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09
分享

石泉访古

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劳动节,放假五天,又恰是春末初夏时节,明媚煦暖的春阳照耀得陕南青山碧水一派赏心悦目景致,于是我就和妻子及几位从古城西安远道而来的亲戚走出家门,告别自今年一月以来因突然爆发的全国性新冠肺炎疫情困居家中的幽闭,去久已闻名的石泉县老街游览,权作一次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放飞”吧?

石泉县是安康市下辖的一个县,在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枕巴山,西临汉中,东眺荆楚,紧傍汉江,设县治于西魏废帝元年,即公元525年,因“城南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径流不息”而得名,是先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据传,神秘诡异的纵横学派鼻祖鬼谷子曾在这里修炼授徒,故而又称鬼谷故里,历史悠久。而石泉县老街,则位于县城南部,东西走向,与杳然东去的汉江平行,全长1000多米,明洪武年间就已建成,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繁荣富裕的商贸一条街,重要的水旱码头。因其北可进长安,南能下金州(安康的别称),西可到汉中,东能去荆楚,战略位置颇为重要,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老街当初修建成时街面较窄,再加之年代久远,已十分颓败破旧,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和恢复老街原貌,县政府投资1100万元对其进行了全面修葺。修葺后的老街,在保留明代建筑风格的同时,街面更加平坦宽敞,房屋更加整洁明亮。街道的地面由山石铺砌,街两旁的房屋由青砖灰瓦而建。行走在街道上,触目皆是远古时期的风物,到处一派古朴安静的氛围。特别是早晚之时,街上行人稀少,各家店铺尚没开门或刚刚打烊,晨风轻拂,星月垂照,小商小贩沿街叫卖的声音和外出散步人的脚步声,更加衬托出老街的清静幽寂和久远的历史,不由得使一个个东南西北云集于此的游客思绪翩跹,追怀念想明洪武至今650多年漫漫时光里,生活劳作在这里的一代代秦巴先民们,是怎样依偎着汉江,拥抱着群山,从艰难世事中一步步走来,创造着斑斓多彩的汉水文化,撰写着一部部生命的传记……

老街上主要景点有禹王宫,关帝庙,石泉县署,古戏楼,江西会馆,古南城门和古东西城门,博物馆等。还有通幽的小径,静谧的巷道,古院落,古民居等。整条街道与一年四季碧波荡漾的古老汉江相依相伴、相映成趣,古韵悠悠,古风尚存,不但集汉水文化之大成,还呈现出极为鲜明的陕南人文特色,是一处休闲、寻古、缅怀、旅游的绝佳之地。

禹王宫始建于唐代,是一座典型的徽派风格建筑,高门大柱,屋宇宽敞,马头墙高挑,气势不凡,是为纪念大禹治水的卓越功勋而建的,里面供奉着治水英雄大禹的雕像。传说远古时期,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殊死斗争。面对滔滔洪水,他不一味地盲目蛮干,做一些毫无成果的无效劳动,而是从鲧治水失败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巧妙地将治水以“堵”为主,改为以“疏导”为主,终于治愈了洪水,造福百姓。据说其为了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中,长年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出以苍生社稷为重的高尚情怀。这里供奉着这位治水先驱,充分说明历朝历代汉水子民对这位先贤的崇敬和缅怀。

关帝庙现有大殿一座,建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究,砖墙瓦盖,老旧沧桑,浑身上下写满风雨的刻痕,通体内外积淀着岁月的厚重。前厅为关帝庙,殿内供奉着关公,后厅是观音阁。关帝即关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和“义”的典型代表。他一生对自己的国家尽忠,对自己的朋友仗义,赢得了无以数计华夏子民尊敬和爱戴,尽管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他已逝去一千七百多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存在人世间,为世世代代人所敬仰。

