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12/25
分享

想起一个“乡下人”

初夏的一个夜晚,下过一场大雨后,天气格外凉爽和寂静。我坐在书桌前随便翻阅一本美国作家福克纳的中短篇小说集《去吧!摩西》时,忽然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一名作家,是个中国人,于1988年去世。他和福克纳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出生时间差不多,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间差不多,且都是农民、乡土作家,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可他的命运与福克纳相比,却有着天壤之别。

福克纳在美国密西西比州北部山区一个小镇生活了一辈子,默默地蜗居在他的小屋里,朝看浮云,暮观晚霞,饮着咖啡,抽着雪茄,悠闲自在地用他那支神来之笔,把家乡那片“邮票般大小”的土地上所发生的人和事写进一部部小说里,写出了普世的思想和情怀,于1949年获得了享誉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使自己永远定格在了世界文学的长廊里。

而那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因贫穷、战乱、兵祸、饥饿……无法在故乡生活,只好远离家乡,四处漂泊,苟延生命。

所幸的是,解放前他在北京的那些日子里,尽碰上好人,郁达夫,徐志摩,鲁迅,巴金等,不但在生活上给予了他兄长般的关怀,还在文学创作上给了他鼓励,使他这个流落京城的自称为“乡下人”的青年鼓起生活的勇气,燃起理想的火焰,创作出一篇篇、一部部饱含生命意识、有着田园诗般韵味和意境的散文小说。

这些作品,因其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但在国内读者中有着极高的声誉,在国外也得到许许多多专家和读者盛赞。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已封笔多年没再写一篇文学作品的这位“乡下人”,正以一颗赤子之心满怀激情地为党和国家工作时,却意外地遭受到一个个接踵而来的厄运。一些跟他“曾经沧海”的好同事好朋友,令人难以置信地给这个“不懂政治”、也不愿意伤害任何人的善良的“乡下人”栽上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转眼之间,他就成了党和人民的敌人,成了异己分子。甚至连他解放前创作出的那些读者十分喜爱的珍贵的文学作品,也成了毒草。

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既惶恐、又不理解的他,还没弄明白眼前发生的一切究竟为了啥,就被剥夺了进行古代服饰研究的权力,成为一个天天与粪坑里的屎尿打交道的扫厕所的人。

面对这奇耻大辱,他默然无语,只是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坚持一天三次把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恪尽职责……以致一名女记者见到这位自己从小就十分崇敬、仰慕和喜爱的作家时,无奈而又感慨地向他说道:“先生,太委屈您了!!”

听到这句话,这位“乡下人”当下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像个天真纯朴的小孩子一样,张嘴哇哇大哭……

历尽劫波后,他跟我们这个经历了无以数计苦难的民族一样,坚强地活下来了。

1988年,正当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酝酿着,准备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他(此事诺奖文学奖终身评委、也是其中唯一中文评委马悦然先生生前在中国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说过)时,可还没来得及宣布,他就于同年8月份不幸去世。诺奖规定,诺贝尔文学奖只授予活着的作家。这顶桂冠与他失之交臂,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他虽然去了,但他那伟大的人格和他那一篇篇、一部部不朽的文学作品,却与日月同在,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这个“乡下人”,就是从湘西凤凰古城走出来的一代文学大师沈从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