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建设的头像

刘建设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16
分享

石桥话今古

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田心村,距离桂林市四十余里,村庄群峰环抱,山峦叠翠,小河潺潺,风景旖旎。2022年,英国自由旅行摄影师Jordan Hammond曾在田心村拍摄摄影作品,其中一幅于当年5月17日被时任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个人微博上转发,并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然而,在田心村西面500来米处,还有两座相隔不足100米的小桥,横卧在一洼由山溪水形成的浅浅水面上。水面如镜,把精巧的小桥和如黛的群山以及蓝天白云倒映之中,如果再有路人、耕牛在桥上行走,简直就是一幅动感十足的水墨画,会让人有误入仙境之感。

两座小桥均为石质,单孔,桥面呈凸圆弧状,并由不太规则的石块(条)无浆堆砌而成,外表看似粗糙,实则非常精巧,充满着劳动人民的大智慧。尽管小桥经历了200多年的风吹雨打,表面有些破损,但仍然坚固如初。

田心村历史上崇文尚教,耕读文化浓郁,是桂林市有名的进士村。据统计,从清朝康熙到光绪200多年间,田心村陆续考中九个进士、十九个举人,九个进士当中有五个翰林,素有“横山府,池头县;田心村,翰林院;一门九进士,父子三翰林”之美誉。

清初,朱元璋的后裔朱亨衍告老还乡后由桂林朱紫巷搬至田心村。朱亨衍是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举人,曾担任过直隶甘肃知县、固原州事、平凉府盐茶同知等。归隐田心村后,朱亨衍在村里修筑宅居、凿池养竹、躬耕田园、育儿读书、养身立著,过起了闲适而又惬意的生活。

在朱亨衍的培养教育下,他的儿子朱若东在乾隆十年(1745年)中了进士,初任翰林编修,又在全国各地做过官,且颇具政声。后来,朱若东的两个儿子朱依鲁和朱依炅也双双考取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所以就有了“父子三翰林”。当时,朱家是田心村一带绝对的望族大户。

发迹之后的朱家尽管家大业大名气大,但仍常怀仁慈之心,常做积德行善之事。清雍正十年(1732年),为了村民出行、学子求仕方便,由朱家出钱修通了一条从田心村翻山坳到桂林(当时桂林设有广西贡院,贡院即乡试考场,开科取士的地方)的石板路,并在靠近山边的水面上修建了一座单孔小石桥。桥长16.0米,桥宽2.1米,桥高2.3米,拱高1.5米,单拱跨度3.0米。小桥取名为上岭桥,也叫老岭桥,后来,人们又把上岭桥改名为翰林桥。

朱若东膝下除两个儿子朱依鲁和朱依炅外,还有一个女儿朱依英。据传,朱依英从小跟着父亲读书识字,她不仅娴雅端庄,知书达理,还美貌过人,很多达官贵人都慕名前去求亲。朱若东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自然得为女儿寻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一般求亲者他是不会应允的。

一年,又有人来到朱若东家提亲,对方是距离田心村十余里远的横山村的陈兰森。陈兰森是何许人也?他乃清朝大儒陈宏谋的孙子。陈宏谋,生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他在广西乡试中考中头名举人,当年秋天,在参加全国会试中名列108名,参加殿试中三甲第九名,成为雍正元年进士,从此步入仕途。

陈宏谋历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浙江道御史、扬州知府、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司、直隶天津道、江苏按察使、江苏江宁(今南京)布政司等职;后又历任甘肃、江西、陕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江苏等省巡抚和陕甘、两广、两江、湖广等地总督。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他是清朝中期的重要政治人物。

作为陈宏谋的孙子,陈兰森不仅是名门望族子弟,而且才貌双全,况且陈宏谋和朱若东还同朝为官,面对陈兰森求婚,朱若东对这门亲事很是满意。但满意归满意,也不能一下子就答应,朱若东要考验陈兰森,便说:“你要娶我女儿可以,除非你从横山村修一条青石板路到田心村来。”田心村到横山村有十余里之远,要想修青石板路谈何容易!

陈兰森听后二话没说,下定决心想办法筹钱,并请村民出力修路。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条十余里长的石板路从横山村修到田心村,并在上岭桥的附近靠田间位置修建了一座与上岭桥同样造型的小石桥,取名下岭桥,也叫新岭桥。该桥长9.0米,桥宽2.1米,桥高2.15米,拱高1.5米,单拱跨度3.0米。

陈兰森把青石板路、小石桥修好后,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把貌美如花、通情达理的朱依英娶回了家。陈兰森婚后没多久,于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中举人,二十二年(1758年)中进士,又生下儿子陈鼎勋,真的是喜事连连,步步高升。陈鼎勋成年后结婚,婚后没多久,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广西乡试中中举人。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陈鼎勋的儿子陈继昌出生。

陈继昌自幼聪慧,发奋读书,在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中癸辰科解元,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中庚辰科会元,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殿试前,因偶感风寒病到在床,可他却抱病应试,最后高中庚辰科殿试第一甲头名状元。由于陈继昌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三元及第”的桂冠就落到了他的头上,一时名声大振。又由于陈继昌在“察考(类似于复试)”时再次取得第一名,他就又有了“四元及第”的美称。

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连中“三元”的人仅十三人,可以说一百年一人,陈继昌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他还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最后一位“三元”状元。

“三元及第”陈继昌,不仅给横山村带来了荣耀,同样也给田心村带来了荣光。田心村的村民们为了纪念从村里嫁出去的朱依英,更为了鼓励鞭策后人努力学习,就把陈兰森修建的石板路称作状元路,修建的下岭桥称作状元桥。

现如今,每天前来翰林桥和状元桥观赏、拍照的人络绎不绝,有单独来的,有结伴来的,也有全家人一起来的;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还有国外的。为了能拍摄到好的作品,很多人天不亮就赶来蹲守,有些人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光顾。两座小石桥成了远近闻名、底色十足的网红打卡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