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是一条千回百转、气势磅礴的立体画廊,是多姿多彩中国山水风光的绝唱。
它山连着水,水绕着山,山水相依,碧漪萦回,波光潋滟,浩浩荡荡……尽显天地造化之能事,尽展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神奇。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南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有一条江叫漓江,并在地理教科书及各种宣传画上看到了最能代表其形象的青山、绿水、竹排、鱼鹰、老街、溶洞、钟乳石、凤尾竹、大榕树等等……心里对其充满向往,但一直因机缘悭吝,从未能前去与它相见,一睹它那迷人的风釆。今年秋末冬初一日,因去桂林疗养,我就同本单位几十名工友,于一个朝阳初升的早晨,从桂林市乘车向它奔去……
漓江,又名六峒河,大溶江,桂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支流桂江上游河段的通称。传统意义上的漓江起点为桂江源头越城岭猫儿山,现代水文定义为兴安县溶江镇灵渠口,终点为平乐三江口。它上游河段为大溶江,下游河段为传统名称的桂江。灵渠河口为桂江大溶江段和漓江段分界点,荔浦河、恭城河口为漓江段和桂江段的分界点。
漓江段全长164公里,河床多为岩石,泥沙量小,水质清澈,两岸岩溶地貌众多,层峦竞秀,万壑争幽,植被茂盛,翠色盈目。沿江虽然风光俱佳,旅游资源丰十分富,从古至今吸引了无以数计富商巨贾、达官百姓、文人墨客、政要名人来旅游赏览,但其最精华的景点,主要集中在桂林市东南大圩镇磨盘山至阳朔县城之间约83公里河段上,最有名的景点要算冠岩、杨堤、九马画山、黄布倒影、螺蛳山,以及阳朔西街。
此江沿岸山峦众多,非常有特色,不过它们既不像东岳泰山那样气势磅礴,也不像西岳华山那样险峻陡峭,还不像南岳衡山那样雄宏苍茫,更不像北岳恒山那样绵延悠长。它们是亿万年前海底地壳上升,海水退去后,裸露的石灰岩经千万载含二氧化碳的雨水及河水冲击、浸蚀、溶解,再加空气风化形成的,彼此独立,互不关联,矗立空中,相互比肩,形状有的像冲天而起的竹笋,有的像挺立天空的馒头,有的如悬挂空中的朝冠,有的似倒立苍穹的海螺……山山各有姿,山山韵不同,百态千姿,苍翠俊秀。
我们乘坐的大巴,在桂磨公路上经过大约40多分钟奔驰,于早晨九点多钟到达磨盘山码头。经过检票、体温测试、身份验证,与其他游客一道,顺利通过安检后,就登上静静停泊在码头的一艘船体阔大、内部干净舒适、上下共计三层的白色游轮。刚落座不一会儿时间,驾驶员就开动引擎,游轮在螺旋浆巨大推力作用下,尾部不时泛起一股股巨大白色泡沬和浪花,缓缓离开码头,顺流向南走去。
与我们同船的一位摄影师,五十五六岁样子,方脸,寸头,中等个儿,体格健壮,皮肤微红中带点儿黧黑,人很精干,操一口带有浓浓地方口音的普通话。
他是漓江上专门跟船为游客拍照的专职摄影师,脖子上挂着一台镜头像大炮筒一样的高级数码照相机。他用自己一副三寸不烂之舌,极富鼓动性地游说一个个游客,在漓江上著名景点请他给拍照,为自己难得的漓江行留下永久纪念。尽管他动员了很多游客,但大多数游客都因有智能手机,自己可以拍照,也可请同行为自己拍照,所以没多少人愿再花钱让他给拍照。结果他动员来动员去,全船最终仅有十人愿意付费让他在我们此次漓江游的几个著名景点为他们拍照。
