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良笔的头像

葛良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1/26
分享

天子岭下巧“伏击”

◎葛良笔

在一部电影里,有一场我军利用夜间优势,使两路日军自相残杀的故事情节。在抗战时期,在晋东南西火镇东边的天子岭山脚下,就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那是1943年春夏之交的一个夜晚,一路日军从西火镇北15里远的荫城镇据点出发,向天子岭方向悄悄行进。

天子岭绵延于上党、壶关、陵川三县交界,在周围山岭中地势最高,闻名遐迩的天下都城隍就处在天子岭西边的半山腰上。站在天子岭山顶,可居高临下俯瞰四周,西望上党西火古镇,北眺壶关南部村落,南瞭陵川西北乡域,三个地方的动静都能看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次日军出发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天黑有雾,不用费力就能占领天子岭高地。

巧的是,从壶关方向途经赵屋村的另一路日军,也由北向南偷偷摸摸地向天子岭方向进发。他们的目标,与荫城过来的日军一样。

当时的西火镇,抗日烽火早已点燃燎原,熊熊燃烧。1939年7月,共产党员张燮堂组织起了西火抗日队伍,开展了敌后武装斗争。为壮大革命力量,掀起抗日高潮,中共太行区又派抗日英雄侯国英(西火镇桥头村人)到家乡建立太行区西火根据地,领导地方武装,运用各种战术,与八路军联合作战,灵活机动地打击西火周围的日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1942年大年三十晚上,时任壶关抗日县长的侯国英秘密来到西火镇,组织指挥武装力量,以村民过年的鞭炮声为掩护,向盘踞在桥头村南关岭山上的日军据点发起了猛烈进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慌忙迎战。经过连续三个夜晚的激烈战斗,被日军称为“小关东”的军事要塞被我军一锅端掉。

在抗战时期,我党还有自己的地下交通联络员,无论日军从哪个地方出发,途经哪个村庄或路段,都能很快得到情报,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得知两路日军在同一夜晚向同一目标进发的消息,我军很快就想出了一个“顺手牵羊”的妙计,并迅速采取行动,在敌军到来之前,派了4位胆大心细的同志,悄悄隐藏在天子岭山脚下一条南北朝向的壕沟内,并进行了明确分工:每组2人,一组朝西,一组朝北,持枪静候,等待传来开枪信号;另一路人马在离他们不远的南岸之上一字排开,接应4位同志的到来。倘被敌军发现,就用火力引开,掩护4位同志突围撤离。

一切布局就绪,单等联络员报告日军到来的信息。

从荫城据点出发的日军,正顺着西火镇外的一条河道由西向东悄声行进。他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当快要摸到天子岭山脚下时,突然从东边传来十几声清脆的枪响。与此同时,从壶关方向南进到西火镇南大掌村边(毗邻天下都城隍的一个村子)的另一路日军,也听到了从西边打来的枪声。毫无疑问,他们的行踪被“敌军”发现了!于是,在大雾弥漫的浓黑夜色里,一头雾水的两路日军就地卧倒,朝着枪声传来的方向射击。双方很快就接上了火,“啪、啪、啪”、“哒哒哒哒”,枪声越来越密集,一场“狗咬狗”的激战开始了。

据老人们讲,由于当晚大雾持续时间长,两路日军从开始的密集火力到后来的零星枪响,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天亮。当浓雾散尽之后,两路日军才知上当,“哇哩哇啦”朝着对方一阵叫喊比划,双方这才停止射击。两方敌军各有死伤,灰溜溜地各自收兵打扫战场。

在两路日军中间地带的我4位同志,成功“点火”后便迅速撤离,没有一个人员伤亡。远远听着两路鬼子“噼里啪啦”你来我往互不相让的枪声,大家乐得哈哈大笑。

这次战斗,成为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使两路日军自相残杀的一个成功战例。本文开头所说的那部电影,是否取材于这个故事,不得而知。不过,这次战斗确实是西火地区抗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日本鬼子不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 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别人的土地上抢夺地盘,本来就是不义之举,惨遭“伏击”并不稀奇,纯粹就是咎由自取。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