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8/20
分享

难忘马齿苋

陕南安康的今夏,是一个非常炎热难熬的夏天,自7月初至8月入秋以来,天气持续干旱高温,气温从35度一路飚升至39、40、41度,甚至达到创记录的42度,不仅很多坡地里庄稼眼睁睁看着干死,连许多野生植物也叶片萎蔫,形容枯槁,溘然死去,实在叫人感叹大自然的威力很多时候真是人力无法抗拒。

一日午后,去生活区外山坡小路上散步,在路边一大片约一人多高玉米秧早已干死的玉米地里,突然发现一片绿茵茵的植物。它们与周围黄色的泥土、灰色的玉米叶玉米秆形成鲜明对比。我心里禁不住骤然发出疑问:那是什么植物,竟有如此强大生命力,在这么干旱的环境里还能存活?走近俯身仔细一看,才晓得是马齿苋。

马齿苋又名马齿草、马齿菜、马苋、马齿龙芽、长命菜、晒不死等,是一种贴地生长、顺地延伸茎秆的植物,因其叶片酷似马齿而得名。它茎秆圆而淡红,叶片小而盈绿,总体看上去肉肉的,开出的花黄色,五瓣,很小,如绿豆大。它既无其它植物高大的气势,又无别的植物显眼的外貌,是一种其貌不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也许正因为它形象卑微,貌不惊人,而且不娇弱,不贵气,才有着顽强生命力,山野里,石缝中,道路边,篱笆旁,河湖畔,墙基处,草丛间……只要是有一撮泥土、一丝水分的地方,不管瘠薄还是肥沃,都能见到它们朴实无华的身影。

它淡雅妩媚,平静安宁,默默地生,自信地长,从不招蜂惹蝶,也不显山露水,更不与人争高论低,向这个世界索取的少之又少,始终以自己菲薄的生命绿化着山川,美一化着大地,向人们奉献着一抹绿意。

它抗旱能力超强,乡下农民在庄稼地里锄草时,即使用锄头把它们从泥土上宰割下来晒两三天,一逢上天下雨,就又很快活过来。

马齿苋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野菜。它富含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物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民缺粮少菜、生活困难时期,人们普遍去山坡荒地、田间地头、湖边道旁釆食它,以此度过漫长的饥荒。

吃这种野菜的方法全国各地有好多种,有把它凉拌着吃的,有把它清炒了吃的,有把它剁成馅包包子吃的,也有把它切碎搅拌进面糊中烙饼吃的,还有把它和进面里蒸馒头吃的,总之由于东南西北地域不同,风俗有别,吃法各有千秋。

我的老家汉中平原把这种野菜叫马齿菜。上个世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初期,老家和全国其它很多地方一样,生活尚处于相当困难时期,每年春暖花开、万物勃发的三四月份,母亲就去我家屋后山坡上大片大片荒地里釆一些又嫩又鲜的马齿菜回家,先用清水淘洗干净,然后放入锅里烧开的水中稍稍烫一下捞起来,等沥干了水,放入蒜泥、食盐、食醋、油泼辣子等拌一下,吃起来脆而不软,有一股淡淡的清香,非常开胃口。

中华民族吃马齿苋的历史非常悠久,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园官送菜》中写到:“苦苣刺如针,马齿叶亦繁。青青嘉蔬色,埋没在中园。”明人王磐编写的《野菜谱》一书中,涉及到五十七种野菜,貌不出众、艳不压芳的马齿苋赫然在列。同是明代人的小说家吴承恩,在他的经典名著《西游记》中写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孙悟空打死艾叶花皮豹子精,樵子与母亲安排素斋答谢师徒四人。母子二人在厨房忙活半天,使出十八般厨艺,整整做了三十九道野菜,巧合的是,马齿苋亦忝列其中。更有意思的是,唐德宗李适,为了教育朝中那些终日高高在上、烈火烹油、钟鸣鼎食的高官们体恤民情,感受底层草根百姓生活之苦,也让文武百官吃马齿苋。此事《唐语林》一书卷一这样作了记载:“德宗初即位,深尚礼法,……召朝士食马齿羹,不设盐酪。”

马齿苋除了具有很高食用价值,还有极高药用价值。其主要功效有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除湿止痢,利尿润肺,止渴生津等。《开宝本草》讲它能够“治痈疮,杀诸虫。生捣汁服,当利下恶物,去白虫”。《本草纲目》说它“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记载道:“疮久不瘥,积年者,马齿苋捣烂封之,取汁煎稠敷亦可”。于是这种看似“躺平”在大地上的野菜,才有了“长命菜”的美名。

马齿苋诸多药用功能中,消炎去肿的疗效最为明显。夏天,如果哪个人身上长了疖子,或者割草时镰刀不慎将手割出伤口,弄一把马齿苋放进石窝捣碎,然后连渣带汁覆到疖子或伤口上包扎起来,疖子很快会痊愈,伤口上的血很快会止住,肿胀也会很快消散。故而也有人称它是“天然抗生素”。

我自几十年前住进远在千里之外异乡的城市,不吃马齿苋已有好多年,前几天去小区外马路边菜市场上买菜,突然见到一位年轻农村大嫂拎了满满一筐水灵水秀、鲜嫩可爱的马齿苋在那卖,我欣然买了几斤拿回家。一是想凉拌或清炒了下饭时,回味回味它那久已没再出现在舌尖上的自然村野的味道;二是想藉此回想回想自己汉中平原上到处都生长着马齿苋的美丽的故乡……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