仪式。

合髻礼也叫结发礼,在民间有“束发托身”的风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新人择日结婚,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男方在送庚贴时,要写明姓名、出生日期和完婚时间等。女方回庚帖时,会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系之,作为以身相许、情定终生之物,以示永结同心、永不分离,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即为此意。结发之礼在婚台上也是一种动作仪式。

临近尾声之际,要行执手之礼。新郎新娘在众人的见证下,轻轻执起对方的双手,四目深情相对,进行婚誓盟约,司仪小钢恰到好处地代为俩人表白:执子之手,与子共箸;执子之手,与子同归;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人们祝福的目光中,这对新人携手步入洞房,婚礼仪式到此结束。

整场婚礼从始至终二十分钟左右,正午之前全部完成。

好友儿子的婚礼办得很是成功,其中融入了许多国风元素,显得典雅、庄重、唯美、喜庆。华美的婚台,衬托出红火喜庆的热闹场景;精彩的主持,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古雅庄重;恩爱的情景,演绎了俩小夫妻的浪漫故事;大红的婚服,呈现出两心相悦的炽热之情;温馨的场面,开启了家庭和美的幸福愿景……沉浸式欣赏好友儿子的中式婚礼,于礼仪之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感受古典婚礼的庄重大气,不仅享受到了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而且领略到了传统婚俗的独特魅力。这种具有生命力的婚俗习惯,已深深地根植于山西长治的民间沃土,将会在古老的上党大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写于2023年12月28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