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伊格的头像

伊格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6/09
分享

行者无疆 吟者无界

行者无疆 吟者无界

——赏刘先江先生诗集《旅途“刘”言》

人们平常开玩笑时,形容某人文字功底较差,总会说“他的语文一定是体育老师教的!”似乎体育老师就是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通文墨”的人。如果你仔细看完刘先江先生的这本诗集,我想,一定会改变这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势,并将彻底颠覆你对体育老师的刻板印象。

(一)

初次认识先江是在20多年前。那时妻子还在蓬安县文体局任职,有一次她兴奋地对我说:“我们单位终于有了一个科班出身的体育工作者,以后体育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就得力多了。”原来,她们刚在本县金溪中学选调了一名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体育系的专职体育教师,他就是刘先江。

先江来到文体局后,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制定本县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全县体育事业、组织参加或承办相关体育竞赛,指导协调群众性体育活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负责体育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但是,这期间人们对先江的认识,仍然只是局限在“他是一名从中学体育教师选调到文体局的优秀体育工作者”,而对他其他方面的特长和爱好并不知晓。

后来,我和妻子先后调离蓬安,但我们和先江一直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经常分享他事业成功的喜悦。经过长期历练和上级组织的考察培养,先江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之后,分别在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教育科技和体育局等单位任职,退居二线后依然不离本行,又担任了县老年体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总之,体育教师出身的他,已经与体育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约是前几年的某一天,在先江的微信朋友圈,我突然看到他在旅途中的精彩留言(也许就是他《旅途“刘”言》的首秀),那是一首题名为《初冬游九寨》的五言古体诗:“初冬游九寨,风雪舞林海。银装裹奇峰,碧湖泛异彩。飞瀑珍珠挂,山色水光开。逍遥似神仙,自在胜如来。”此后,先江一发不可收拾,每当他携妻自驾旅行,总会不时在朋友圈发出一组组精美的旅途风光图片和一首首与途中景观相关的诗作,让大家分享他旅途的惬意和快乐。

至此,我终于惊奇地发现,那个曾经的体育教师刘先江,竟然还是一位钟情山水的行吟诗人!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这里所谓的“行吟诗人”,并非“行吟诗人”固有的定义,不是荷马那种在古希腊各部落巡回演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史诗的诗人;也不是欧洲中世纪时期,活跃在法国南部盛产薰衣草的普罗旺斯那一带,传唱情歌牧歌和小夜曲的诗人。我是说,先江是一个以梦为马、浪迹天涯,一边旅行,一边触景生情地吟咏心中流淌诗歌的人,简称行吟诗人。

其实,先江一直酷爱文学、热衷旅行。早年他先后在蓬安师范学校和金溪中学担任体育教师。这期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十分注重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文学、历史和哲学等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他喜欢从事古体诗与现代诗创作,常以诗歌形式记录旅途见闻。如他所言:“游历壮丽山河,尽享田园风光,体验风土人情,记录内心感受,以期分享旅途愉悦,存留美好记忆。”

先江的《旅途“刘”言》这本集子,含“锦绣河山”“川西揽胜”“相如遗韵”“乡土风情”和“人间烟火”五个版块,收录了他近年来外出旅行和自驾游期间创作的二百余首作品。这些作品,详细记述了他走南闯北、游山玩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抒发了内心深处浓烈的田园情愫,讴歌了神州大地广袤的锦绣江山,展现了浓郁淳厚的乡土风情与繁盛艳丽的人间烟火。作品诗意盎然、文采飞扬,朗朗上口、雅韵飘香。

(二)