石泉县署,亦即石泉县衙,是古时知县审理案件及举行重大典礼场所。据石泉县志记载,“县署在城内正中,明洪武六年建”。当年县衙大门三楹,仪门三楹,大堂、二堂、三堂各三楹。大门东侧建有衙神庙(供奉萧何,曹参像)和厩库,右侧建有囹圄,很多建筑及文物都已损毁,现修复出来的只有县衙大堂。每逢节假日,此处是景区内情景剧演出的表演场地之一。

古戏楼坐南朝北,背对老街和汉江,砖木结构,黛瓦飞檐,三面通透,简单朴素,极富艺术气息。戏楼二层屋檐下,悬挂着一个写着“汉调二黄”四个鎏金大字的牌匾,两侧黑色立柱上,刻着一副同样是用鎏金大字写成的对联,上联是:“品香茗聊文化一盏仙毫说千秋”,下联是“游古园看汉调二黄舞台幻万象”。文字中既包含着人生的逍遥淡定,又透露着艺术的真谛。这里曾是广泛流传于汉江流域的一种古老剧种“汉调二黄”的演出场所。“汉调二黄”是陕西第二大剧种和京剧的声腔起源,在明清时期己广泛流传在石泉民间,是石泉地方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可以想象,在旧时娱乐门类单调的年代,人们出于对文化和艺术的渴求,每逢年节,簇拥在这里观看“汉调二黄”剧目演出的人有多少?这个小小的舞台,曾给予多少人了艺术的享受和人生的启迪。它在建构民间文化、弘扬汉水艺术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巨大。

江西会馆建于乾隆癸卯年,距今己有200多年历史。它由在石泉的江西籍商人所设立,随着明清时期石泉商业经济的繁盛应运而生。现存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砖木结构,镂空木门木窗,不著颜色,不施粉黛,自然质朴,酷像一位褪尽铅华,返璞归真的蔼然长者,静静站立在老街一隅。

老街上的古城门共有三座,即古南城门和古东、西城门。

古南城门很简单,仅为青石砌就的一个低矮的门洞,既没崇楼杰阁,也没恢弘气势,是老街通往汉江边的一个出口。旧时人们去汉水码头撑船行舟、淘米洗菜、浣衣垂钓,都经过这里。而东、西两个古城门却与它有别,即都用青砖砌成墙体,且拱形门洞幽深。尤其是分别高踞在两个门洞之上的三层楼阁,雕梁画栋,尖顶刺天,檐角高挑,气势雄伟。东城楼旁边是一些紧挨着它的低矮建筑,对鹤立鸡群的东城楼呈众星捧月之势。西城楼前边地势较低且视野开阔,站在上面,可清晰看到从前面不远处画峰绣壑般群山中迤逦而来的滚滚汉江。而题刻在两座城楼上的“远瞩金洲”和“江西挹秀”等文字,不但意蕴深远,还对整个老街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这些老旧建筑,承载着石泉的历史记忆,见证者世事的沧桑巨变,诉说着悠悠岁月中人事的往来代谢……成为当今日新月异的石泉县城现代都市中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下午两三点钟光景,太阳西斜,夕辉漫染,正当老街沉浸在一派古铜色氛围中时,一个由十二三名风华正茂年轻女子组成的时装模特队,在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中,呈一字纵队从老街东头走来。只见她们个个发髻高耸,淡眉春扫,身姿曼妙,肤白貌美,身穿不同款式和颜色的古典丝绸服装,手举彩色阳伞及团扇等道具,扮成古代女子,如清风,似仙子,像夏荷般缓缓向前迈着猫步,立即引来众多游客围观、拍照、录制视频。她们像一道突然从天而降的彩虹,似一条惹人眼眸的亮丽风景线,扮靓了老街,点亮了游客眼睛……

石泉县是传统的丝绸大县,自古以来盛产优质蚕丝和丝绸。石泉县又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节点。这些姑娘想通过自己的时装表演,让本地古老的丝绸在老街上重放光华,从而使老街的经济和商贸在续写昔日辉煌篇章的同时,融进大时代经济建设大潮中去,创造老街乃至整个县域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