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葛良笔的头像

葛良笔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12
分享

江苏镇江上党镇纪行

◎葛良笔

2019年4月17日,我在《山西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江苏有个上党镇》的文章。该文发表之初,我曾想亲自去一趟江苏上党镇,亲眼目睹小镇的自然风光,亲身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但由于单位事情多没能走开,后又因疫情原因没能成行,直到2020年10月份底,我才得了一点空闲,请了三天短假,前往江苏上党镇。

在去上党镇之前,我做了充分准备。先是收集了古时山西上党郡与江苏上党镇有历史渊源的文史资料,后又找寻了一些上党地区的古色、红色、绿色文化资料,还到长治市的潞安府衙景点拍摄了一张带有“上党门”3字的匾额照片。当然,发表在报纸上的《江苏有个上党镇》也必不可少。自我感觉所带资料齐全之后,我便冒着深秋寒意,从长治坐大巴到郑州转乘高铁(当时长治还未开通高铁),前往此行目的地。

10月31日傍晚,我到达江苏镇江市,在高铁站打的到镇江市区住宿。乘车途中,我看到镇江街上有块“北府路”的路名牌,感觉一下子拉近了山西与江苏的时空距离,因为在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东晋王朝建武将军、兖州刺史谢玄曾从晋氏南迁的北方侨民中招募骁勇士卒,建立了“北府军”。这支军队骁勇善战,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一举击败前秦大军,在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个“北府”与山西也有历史渊源。

次日,我逛了逛镇江市区。镇江紧邻长江,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之地,颇具南方城市气质。从北方的太行之脊到江南的长江之畔,我第一个想看的当然是长江。在江滨公园,看长江之水烟波浩渺,一望无际,顿时感觉眼界开阔,心胸豁达。

在游览镇江街景时,我步行着看人来人往的大市口商业街,乘坐公交看车来车往的长江路和中央大街,镇江给我的印象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镇江的香醋早有耳闻,是当地有名的特产。在就餐的兰州拉面馆里,餐桌上就放有醋壶,我这个“老醯儿”当然不会错过品尝当地香醋的机会。镇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不仅有“甘露寺刘备招亲”“白娘子水漫金山”等传说故事,也是《文心雕龙》《昭明文选》《梦溪笔谈》等多部巨著的诞生之地。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有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个“北固楼”就在镇江市长江边的北固山上,到名山名楼参观游览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在北固楼前,我欣赏了著名书法家米芾所写“天下第一楼”的绝美书艺;在“甘露寺”里,我聆听了导游讲解“刘备招亲”的千古佳话;在北固楼上,我俯瞰了浩渺壮阔的长江,领略到了“天下第一江山”的雄奇魅力。只是因为时间紧张,没能到金山寺、西津古渡等名胜古迹看一看,留下了一点遗憾。

按照行程计划,我下午要到丹徒区的上党镇。

丹徒区是镇江市的一个区,类似于长治市的上党区,距繁华热闹的润州区、京口区不远,区里有通往上党镇的公交车。坐车后,当看到公路牌上的“上党”二字时,我心里有点小激动——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虽然此上党非彼上党(我的家乡由县改区取名“上党”),但因为有历史渊源,我也是为此而来,想感受一下“晋苏上党一家人”的人文情怀。

在一条公路边上,我在上党站下了车,打听路人上党镇区在哪儿,当地人用手指了指说:“镇子不大,就一条主街。”走在上党镇街,看到许多广告牌都有“上党”二字,亲近之情油然而生。这两个字,既勾起了我连贯古今、追溯同源的无限遐思,又有一种区镇同名、身在他乡的同乡之感。而本地人——上党郡人的后裔——他们或许早已淡忘抑或不曾知道这段历史。毕竟1700多年过去了,如果不是执意探寻,谁会在意记住这些?不管怎样,我对这里的人和物仍有一种天然的亲切之感。

在来上党镇之前,我从相关官网上得知,上党全镇人口4.89万,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小镇。上党村作为镇政府所在地,虽然人口只有2600人,但基础设施完善,驻镇单位较多,北汽(镇江)汽车有限公司就在镇区外的生态汽车城内,现在的上党镇正在“打造生态汽车城,建设丹徒副中心”。