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家”的南京,他看到“六朝春梦了无痕,十里秦淮今犹在。车马急过扬州路,游人慢访十三钗。夫子庙里无观音,江南贡院有如来。只闻二乔多传说,不见当年铜雀台。”(《秦淮河》);在秦巴腹地广元七里峡,他静观“山风浩荡摇群峦,冷露凝珠洗云天”(《七里峡风光》);在新疆若羌,他放眼辽阔西域“茫茫戈壁连天接,漫漫黄沙蔽日月”(《夜宿楼兰》);当“驼铃回荡张骞路,黄沙漫卷玉门关”时,他“昨夜举杯醉河西,今晨梦醒过酒泉”(《自驾西北游》);在松州古城,他与驴友依依惜别“松州城头夜送客,冷风透窗秋瑟瑟。离别对坐泪沾襟,卷帘举杯邀明月。”(《别松州》)。即兴吟咏的诗歌,一直伴随着他寻古探幽、访贤交友的旅途。

在升钟湖,他惊叹西南地区最大人造淡水湖的旖旎风光:“鱼翔浅底波光闪,鸟击长空舟帆悬。青山如黛蓝天接,翠峰似箭白云环。径草晃动雨中绿,岸柳摇曳风里闲。一轮红日照大地,满湖春水赛江南。”(《春游升钟湖》);来到八尔湖,他感慨世外桃源般的山水胜景:“苍苍南部八尔湖,碧水清涟十景图。波光潋艳空山色,世外桃源乐仙谷。天地真气聚川北,唱晚渔歌响巴蜀。先贤治理凿洪荒,润泽万民谋幸福。”(《八尔湖》);在黄山名为“仙人指路”的景观处,他顿悟“只怨命运多舛,未知名利蔽眼”的人生哲理:“世事艰难命多舛,寻遍黄山未见仙。休怨道人不指路,只怪名利蒙双眼。”(《仙人指路》)。

走在春天的嘉陵江畔,当“桃花乱落如红雨”时,他欣然秉笔:“一轮红日山色香,万缕春光暖绿江。笑迎漫天桃花雨,喜看鲤鲫敲船舱。”(《桃花雨》);而与之相邻的司马相如故城,那是先江情有独钟的圣地,自然也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鸟鸣高树闹青山,绿染平湖含碧烟。邀得相如提妙笔,千秋辞赋有遗篇。”(《春满故城》);更有故城崭新的风貌令他赞不绝口、妙笔生花:“凤凰大桥跨两岸,古镇新城紧相连。漫滩湿地鹭啄鱼,嘉陵江水绿逐蓝。樱花跑道爱意浓,相如湖中落日圆。八方游客逛故城,还有谁人忆江南?”(《逛故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是先江在旅途中所见的节日盛况:“月上柳梢万户照,神州大地闹元宵。玉烛春灯藏谜底,火树银花乱星桥。大街龙腾老少欢,小巷狮跃男女笑。传统佳节祝福送,万家团圆好运到。”(《闹元宵》);途中小憩,走进一农家瓜园,看见瓜架上有一个大南瓜和三个小南瓜,才思敏捷的他顿生联想,随口吟道:“藤上四个瓜,一母带三娃。娃叫港澳台,母亲名华夏。弟俩已回来,大哥隔海峡。盼儿早日归,团圆兴中华。”(《南瓜》);在重庆嘉陵江边的《纤夫》雕塑前,他驻足良久,沉吟道:“千里江水碧波悠,一路奔涌不回头。弯腰弓背跨险滩,迎风斗浪越激流。桨橹划起千钧力,纤索拉动万吨舟。餐风宿露几多苦,只为生计家无愁。”(《观重庆嘉陵江雕塑〈纤夫〉》)。他被不畏艰辛、顽强承受苦难与重负的纤夫精神深深震撼。

在南充市第六届运动会上,蓬安象棋选手尹培亘斩获象棋比赛少年组冠军。作为率队出征的领导,他喜不自胜:“刘项双雄争输赢,调兵遣将布奇阵。神机妙算决生死,汉炮齐发捣楚营。趁虚出车捉败卒,一马当先乾坤定。生子即便如仲谋,不及冠军尹培亘。”(《夺冠》);当看见小学生端坐在玉环书院诵读诗词、研墨习字、绘灯笼、抚古琴,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时,他盛赞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萌娃出城东,故城练真功。琴台弹春曲,钟楼听夏风。文庙诵秋赋,书院画冬松。实践增智慧,研学出蛟龙。”(《城东小学故城研学记》)。

