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5/18
分享

雨中走进西安电专

古城西安,与著名军中高等学府第四军医大学仅一路之隔的地方,还有一所高等院校,古朴中透露着现代气息,庄重中不乏轻松活泼,高华中凝聚着坚毅豪迈。它就是素有“西北电力黄埔”美誉的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去年九月上旬中秋节刚过,绵绵秋雨淅沥不停下着的一个上午,因参加陕西省电力公司短短的为期两天的企业文化管理学习,我从陕南汉水之滨匆匆乘车赶赴西安,冒雨走进这座历经六十多载风霜雪雨仍然美丽如故、风采不减的学府。

去招待所办完报到及住宿手续,离开班学习尚有半天一宿时间,我就走出招待所,打着雨伞,行走在这所在整个大西北电力系统赫赫有名的高等院校校园,在雨中感受了一番这所电力院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一出招待所大门,就见到一个造型十分优美的花园。其四周除去修剪得很整齐的绿篱外,还有亭亭玉立的棕榈树,萋萋芊芊的芳草。棕榈树一个个蒲扇般宽大的叶片下,悬垂着一嘟噜一嘟噜圆圆的成熟的棕榈子,就像这所学府几十年来在教书育人、科研,以及学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芳草则郁郁葱葱,绿意盎然,在绵绵秋雨洗濯浇淋中,不含纤尘,充满生机,颇像这所学府一个个将根深扎进知识的沃壤,孜孜不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莘莘学子。

学校大门内左右两侧,是两个对称的曲折有致的长廊。廊上苍藤漫架,廊外绿植簇拥,不仅环境清幽,诗意浓郁,而且宁静恬淡,空气芳润。这是一个宜于休闲的地方,也是一处宜于思考的佳地。那些长年在三尺讲台上挥汗耕耘、教书育人的老师们,工余饭后,来这里坐坐,走走,小憩一会,不但可以消去疲劳,还可以增长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一项项教学或科研、学术上的难题,或许在他们来这里静思默想的当儿,就会灵感一现,骤然攻克,从而将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到更高一个层次,深化到更高一个境界。而那些年轻学子们,被复杂艰深的学业弄得神情疲倦、力有不逮时,走出教室或实验室,来这里散散步,吹吹风,看看花草,听听鸟鸣,要不了多大工夫,疲倦就会顿消,力量就会倍增,进而重新张开青春理想的翅膀,去愈发深广的知识海洋里遨游……

正对大门的是一座四层高哑铃型主教学楼,青砖砌就,古朴凝重。它是上世纪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我国还一穷二白时期,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兴建的。整栋大楼呈深灰色,既有拜占庭式的浑厚,又有古堡似的坚固,雄宏宽敞,气宇轩昂。它仿佛是一位凝眉沉思的哲人,不管春夏秋冬,岁月递嬗,始终不渝地静坐那里,思索着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楼前道路两边和侧面绿毯般草坪里,生长着三四棵高过楼顶,粗可盈抱,虽经多年风雨剥蚀皮色皴裂,但仍顽强向上的梧桐树,还生长着许多棵风姿卓越的樱花树。每年春天三四月份万花盛开的时节,樱花树一绽朵化艳,这里就是一个花的世界,整栋教学楼沉浸在五彩缤纷花的潮汐中,从早到晚蝶舞蜂吟,鸟雀喧鸣,十分美观。楼的后面,则是四五棵傍楼而长、直插云霄的钻天杨。远远看去,叶色黛绿,枝柯坚硬,一身浩然之气,似乎象征着一种气节,又好像代表着一种精神,启示着在这里求学的每个学子们:在做人上要正直正派,节操为先,在学业上要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向头顶充满未知的浩瀚知识星空攀援。

教学楼西南角紧靠大操场的地方,是图书馆。这是一栋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建成投用的三层高楼房。里面藏书丰富,卷帙浩繁,历史类、地理类、哲学类、文学类、艺术类、工程类、技术类、科技类等图书应有尽有。每当开放的时候,就有络绎不绝的教师和学生来到这里,或查阅资料,或借自己喜爱的书籍,或选择一处地方坐下默读,尽情享受知识的熏陶。记得苏联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书籍不仅记载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还传递着先贤思想与智慧。人类社会自18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仅仅250多年时间,之所以如此迅速地就从蒸汽时代迈入当今数字时代、多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经济全球化时代,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积淀着人类思想与智慧的一本本书籍对一代又一代人的教化启迪。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书籍,人类只会像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行走一样,只能在原地长时间地徘徊、摸索、逡巡、踯躅,很难找到前进的道路。

一所好的高等学府,就是一座熔炉,就是一个加油站,一代代、一批批青年学子走进去,在里面经过冶炼,得到思想的、智慧的、知识的、技能的充实与启迪,走上社会,就开始了自己人生与事业的远航。其中一些人在社会风雨磨砺中,还成为叱咤于商界、政界、企业界、思想界、科技界、医学界、文艺界等众多领域风云人物,担当起推动国家民族前进的大任,创造出国家民族繁荣富强的伟业。其就像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之于英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之于美国;巴黎大学、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于法国;柏林洪堡大学、波恩大学之于德国。当然,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虽不可与这些世界知名顶尖学府同日而语。但它所承担的责任却与它们相同,即都是为社会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据统计,这所院校自1953年建校至今,60多年来,以科学求是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先进超前的理念,志存高远的理想,为国家培养了5万多名各层次各专业合格毕业生。他们大都分布在西北五省区电力系统大大小小发电厂、供电局、设计院、送变电工程公司、电建公司、变电站、供电所等,从事着运行、管理、设计、技术、经营、党建、销售、电建等各种工作,一直是支撑西北电力改革、发展、创新的中流砥柱,为西北电力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秋雨还在不停下着,我徘徊在这所电力学府校园平坦宽阔的道路上,看着眼前的一切,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但愿这所天秩已逾六旬的高等学府在这象征收获与喜悦的金色季节绵绵细雨浇淋中,老树发新花,进一步焕发生机,再创辉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英才,推动陕西乃至整个大西北电力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更大力量……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