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喜欢阅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因为它们紧贴大地,着眼现实,聚焦生活,具有较强真实感和可信性,不但能让人近距离观察审视生活,还能引发人对现实进行深度思考。莫言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就是一部让人读后不忍释手的现实主义力作。
这部作品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我国农村的一起真实事件——“蒜薹事件”为背景,成功塑造了农民高羊、高马、方四婶等形象,不仅写出了他们的苦难,还写出了他们的愚弱。其中的高马和方四婶最终以死亡的悲剧告终,而高羊则在狱中服刑,捱受着失去自由的漫漫时光,虽然无奈,但总有一线希望。
小说中的蒜薹事件,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天堂县农民响应县政府号召,种植了大量大蒜,可到了蒜薹收获季节,本县因冷库已满,收购不了蒜农们所有蒜薹。此时县上工商、税务、交通、卫生等部门少数人,为了自己局部利益,又将外埠来收购蒜薹的客商逼走,致使几千农民收割下来的大量蒜薹积压卖不出去,眼睁睁看着烂掉。一千多挑着担子、推着车子、驾着驴车马车聚集在县政府门前的愤怒的蒜农,一气之下潮水般呼啦啦冲进县政府,将腐烂的蒜薹乱扔,并打、砸、烧了县政府办公大楼,造成极其严重后果。农民高羊、高马、方四婶,就是被汹涌的人流裹挟进县政府参与打、砸、烧的人。
本来这场蒜薹危机是完全可以化解的,只要事情一开始县上主要领导站出来,给农民解释解释,并主动想办法通过行政手段,帮他们把蒜薹卖到外县外市乃至外省去,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可身为县委书记的纪南城和县长仲为民,自始至终没有露面。尤其是县长仲为民,县府办有关人员在事发之初多次打电话给他,催他到现场跟蒜农见面,劝解疏导,平息事态。他不但没去,还躲得远远的,并派人将自己住处院墙加高,上面还插了玻璃茬子。其明哲保身的官僚主义行为最终导致事态失控,酿成大祸,使农民和国家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作品没有按照蒜农种蒜、收割蒜薹、卖蒜薹、冲进县政府打、砸、烧的时空顺序进行叙事,而是开篇就以县公安局人员来村里抓人为起点,通过回忆、联想、插叙、独白、剪贴等方法,不但清晰叙述出整个蒜薹事件起根发苗全过程,还交代出高羊、高马、方四婶等三个主要人物不同人生经历,和他们各自贫穷的家世。整部作品艺术手法新颖奇特,内容丰沉厚重,文笔雅健刚劲,思想大胆深刻,叙事简洁峻切,有着强大冲击力和现实批判性,为我们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和处理好“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健全法制,文明施政,提供了生动有力的文本,也为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指明了方向。
全书设置了两条线索,一条是因蒜薹而起的蒜农暴动事件,一条是民间艺人瞎子张扣在不同场合演唱的20首民歌。如果把蒜薹事件看作“经”,那么瞎子张扣演唱的20首民歌就是“纬”,经纬交织,彼此渗透,互为表里,将酿成这场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民生的等原因,淋漓尽致表现出来,引人深思,发人思考。
若将这部作品和196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名著《愤怒的葡萄》进行比较,我认为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是:两部作品都是作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创作出来的,也都是作家为弱势群体农民鼓与呼的良心之作。不同之处是,《愤怒的葡萄》描写的是美国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外州失地农民与本地农场主之间的矛盾,表现的是穷人之间的互助。而《天堂蒜薹之歌》则描写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不久,尚处于贫困之中的农民与政府之间的摩擦,表现的是农民的冲动和无奈。
此书创作于1988年,据说当时作家莫言正在创作一部规模宏大的家族小说。其通过报纸知悉这起损害广大农民利益的蒜薹事件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为民请命的良知,促使他当即就放下手中正在创作的作品,马上改换题材,将笔头伸进这起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中,日夜不息,伏案笔耕,仅用了短短35天时间,就创作出这部27万多字的义愤填膺、力透纸背的好作品。小说在著名大型文学期刊《十月》一发表,就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紧接着作家出版社很快出版了单行本。在1993年修改时,作者将其更名为《愤怒的蒜薹》。但在2005年重新出版时,为了“避免过于效法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又将其名改回最初的《天堂蒜薹之歌》,体现出作者当初的立意和审美取向。
这样一部有着强大现实批判力度,对现行社会、政治、体制、法制、管理进行深度反思,对农民苦难进行真实展示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国内顺利发表、出版,且迅速被翻译成英、法、德、意、日、瑞等多国文字,在国际上广泛传播,充分说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已今非昔比,有了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能够容纳作家比较尖锐的批评,也不再文过饰非,敢于露短和承认自己不足,敢于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是中国社会的成熟和进步,也是潜在希望,更是作家之幸,人民之幸,民族之幸。
该书还得到国际上很多重量级文化人高度评价,199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天堂蒜薹之歌》“是一部非常好的作品”。瑞典前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常务秘书彼得·恩隆德,2012年10月11日向全世界宣布完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回答各国主要媒体记者提问时说:“阅读和理解莫言,要从1995年翻译成英文的《天堂蒜薹之歌》开始。”
(说明:此文发表于《国家电网报》、《新民晚报》、《甘肃电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