总之,先江的诗作构思新颖、创意奇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这本集子里,还有许多佳作可圈可点。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读者自可静心赏阅。

平心而论,先江的诗作并非白璧无瑕,有的也还值得斟酌和推敲,特别是在表达技巧方面还应注重起承转合。集子中的个别诗作,似乎觉得“起”得很顺,“承”得也畅,但“转”得犹豫不决,“合”得虚无缥缈。毕竟,“文似看山不喜平”,写诗作文好比观山赏景那样,喜欢异峰突起,最忌平坦无奇。须知,起承转合并不是格律诗和绝句独有的结构特点,古体诗乃至其他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不例外。特别是“合”,它是诗人情感抒发的凝结点,具有点明主题,整合全诗的作用,所以,在结构上,“合”句理当呼应开篇,首尾圆合。

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对先江的作品过分地求全责备、吹毛求疵。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且“诗无达诂,文无达诠”。对先江诗作的解读,仅是我的一点肤浅看法,有待方家和读者诸君品鉴评判。

(三)

有人说,志趣相投的人往往在许多方面都有相似或相同之处。论年龄,先江小我10岁,但我们都热衷旅行,喜欢鲜衣怒马仗剑天涯;我们都不会搓麻将,算是四川人中的另类;凑巧的是,我们自驾游坐骑的车型,竟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SUV,都是T5的沃尔沃XC60。还有,我们都喜欢写诗(我主要写新诗)。如今,随着年龄增长,不想“为赋新词强说愁”,兴之所至,我有时就在微信朋友圈以“道停图说”和“插言关摄”,码一些短平快的顺口溜和打油诗,偶尔也写几首古体诗。虽然有些古体诗歪打正着地被某些省级刊物登载,有的也被诗歌网站采用或在网络诗赛中获得过不足挂齿的奖项,但我主要还是习惯写新诗和散文。

先江的作品大都是五言和七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可以说它就是古代的“自由诗”。相对于律诗和绝句的近体诗而言,古体诗是一种不讲格律、不拘句式、不限篇幅、不论平仄、不求粘对、不重对仗、用韵自由灵活、句数可单可双,一切以表情达意需要为主旨的传统诗体。其总的艺术要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无拘无束,直抒胸臆”。因其没有固定的格律限制,所以,创作的空间与随意性较大,可以任人自由发挥。

可是,往往有这样两种现象:有的作者并未把握近体诗的章法和技巧,不清楚格律诗是按照规范的格式和标准写成的诗歌,其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的规定。自己明明写的是古体诗,却要附庸风雅地在诗题前醒目地标注“七律”“五绝”等等,这类作者的作品常常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而有的作者本来就是写的古体诗,甚至人家已经下了“矮桩”,反复强调自己写的只是打油诗和顺口溜。但有的人却将古体诗与近体诗混为一谈,把人家句式、行数等貌似近体诗的古体诗,武断地指认为近体诗中的律诗或绝句,说人家这里平仄不对,那里用韵不准,总是习惯戴着“有色眼镜”,在放大镜下面去审视别人。

关于自己的作品究竟是属于什么诗体,先江的认识非常到位,态度非常鲜明。他说:“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按正规诗路写出的诗,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更是诗歌的魂。”(引自刘先江2022.11.13微信朋友圈与友人的对话)低调谦逊的先江还说:“我虽然也略知格律诗的规则,但因胸中无墨、腹中少文、才疏学浅、孤陋寡闻,所以平常爱打简省算盘,偏重用打油诗和顺口溜的形式把旅途见闻写下来,既省时又来得快。我从来不在诗题前贴上律、绝等标签,从而少了很多束缚,信马由缰、放荡不羁、自由散漫,十分可笑也非常可怜。”(引文同前)他甚至明确宣称:“严格地讲,我没有写诗歌的水平,任何时候,在任何人面前我都说我写的是打油诗和顺口溜,登不了大雅之堂。只力求把打油诗写油,把顺口溜说顺。这也是为了预防将来老年痴呆,活动活动脑筋,权当自娱自乐,打发无聊。”(引文同前)。