上党镇的主街与北方小镇街道大体一样,大都是二三层、三四层的店面建筑,街道比较宽敞,街面也挺热闹,和我想象中的相差不大。而小巷的民居风格、居民的交流习惯、摇曳的南方树木和流淌的环镇河流,则与北方小镇有所不同。

漫步上党镇街头,我信马由缰地看沿街风景,自津自乐地想着,脚步却不曾停歇,遇街即转,遇巷即进,仿佛在找寻什么,也许潜意识里在找寻彼时上党郡人南迁时留下来的遗风余韵吧!我不禁暗自发笑。

傍晚,我打听到了镇政府的具体位置,计划次日上午去镇政府一趟,于是便在附近的一家旅店住了下来。住下之后,我与男店主攀谈起来,兴致勃勃地向他讲述山西上党郡与江苏上党镇的历史渊源,问他有没有听说过,店主说自己不是本镇人,不太清楚这段历史,不过对此很感兴趣,要我拿出报纸看看,称赞我专程来上党镇很了不起。

次日一早,我来到上党镇政府,在一个办公室里向两位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还让他们看了《江苏有个上党镇》的报纸。其中一位30多岁的青年人热情地说:“请到我办公室坐坐吧!”我才知道这位是李主任。他带我到二楼办公室后,礼貌地请我坐下,客气地倒水端茶,耐心地倾听我写作该文的缘由经过,之后他说:“人大王主席对历史文化挺有研究,要不你去见见他吧?”我欣然同意。

来到王主席办公室后,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自我介绍叫王鲁君,很乐意听听我的讲解。我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向他讲述公元前348年就已有了上党郡,涵盖了山西东南的大部区域;讲述上党地区是“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传说发祥之地;讲述上党郡与上党镇的历史渊源和背景故事;讲述长治市上党门的建筑风格和始建故事;讲述“上党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序幕之战;讲述上党古城长治市与京口古城镇江市一样整洁美丽……其间,我还给他拿出资料看文字,拿出手机看图片。

王主席饶有兴致地听完我的讲述后说:“听了你说的这些,我才知道山西长治的历史文化竟然这么厚重。我们这儿的人也听说过‘上党战役’,但好多人总以为就在本地。”说到山西上党郡与江苏上党镇这个话题,王主席不仅知道这段历史,还说他们镇地方志编辑的《上党镇志》就有记述:传说在东晋时期,有部分山西上党郡人为避战争之乱南迁于此,并设立侨郡治所,上党镇因此得名,这个他记得很清楚。言毕,他给负责镇志的编辑打通了电话,想让他来详细讲解,不巧这位同志刚去苏州,赶不过来,有点遗憾。王主席还知道上党镇上“汤”姓居多,镇志审稿人中就有两位,一位叫汤明华,另一位叫汤杏根,很想了解山西长治哪个地方有这种姓氏。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不清楚,只能回说到了长治再作打听。我把来时带的有关资料都交给了王主席,还把U盘里的《江苏有个上党镇》电子稿拷到了他的电脑上。王主席表示感谢,将一本厚厚的《上党镇志》回赠给我。

因为此行我是以个人名义而来,况且知道乡镇机关工作忙,本人请假时间有限,就告辞回程。王主席也就不再挽留,和我一起到镇政府门口拍了一张合影照。作别之际,我们互相留了手机号,加了微信号,他希望我有空再来上党镇详叙长谈,我则邀请他和上党镇人到山西长治走走看看。

从报纸发表文章到实地亲自走看,中间隔了一年;从去后该写纪行到现在方才动笔,这又隔了三年,颇有一些愧意。不过,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从来未曾忘记。从上党镇回来之后,我把打听到的长治沁源县“汤”姓居多的信息告诉了王主席,了却了他的这桩心事。

作为一名亲自到过上党镇的“文化使者”,我希望借此机会增进“晋苏上党一家人”的同根同源文化认同,架起山西长治与江苏镇江之间的桥梁,联结太行之脊与长江之畔的纽带,通过人文交流,拉近彼此感情,促进友谊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若此,我将不虚此行,不胜欢喜!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