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只见云海苍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词曲作家张藜、红曙、钟立民三人共同联袂创作的这首名叫《鼓浪屿之波》的歌曲,因旋律优美,乡思浓郁,情真意切,一经二炮文工团著名女高音青年歌唱家张暴默唱出,就风靡大江南北,几乎全中国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耳熟能详,人人传唱,成为八十年中国最流行的十首名曲之一。鼓浪屿也因此名扬华夏,妇孺皆知。
去年七月中旬,我和爱妻、儿子利用假期,怀着憧憬的心情,慕名向我们平生从未涉足过的鼓浪屿奔去,一探这个孤悬在祖国东南沿海万顷碧波中的著名岛屿的芳容。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园洲仔”,南宋时期名“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它是厦门市最大的一个屿。其之所以称“屿”而不叫“岛”,据说有一个规定,即面积在1.9平方公里以下的叫“屿”,面积在1.9平方公里以上的叫“岛”。鼓浪屿面积在1.9平方公里以下,所以称“屿”。
登上鼓浪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众多的花园洋房、古朴凝重的近代建筑群、葱茏茂盛的各种亚热带植物,以及一条条迷宫样的道路。
这里的花园洋房大都是长居在这里的居民自建的,皆三四层。其将欧式建筑风格和闽南建筑风格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样态。家家户户虽挨挨挤挤,但因地势高低不同错落有致,且一家一个院落,自成一体。院子里既有空闲的地方,还有种植树木及绿植的地方。房屋和院落都绿植簇拥,优雅静谧,闲逸温馨。主人们有了这些房产,大都紧紧抓住一年四季来这里旅游度假的海内外游客很多的商机,开起家庭旅馆。客人们住在这样的花园洋房里,告别了大都会喧嚣嘈杂,享受着庭院的清新静怡,甚是欣喜。
这里的近代建筑群,主要是外国殖民者和海外华侨,以及本国一些财大气粗的实业家建的。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鸦片战争后后,厦门成为通商口岸,外国殖民主义者纷纷来厦门定居或暂居。鼓浪屿成了他们择地发展的首选地点。鼓浪屿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和风景条件好,非常适宜居住。殖民主义者在这里建造教会学校、教会医院、教堂、圣教书局、领事馆。当然,建得最多的还要算公馆、别墅等居住建筑。嗣后,一大批早年出国谋生的华侨在事业有成后,也纷纷回到闽南祖籍,选中鼓浪屿为最佳落脚点,纷纷投资鼓浪屿,兴建了很多离宫别馆,规模宏大,气势夺人。这些离宫别馆解放后都由政府接管,部分经过改造、装修,焕然一新。其中最有名的有位于鹿礁路14号的英国领事馆,有位于鹿礁路34号的天主堂,有位于三明路26号的美国领事馆,有位于安海路36号的番婆楼,有位于田尾路17号的观海别墅,还有位于笔山路17号的春草堂……众多近代建筑,不但为鼓浪屿优美自然风光增光添彩,还为鼓浪屿融入异国文化情调,增加人文内涵,彰显着这个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地永久魅力……
这里亚热带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1000余种。常见的南洋杉、凤凰木、蒲桃、榕树、棕榈、椰树、龙眼、芒果、木瓜……或孤植于房前屋后,或列置于坡前路边,或群植于庭院绿野。有的孤峭髙拔,临空摇曳;有的出墙而立,果实盈枝;有的夹道排列,威武雄壮;有的贴地蔓生,自由不拘……
这里的道路共有400多条,长短不一,宽窄相似,互相勾连牵缠,错综复杂,形态各异,变幻莫测。依偎在波浪汹涌大海边的,敞亮坦荡;攀爬在山坡上的,起伏不定;隐藏在绿荫中的,寂静安详;蜿蜒在房屋间的,曲径通幽。它们酷似一句句长短不一的诗,诠释着鼓浪屿的过往于今日,见证着鼓浪屿的历史沧桑;它们颇像一幅幅画,展现着鼓浪屿的美,呈示着鼓浪屿的人事更迭。行走其上,不但给人一种如入山荫道的清静感,还给人一种如行诗画中的缥缈感。
浏览完鼓浪屿花园洋房、近代建筑群、各种植物、道路街巷后,我们去“毓园”参观林巧稚纪念馆。