多么直率的先江,真是坦荡如砥!简直卑微地“低到尘埃”里了。不过,张爱玲这条经典语录的完整句子是“低到尘埃,开出花朵。” 也就是不跟风,不谄媚,不随波逐流,不汲汲于名利,远离无谓的纷争,静静地做好自己。就像一粒种子,沉入泥土之后,吸收天地灵气,再开出自在而娇艳的花朵。亦如清代诗人袁枚在《苔》中所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先江深谙个中玄妙,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迷失自我。他认为,较之于国色天香的牡丹,仅米粒般大小的苔花的确微不足道,但它并不因此而妄自菲薄,苔花与牡丹各自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要始终向往阳光,卑微的苔花依然能像高贵的牡丹那样尽情绽放。

(四)

诗歌创作毕竟是纯粹的个体脑力劳动,对诗歌体裁的选择,也各有所爱。所以,在诗歌创作上,我们确实没有必要过分苛求别人,人家并未声称自己写的是格律诗,就没有必要一厢情愿地用格律诗的标准去评判。试想,如果在歌手大赛中,评委用同一标准去评判美声、民族和通俗三种不同的唱法,那肯定会乱套,因为这既不科学也不公正。再有,现在年轻小伙子喜欢跳街舞,退休大妈喜欢跳广场舞,如果一个专业的芭蕾舞教练去干预:“你们这是跳的什么玩意儿?怎么能随心所欲地乱跳?”人家肯定会对她(或他)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你跳的那个叫作阳春白雪,我们跳的是下里巴人。大家玩的是心跳,这叫放飞自我、追寻梦想,挥洒激情、自娱自乐!”

诗歌是激情与心灵感悟的产物,是人们言志、抒怀、寄托精神的载体,它能给人温暖和力量。爱诗写诗的人,一般都有浪漫的激情和高雅的志趣,善于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所以,我一直认为:古体诗爱好者在创作时,只需遵循其基本规则和要求,不用考虑什么格律、平仄等条条框框,切忌作茧自缚;只要主题鲜明、结构合理,随意而古拙,押韵就行。应当重点考虑意境与意象的营造和如何提升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尽量写出高水平的诗来。只喜欢写近体诗的人,也不要把爱好古体诗的人生拉活扯地收入你的麾下,然后用严苛的标准去评头品足。请允许“不上档次”的古体诗小花,以它本来的姿色自由盛开,装点姹紫嫣红的诗歌花园。不是早就说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吗?在当今“各领风骚三五年”的诗坛,是否可以少一些傲慢与偏见,远离“内卷化”的怪圈?多一些宽容和包容吧!

这些年来,作为南充市诗词学会会员、蓬安县诗词学会副会长的先江,已在中国诗歌网及省市主流报刊发表诗歌上百首,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原创诗歌大赛并获奖。熟悉和了解先江的人,见证了他在创作道路上的勤奋与执着,并对他取得的累累硕果给予肯定和赞赏;更多的文朋诗友也逐渐走出“晕轮效应”的羁绊,对体育老师出身的先江,有了客观的认知和公正的评价,并开始对他高看一格,厚爱三分。

“生性喜浪迹,四海乐为家。遥看银河景,近赏楼台花。挥毫千江水,泼墨万山霞。寄情山水间,快意走天涯!”这是先江在《自驾游感怀》一诗中坦露的心声。由此看来,对于先江这样热衷旅行、酷爱文学的行吟诗人,向往“诗和远方”就不仅仅是情感的驱使,而应当是理智的抉择。

总之,我认为,行者无疆,吟者无界。辽阔大地,绿水青山,江河湖海,戈壁草原,先江尽可纵横驰骋、恣意漫游;茫茫诗海,浩瀚无边,包罗万象,洋洋大观,先江只需放声高歌、纵情吟咏!期待先江在今后的旅途中,不断充实并丰富异彩纷呈的微信朋友圈,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2023年4月23日于天地山水•游侠驿站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