他不仅是摄影家,还是漓江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还是个毛头小伙时,就日日跟随游船在漓江上为旅客拍照,几十年风里来雨里去,不但为南来北往、东西南北、国内国外游客拍下了数以几十万张计的黑白及彩色照片,还将漓江上山山水水摸了个一清二楚。可以说,漓江上每一处景点的位置、名称、特点,以及它们的由来、历史、传说、掌故等等,他无一不清,无一不晓,给游客讲起来侃侃而谈,如数家珍。
我们本次漓江之行没有导游,正好他就全程为我们充当了免费导游。
船过黄牛峡,漓江两岸山势开始变得密集并陡峭起来,河道狭窄弯曲,两岸群山及树木、灌丛、凤尾竹投进江中的倒影,如画在江水上的一幅幅巨幅水墨画,含蓄深沉,意味隽永。船行水里,如驰画中。缕缕夹杂着水气和山野各种植物清芬之气的凉风吹来,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此时站在船顶甲板上的摄影师,对着船舱里大喊了一声“快到冠岩了”。游客们都纷纷走出船舱,沿楼梯登上船顶甲板,向摄影师为我们指示的前方不远处一个名为冠岩的景点望去。
冠岩在漓江左岸,因明代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中“二十六日 昧爽发舟……舟转西北向,又三里,为冠岩山。先是江东岸崭崖,丹碧焕映,采艳画山,冠岩即在其北。上突崖层出,俨若朝冠”等文字而得名。
游人沿着水泥铺就的小道,拾级而上便可到达冠岩的岩洞口。
洞中石笋林立,在彩灯照耀下宛若仙境,洞中地下暗河堪称一绝,河水清澈,泛舟其上,既可观洞中奇景,又可领略探险的乐趣。
冠岩下的二郎峡,峰峦耸峙,水曲天小,景致集中。西边的大黄、笔架、文笔诸峰错落有致,牙列岸际,形成峡谷。江东凤凰、观音、白兔众山傍水。苹果山如一轮旭日,突跃水面,在峡谷中升起,传说此处为二郎神挥起巨斧奋力向下砍劈所造。
从古至今,冠岩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及其无与伦比的绝妙自然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倾倒,并欣然提笔为之题诗歌咏。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查慎行,以及现代郭沬若等,都先后来此游历题咏,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妙辞佳章。民间还向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的说法。
大家正陶醉在冠岩的美景中,激动兴奋地在甲板上走来走去,看来看去,指指点点,谈景赏景,说景侃景,选取不同背景,从不同角度拍照留影,录制视频时,游船连续转过几个“S”形弯,不知不觉就进入阳朔县境内,另一个景点又赫然呈现眼前,它就是杨堤。
杨堤,顾名思义,就是杨柳之堤。它本来的名字叫羊蹄,因杨堤村后有一山形状酷似羊蹄而得名,后因觉得羊蹄之名过实且不雅,缺乏诗意,就将“羊蹄”改为“杨堤”,取“杨柳依依,绿荫垂堤”之意。
这里奇峰夹岸,竹荫蔽江,点点白墙灰瓦的农家房舍,散落在坡前岸边,绿树环绕,鸟雀翩飞。一条条直通江边的泥土小路被绿荫笼罩,神秘清寂,逍遥隐逸,偶有一两头皮色豆灰的水牛跟几个青年男女提篮挟篓行走其上,一派悠然恬静的田园诗情调。
