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召陵区邓襄镇沱沟村村医刘恒业,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医中,可以算得上是最爱书的人,买书、藏书、读书、用书几乎痴迷。在他的书房,除了门口,四壁和中间位置全部被书柜占去,收藏各类书籍、资料达近万册。用他自己的话说,书痴爱书不爱钱,坐拥书山胜君王!
拥有万册书籍并非一日所得。几十年来,刘恒业早已形成了习惯:买书——读书,读书——买书,循环往复,从不计较银两的得失,即便手头最拮据的时候,仍然忘不了逛书店,买图书。每得到一本好书,他就会忘掉一切,剩余的全是兴奋,哪怕是中午无钱买饭空腹而归。个中滋味,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有一次,刘恒业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是他很久前就想买到的那本,甚是高兴。然而,高兴之余,却是颓丧——身上的钱不够了,他只得悻悻而归。一路之上,他一直在想,下次再来时,别人买走怎么办?骑着自行车边走边无穷地想,他竟然忘记了回家的路口,下车一问路人,一下子多走了十余里路,无奈只有苦笑着返回。
还有一次,刘恒业骑车到城里办事,看看时间尚早,他就把自行车停放到一家书店门口没有上锁便匆匆冲了进去。一看见那么多书,他就只顾看书而忘记了时间,更没有想到看看那停在门口的车子。不知过了多久时间,他突然想起停放在门口的自行车,紧忙出门去看,发现放车的地方却空空如也,自行车早被人偷走了。
有一年,刘恒业趁星期天到城里卖西瓜。由于瓜多价低,到了中午他才卖出五个西瓜挣了三元五角钱。太阳偏西正待他准备收摊时,却见一老者用三轮车拉了满满一车旧书来摆摊。这时,刘恒业来了兴致,便精心挑选了十一本,待他付钱时却犯了难,三元五角卖瓜钱付不起五元买书钱。怎么办?他突发奇想,不足部分以瓜换书。也许是刘恒业对书的热爱感动了老者,或许是老者也想买几个瓜,老者居然同意了。由于卖瓜钱全部买了书,他只能以瓜当饭来充饥。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刘恒业任初中代课教师,由于工资有限,买书还不是那么经常。后来因解决不了教师编制他弃教从医,手头有了剩余后,就开始经常性买起书来,由开始的单册到多册,再到成套,一发而不可收......
几十年来读书不停,读书需要买书,买书需要资金。花钱多了,不但遭到家人的反对,还会受到妻子无边无际地唠叨,甚至发怒争吵。为此,刘恒业曾经下了千万回决心,再也不买书了。可他总是禁不住书籍的诱惑,每到书店,看到心仪的书不由自主地取下,结账;在网上看到所爱的书也是不知不觉地下单、付款。
刘恒业从医三十多年来,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作为村医,他读书不局限于医学,还把范围扩展到哲学、文学、军事、历史、地理、方志等方面。读书时,他眼到、脑到、手到。凡读到紧要处,或圈点,或注解,或摘抄,或影印,或制成电子文档保存在电脑里。
由于长期坚持读书学习,刘恒业积累了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并打下了扎实的文字和文学功底。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纷纷向刘恒业约稿,撰写一些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材料和文章,他自己也写些小说、诗歌、散文、随笔等发送到各类媒体,成了本地小有名气的文化人。
与此同时,刘恒业还一直热衷于沱沟村历史文化的研究,经他搜集整理的沱沟村历史文化资料先后在漯河日报(含漯河晚报)刊发7次,其中3次整版、4次半版,这在漯河市农村中是非常少有的。2014年11月,沱沟村东岳庙会成功入选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成功入选,刘恒业挖掘整理的沱沟村历史文化资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徜徉、陶醉在我那装满各类书籍的书房里,先哲之智慧,英雄之壮举,山川之灵秀,江河之波澜,皆聚于我身边,品古人之诗词,赏千年之文章,看风云之变幻,叹朝代之更替......真乃痛哉!快哉!”刘恒业在他的文章中这样写到,“读书之乐,非读者不能得;买书之苦,非买者不能解。若有银钱千万,储而宝之,视而不见,触之不得,怎抵万卷之书!”这也许就是他对拥有万册书籍最好的注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