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连日来,我所居住的陕南这个依山傍水的小城大街小巷里,随处都可见到居民们喜迎中秋的情景。各路商家更是不愿错过这一赚钱的大好时机,纷纷使出各自的招数,用出各种方法,老早就或在电视上作广告、或在自家店铺门口贴出各种宣传画。大力宣传东南西北各种风味月饼,以吸引顾客前来购买。看着电视上、宣传画上和店铺里那一个个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的月饼,我立即就想起儿时在家乡中秋节时母亲给我们做月饼吃的情景。
儿时在家乡,正是七十年代末期,那时全民皆贫。生活十分困难,一天三顿饭总是稀溜溜、寡淡淡的,既尝不到荤腥味,也吃不上干稠的东西。所以,到了中秋节能吃上几个香香甜甜的月饼,那简直就是生活的一大的享受,也是一件令人无比快乐的事情。我清楚地记得,每年快到中秋节的时候,我们少不更事的兄弟姐妹几个,就成天巴巴地盼望着节日快快到来,以便能吃上母亲亲手为我们做的那一个个香噴噴、甜滋滋的月饼。一向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的母亲每年也都从不叫我们几个“谗猫”失望,早早就张罗着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一两升(升:升子,一种农家用来量盛粮食的小型木制量具)麦子趁夜里闲下来的时候,在手磨(农家的一种小石磨)上磨细,然后用纱罗仔细筛去里面的麸皮,拿磨出的面粉为我们做月饼。母亲先和好一大团面,接下来就把它揪成一个个婴儿拳头大的小面团,再往里面加上自家树上和自留地里出产的枣肉、花生米、核桃仁、籽蔴和生产队分配给的很少一丁点儿红糖……最后用擀面杖把它们逐个小心翼翼地碾压成一个个不薄不厚的圆圆的饼子,放进铁锅里被柴火烧得滚烫的菜油里煎、炸、烘、烤、焖、焗……过不了一会儿,一股浓浓的甜香味就飘散在厨房里、荡漾在庭院间……天黑下来,等母亲祭过月,我们兄妹几个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那香、酥、脆、甜味皆有的月饼大口大口吃起来。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香味到现在似乎还停留在舌尖上,令人永志不忘……
参加工作后,我远离故乡,住进了城市,再也吃不上母亲亲手做的月饼了。可每年到了中秋节前夕,我都要早早在商店买一些月饼。那月饼大都是出产于广东潮汕一带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的“广式月饼”。做工精良、包装豪华气派、味道也很不错。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要给远在故乡的白发老父老母用邮递快件寄一点回去。老父老母吃着远在异乡的儿子寄回的月饼,那份高兴自不必说。
近几年来,母亲写信或打电话一再劝说我,不要再在中秋节前给他们寄月饼了,原因是现今商品流通快,也很丰富,哪个地方都能买到各式各样味道鲜美的月饼。我听从了他们的话。现在虽然在中秋节前不再给他们寄月饼。但到了花好月圆、桂子飘香的中秋夜里,我会给他们打长途电话,在送去为儿的一声声深情祝福和问候的同时,也送去一片真挚的关爱和亲情……我想,在我们整个中华大家庭中,这天晚上谁家不是沉浸一片浓浓的亲情中呢?……
(此文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扬州晚报》《读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