林巧稚是土生土长的鼓浪屿人,上世纪1901年出生在这里,是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和奠基人。其三十年代先后留学英国、奥地利、美国,也是中国第一位公派留学的妇产科医生。她学成归国后,第一个在中国实施了为难产妇女剖腹产手术,不但为数以万计新生命平安来到这个世界做出巨大贡献,还为无数难产妇女解除痛苦,被誉为“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者”。纪念馆是一座长条形一层建筑,乳白色,绿树掩映,环境清幽,里面既陈列了林巧稚成长、求学、行医照片,还陈列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生前接见她的照片,展示了这位“生命天使”光荣的一生。她是鼓浪屿灵山秀水哺育出的中国近代杰出女性代表之一,也是鼓浪屿“尊重生命、关爱生命”伟大情怀的象征。
告别林巧稚纪念馆,我们来到鼓浪屿“钢琴博物馆”。
此馆位于鼓浪屿一个高高凸起的岬角上名叫“菽庄花园”的地方,背靠青山,前临海滩,地形特殊,位置优越。站在这里向前望去,整个厦门市尽收眼底。展览馆房屋建筑面积约3710多平米,外形酷似美国白宫,其为爱国华侨兼富商林鹤寿于清光绪33年,也就是公元1907年花巨资兴建,原名“八卦楼”。设计者为原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解放后林鹤寿的后人将这座楼无偿交给政府,政府将之辟为“钢琴博物馆”。其中的钢琴,为爱国华侨胡有义捐献,共有70多架,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大小不一,形态相异,是胡有义一生收藏的世界各地名钢琴珍品。它们的制造时间从十九世纪初期跨越至二十世纪,有的还经历了一次、二次世界大战。看完这些钢琴,游客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到中外各位制琴大师精湛高超的制琴工艺,还可以阅读到一部世界钢琴发展史。
鼓浪屿的天真如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刚才我们兴致勃勃地在“钢琴博物馆”赏琴的时候,天气还阳光灿烂,海阔天空,一俟我们走出“钢琴博物馆”大门,准备向鼓浪屿又一著名景点日光岩走去时,瓢泼大雨就哗啦而下。顿时天地模糊,雨雾茫茫。我们只好和天南地北而来的游客退回“钢琴博物馆”避雨。大约五六分钟后,雨停了,炎阳又出,到处明光灿灿。我们往日光岩走去。
日光岩是整个鼓浪屿最有名的景点,也是鼓浪屿最高的地方,地形险要,巉岩裸露,绿围翠绕。站在这里,远可眺苍茫浩瀚的大海,近可观曼妙多姿的椰林,仰头能纳日月星辰入眼,伸臂能揽江风海浪入怀,视野宽广,风景优美,历来为文人、名士、墨客所钟爱。相传1641年,著名爱国将领郑成功来到日光岩,看到这里的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山,便把原名“晃岩”的日光岩“晃”字拆开,将“晃岩”改为“日光岩”。之后漫长岁月里,凡来这里参观游览的文人名士,都为这里绝佳的美景所迷醉,纷纷题词勒石,赞颂祖国大好河山,弘扬人文精神。最为有名的当数:明万历元年春丹阳人丁一中题书的“鼓浪洞天”,清道光年间林钺题书的“鹭江第一”,民国4年许世英题书的“天风海涛”,1931年胡汉民题书的“光复台”。而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刻于日光岩龙头山寨寨门遗址东北侧岩石上,由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民主革命家蔡元培于1930年题书的一首歌颂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七言绝句:“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降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字幅高约1.15米,宽0.6米,笔力遒健,气势如虹,把郑成功这位敢于担当民族大义,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台湾失地,亲自率兵出海远征作战的民族英雄大无畏英雄气概表达得淋漓尽致。
鼓浪屿是祖国广袤无垠大地上一个弹丸之地,也是上天赐予中国的一个海江前哨之地。它海阔天远,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积淀深厚,为观光旅游佳地。去一次鼓浪屿,就如同去了一次一座自然与人文内涵俱丰的超大型博物馆,心情愉悦,收获良多,并让人永志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