看着此情此景,我立即想起很小的时候看过的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的故事片电影《刘三姐》。
影片中勤劳聪慧、善良漂亮的女主人公、壮族姑娘刘三姐,就出生成长在这片土地上。
她亲邻善友,孝敬父母,不但屋里屋外各种活儿干得非常出色,深得父母和众乡亲喜爱,还天生一副银铃般的好嗓子,工余饭后经常在村巷里弄、田间地头为乡亲们唱山歌,给乡亲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她不但会唱山歌,还会即兴创作演唱各种山歌。
她即兴创作演唱的山歌,取材民间,扎根乡泥,诙谐机智,生动有趣,既接地气,又极富生活气息,令人百听不厌。
我的耳边,禁不住蓦然隐隐响起她那深情甜美、清亮悠长如漓江水的山歌声来:“唱山歌嘞,这边唱来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哟,不怕险滩弯又多……众亲人哎,三姐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哟嘛嗨……”
游船向南一路行进,江面上一个个竹筏和小型机动船,纷纷与我们擦肩而过。
杨堤至阳朔县城之间这段水路水面较为平静,很适合竹筏行走,人坐筏上,不急不躁,飘飘悠悠,在慢时光里察山看水,同时手脚还可以伸出筏外与江水亲近,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所以很多时间充裕的游客来漓江上游玩,都选择乘坐竹筏漂流这种古老又浪漫的形式。
又往前走不一会儿,我们的游船忽然向东驰去,可没驰多远,又突然绕了个弯儿向西开去,才向西开了约几十米距离,一座高约一百多公尺、临江一面如刀削斧劈般陡峭的悬崖,突然迎面耸立在我们面前。
只见悬崖上自然形成的赭、黄、绿、灰、白各种颜色,浓淡相间,错杂有致,五彩斑斓,神韵天成,宛若一幅巨幅壁画。
摄影师对我们说,这座山名字叫九马画山。那悬崖上有九匹马,我们每个人可找找,看各人能找出几匹。
说它们是马,其实只不过是一些轮廓大致似马的自然图案而已,且你看它们像马就是马,看它们不像马也就什么也不是,如欣赏印象派画作一样,全凭你的直觉和想像定义它。
出于新鲜和好奇,我们按照摄影师的提示,都纷纷注视着悬崖寻找起马来,仔细看过那一幅幅图案后,还真找出好几匹马。
这些马有的在低头喝水,有的在俯首吃草,有的在昂首嘶鸣,有的在奋蹄疾跑,有的在柔情护犊,有的在闭目养神,有的在眺望远方,还有的在静卧休息……形态各异,不一而足。
关于这九匹马,有这么一个传说:当年玉皇大帝封孙悟空为“弼马温”,专门为他看管天马。孙悟空不稀罕这个针尖大的芝麻官,根本没心思为他看马。有一天,他把天马从马厩放出去后,就悄悄驾起祥云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让天马随便乱跑。其中九匹马见孙悟空不在,就趁机冲破天门,跑到人间来,敛栖在这漓江边悬崖峭壁上。
1960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与陈毅元帅游漓江时,面对画山揣摩了许久,周恩来问陈毅看出几匹马。陈毅答:7匹。陈毅问周恩来看出几匹,周恩来答:比你多得多。陈毅说:一共9匹,哪还有多得多?周恩来说:还有倒影,共18匹。
看来伟人就是伟人,认识问题和看待事物的眼光就是独到,与别人很不一样呀!
