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良笔
听朋友说,其妻在某私立中学餐厅工作,所见所闻让她感慨不已:有些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懂得珍惜粮食,节俭生活,有的吃饭不到一半就倒进泔水桶里,有的吃完饭后不洗饭缸,待吃下顿饭时,饭缸里残余的食物就已干结,便丟到一边再买一个。据这位朋友说,该校放假后,其妻能收拾几十个这样的饭缸。听完朋友的讲述,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些孩子的做法,不仅是懒惰的毛病,也是浪费的表现。
无独有偶。几年前,笔者曾听闻一则消息:北方某大学校园内,废弃的自行车超过千辆无人认领,如同“自行车坟场”。所谓的“自行车坟场”并不是悄然形成的,而是学生毕业之后弃之一边,学校统一集中到了一个场地。由于学生众多,弃用的自行车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该校只得利用寒暑假期各清理一次,每半年就能清理出近千辆废旧自行车。听闻这则消息,让我感触颇深。
“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这种观念早已从老一辈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从六、七十年代的宣传教育中深深地印在人们的脑子里。尤其是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经历的人们,深刻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所以,非常珍惜食物,生活也很节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在孩子生的少,有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再过苦日子,对孩子倍加呵护,有求必应。在一些家长娇生惯养的影响下,孩子们对“节俭”的概念模糊,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也值得大家共同矫正。
首先,学校、家长应对孩子进行节俭教育,尤其是家长,要知晓“勤俭节约”不等同于“过苦日子”,教育孩子从小就注意节约,不要浪费,使成长中的孩子逐渐养成良好习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其次,年轻人要明白两点:一是明白勤俭节约既是珍惜父母劳动成果的表现,也是对父母的变相尊重;二是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理解其中蕴含的深意。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勤俭节约看似小事,其实攸关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将来每个年轻人都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都要成家立业,有的还要成就大业,要从勤俭节约的点滴做起,并做到始终如一。如此,不仅对本人、对家庭有好处,也对事业、对社会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