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一直传来鸭子叫的声音,开窗往外看,一个农妇站在路边,身旁放着一只被绑了双脚的鸭子。燥热的天气让鸭子长大着嘴,急促的呼吸。早餐店里清洗碗筷被倒掉的水,顺着斜坡流下,经过鸭子的身边时,鸭子用嘴快速的喝着水,一副如获甘霖的模样。
虽是假期,却一直忙于工作,看到这只鸭子的时候,我才想起,壮族的传统节日——七月十四就要到了。
和别的地方过七月十五中元节不一样,广西过的是七月十四。相传从前广西的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宋朝末年,南方战乱,广西老百姓正筹备着过中元节,听闻元军大举进攻岭南,为避战乱,只好提前一天过节了,后来这样的习俗便一直延续下来。
别的年节,鸡是祭祀中主要的祭品。而在七月十四,鸭子成为这个人鬼对话的节日里,最重要的祭品。传说七月十四鬼门关会打开,过世的祖先会出来过了奈河到人间来看望家人,过河的工具就是鸭子。所以七月十四祭祀的祭品就从不会水的鸡变成了善于划水的鸭子。会水的鸭子,在这个节日里,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也就难怪家家户户的祭台上,都会摆上鸭子载着逝去的祖先亲人回家。
节日当天,人们会将鸭子宰杀,清理干净,整只煮好,出锅后乘着腾腾的热气摆在祭台或是祭桌上,再摆上石榴、柑橘等时令水果和这个节日的特产饵馍粑,以及这个节日里特殊的祭品——成套的纸衣纸鞋,之后点上檀香红烛,召唤已经过了奈河的祖先和仙逝的亲人食用特意准备好的这些祭品。
人们一直相信,冒着热气的物品,是祖先的灵魂这一虚化的角色唯一能够获取人间实物的方式。所以,召唤祖先和仙逝的亲人时,都会先点上檀香。檀香的烟是一种信号,更是一份深情,它默不作声的将祭拜者的心声,无限的放大,成为这个节日里,一首无声的挽歌。祭台上凡是能够烹煮的食物,都会被人们入锅加热,然后再热气腾腾的摆到桌上。阴间鬼魂的仙气和人间实物的烟气,或许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在缓缓上升的檀香、热气腾腾的祭品之间,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天地人鬼的对歌。
几小时后,待鸭子的温度降下,不再冒着热气,白天祭祀的仪式才告一段落。祭台上的鸭子,人们就会拿去“散福”。“散福”就是将摆在祭台上被祖先“吃过”的祭品再次加工后摆在饭桌上,让儿女子孙分享食用,以此祈求能够得到祖先的庇佑,能够在以后的生活里万事顺意、健康幸福。
晚饭后,人们会在祭台前或是屋前空旷的地方,焚烧用五色彩纸剪成的纸衣。纸衣分男女,女性常以“右衽”款式为主,男性以“开襟”款式为主。纸衣根据祖先和仙逝亲人的数量备好,通常会多备一两份,以免孤魂野鬼在半路将这些衣服抢去。讲究的家庭还会在纸衣和钱纸上写上名字,就能更准确的将这些物品送到祖先的手里。纸衣通常与草纸做成的钱纸一起焚烧,好让祖先们在这个节日里有饭吃、有衣穿、有钱用,以这样的方式款待好不容易经过奈河来到人间的祖先,好让祖先保佑一家人平安吉祥。
那只在路边喝着水的鸭子,以及这个季节里千千万万的鸭子,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承载着壮家儿女对祖先亲人的追忆、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日子的憧憬,成为各家各户祭台上,那道冒着热气的最重要的祭品,与檀香红烛一道,在青烟徐徐时迎来,在纸衣熊熊时送往——迎来的是对儿女子孙的庇佑、送往的是人间世道的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