民间也有歌谣唱道:“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
可能是由于以上故事和歌谣的原因,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凡来漓江游览的人,到了九马画山跟前,从悬崖上寻找马匹数量,就成了一节颇有趣的必修课。
船儿过了九马画山,一路犁波斩浪继续疾驰着向东南方向走去,很快来到被称为“黄布倒影”的著名景点。
这里江面开阔,水平如镜,青峰倒影,美不胜收。其离九马画山南边不远处就是黄布滩。
有人说,漓江山色之美,美在倒影,漓江倒影之美,美在黄布滩。
此处江流清澈,碧绿透底。河床上沉静的岩石及游弋的鱼虾历历在目,清晰可见。特别是沉睡在河床上的那块长、宽各数丈的米黄色大石板,在波光水影中摇曳生姿,完整呈现,俯首垂视,恍如一匹巨大的黄布铺展在河床,给人以缥缈如梦、雾里观花的朦胧美感,十分具有诱惑力。“黄布倒影”因此得名。
与黄布倒影仅一步之遥的地方,还有一处可惊可叹的地方。其数座形态俊美、高低错落的圆锥形山峰,呈“一”字形并排垂直站立漓江江面,仿佛一群蛮横霸道的彪形大汉,要以他们的强势堵住日夜兼程匆匆赶路的漓江去路,可漓江就是不信那个邪,硬是从他们中间生生劈开一个深深的豁口,悠然而去,气得他们无可奈何。这就是我们常用的20元纸质人民币背面山水图案的取景地。
游客们到了这里,在摄影师提醒及导演下,大都会手持一张20元纸质人民币,亮出其背面山水图案,站在船头与它们合影。以此证明自己曾经有幸到过20元纸质人民币山水图案实景地。
中午十二点多,秋阳照晒得四野明亮,热浪袭人的时候,我们离阳朔县城越来越近。
在游轮距阳朔县城仅余一个多钟头时间的地方,又一座奇峰异山兀然凸现在我们视野。
它位于漓江右岸,上小下大,巍峨挺拔,有条理的山石,从半山腰往山巅螺纹状盘旋而上,到了山顶戛然而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像一个正在觅食的大海螺。而山上丛生的细竹灌木,则如寄生在海底螺蛳身上的青苔。每当旭日升起阳光初照山头时,它又像变色龙一样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刚从深潭底爬到岸边晒太阳的大青螺,浑身沥沥,霞光闪闪,似乎通体都在往地上滴水。它就是漓江上有名的螺蛳山。
下午两点钟光景,游轮安全抵达阳朔县码头。我们弃船登岸,走进这座依山傍水、已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县城。
县城里有一条名叫西街的老街,是整个阳朔县城最繁华热闹之处,在全国也很有名气。
其东起滨江路,西接蟠桃路,位于县城中心,略呈东—南—西走向,已有1400多年历史,全长约800米,宽8米左右,是阳朔重要旅游景点,也是集古今中外文化于一体的商业步行街。
街上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古老建筑一应俱有,保存完整。加之路面全部用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古韵悠悠,很有历史文化氛围。
全长不到一公里的西街,挨挨挤挤的店铺里摆满各种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加上很多外国人在这里开店经商,每年又有很多外国人来此居住、休闲、旅游、度假,人数最多的时候相当于本地常住人口三倍。因此人们又称这条街为“洋人街”。每当夜幕降临时,整条街充满异国文化、色彩与情调的夜景,更是风情万种,引人入胜。
这里是全中国最大的外语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中国之最。为此,旅游界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旅游业中的阳朔现象”,中国的“地球村”。这种现象不仅引起中国人关注,也引起世界关注。
街道两边饭店、餐馆、网吧、酒吧等等,都是中西合璧,几乎所有招牌都是中英文对照,从老板到服务员再到街边摆小摊的大妈,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里已经没有地域差异,闲散、优雅、静怡的生活,让很多来到这里旅行的游客久久不愿离去。“偷得浮生几日闲”这句话,可能在这里才能感受得最真切、最充分。
也许正是由于西街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气息,和无与伦比的优美自然风光缘故吧,曾吸引了一大批中外政界、文学界、艺术界重量级人物来此游览和居住。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小县城都是绝无仅有的。
民国时期,孙中山来这里演讲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邓小平、撒契尔、尼克松、卡特、克林顿、胡志明、西哈努克等近40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此留下过足迹。尤其是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还骑着自行车在这里观过光。
解放前,郭沫若、茅盾等文学巨匠来过这里。张大迁、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等艺术大师在这里居住过,还创作出一大批山水画佳作。
可见阳朔西街是一个多么富有魅力和令人流连的地方。
匆匆一日漓江行,不仅是在阅山阅水,还是在阅文化阅历史。旅行本来就是去陌生地方行走,感受不同地域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在放飞心灵的同时,开阔眼界,给头脑增长见识,并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
2020年11月3日深秋时节漓江行,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