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谷大沟深,地广人稀。一条汉江,从历史文化重地汉中市宁强县潘家塚出发,一路豪歌狂吟,穿山跨谷,东进武汉流入长江。其清澈纯洁的江水不但孕育了这里勤劳的人民,还滋养了山山野野百态千姿各种植物。救命粮就是这百态千姿各种植物中顶平凡的一种。
救命粮,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生灌木,不择地形,不讲条件,大多生长在荒山野岭。悬崖上,石缝中,道路旁,乱草里……一切土壤瘠薄的地方,一切环境恶劣的场所,都可见到它瘦削矮小的身影。它那虬曲坚硬的枝干上,长着一根根尖刺,它那光洁细腻的皮肤上,泛着淡淡晕绿。每年春三月,万物还抱着残山瘦水安睡着的时候,它就在枝丫间爆出一粒粒毛茸茸、绿莹莹的细芽,给枯寂的山野一份生机,给荒凉的视野一抹新绿。而到了三月中旬至四月中旬间,桃花、杏花、梨花、樱桃花、牡丹花、油菜花等纷纷闪亮登场,互相争奇斗艳,向人们展示妖娆美丽的时候,它却悄寂无声,仿佛一位深谙世事的哲人,独守一方泥土,独持一份情怀,向晨昏报以安然和自在。直到四月末五月初繁花开尽,满目皆是单调划一的绿色时,它才开出一嘟噜一嘟噜白中透黄的花朵。那花朵虽小如米粒,很不起眼,但因密密麻麻缀满枝头,形成一种强大阵势,就给山野平添一份亮丽,给山风增添一缕芳息,并引得远远近近万千蜂蝶来,成天绕着它翻飞吟嗡,采花酿蜜。而等两三个星期花朵凋零后,它们的枝头上,就结出一颗颗黄豆般大的圆圆的青果,到秋天成熟后初霜一打,骤然殷红如火,煞是好看。远远望去,宛如一束束燃烧得正旺的火苗,把荒山野岭装点得灿亮而充满诗意……
远古时候,救命粮是没有名字的,不过听老辈人讲,南宋末年,奸臣当权,民怨沸腾,天下大乱。有一年深秋,两军为逐鹿中原,争执中华之牛耳,在湖北襄阳互相拼打厮杀了整整10天,结果一方被另一方打得惨败。惨败的一方为了逃命,丢盔弃甲,一路西进,昼夜不停逃至这山多谷深,地形复杂,便于藏身的秦巴山区。可到这儿他们早已人困马乏,弹尽粮绝。全体将士对着四周岩石垒垒的座座高山,仰天长叹一声后,纷纷绝望地倒在地上,死尸一样横七竖八躺着,等待死去。而当他们一看到漫山漫坡一丛丛鲜红的野果,就倏地眼睛一亮,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脚上安了弹簧似的从地上跳起来,不管它有毒没毒,能不能吃,饥不择食地摘来就大把大把往嘴里塞,结果这种野果救了这些残兵败将命。为表达对这种野果的救命之情,他们就给它取名“救命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生活困难时期,乡下人因缺粮少食,经常闹饥荒。万般无奈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于每年深秋成群结队上山采摘这种野果吃。尽管其味苦中带涩,吃到嘴里难以下咽,且咽下去后很不好消化和排便。但为了活命,大伙还是硬着头皮一口口艰难地往下吃。其状难看,其情难堪,令人恻然。
如今,虽早已没人再吃救命粮,它也成了山野、园林抑或城市人家阳台上花盆里观赏植物。但人们对它那份深深的感恩之情还在。因为正是由于它在那难以忘却的战乱和饥荒年代,救了许许多多人命,才使今天这秦巴山区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得以繁衍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