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丁·戈迪默,这位被原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称为“南非的良心”的女作家,在半个多世纪写作生涯中,大都以“南非白人种族隔离制度给黑人生活造成毁灭性影响”为主题,创作出版大量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影响的伟大作品。而她于2005年82岁高龄时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新生》,则一改往日创作主题,将笔触直接伸进南非普通家庭,探讨疾病和婚外情给家庭带来的变故。
阿德里安家共5口人,即:阿德里安、阿德里安的妻子琳赛、阿德里安的儿子保罗、保罗的妻子贝妮,以及保罗年幼的儿子。保罗35岁那年患了甲状腺癌,在医院做完肿瘤切除手术后,为杀死体内残留的癌细胞,大量服用液态碘化物。服用过这种药物后,任何一个与其接触的人都可能遭到辐射。因此人们都躲避着他。最后还是父母冒着风险,毅然将他从医院接回家,安置在老宅隔离治疗。一人独处之时,他反思了自己这些年来的人生,作为一名生态学家,他一直在尽力做着保护生态的事,可他在一家广告公司任高管的妻子贝妮,为了经济利益,却在为那些大肆砍伐森林、破坏生态的客户作宣传广告。保罗的父亲阿德里安年轻时酷爱考古,但为了一家人生计,不得不放弃爱好,进入一家农用设备公司经商。令阿德里安意想不到的是,在一家民权机构任律师的妻子琳赛中年红杏出墙,4年婚外情给阿德里安带来极大伤害。阿德里安退休后和琳赛去墨西哥考古途中,爱上比自己小30岁的导游——挪威姑娘希尔德,和她去了挪威,后因心力衰竭猝死他乡。而因处理一桩政府官员腐败案提前从墨西哥返回南非的琳赛知道此事后,只好收养一个艾滋病毒测试呈阳性的黑人小女孩克拉拉,朝夕与她为伴,了此残生。
保罗的新生,象征着一个去除了癌变的年轻生命,在亲情关爱呵护下有着强大生命力。而他妻子贝妮的见利忘义,则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种问题:即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己之私利,公然置他人和社会公利于不顾。阿德里安风烛残年之际爱上年轻姑娘希尔德,一个原因可能是出于他对她的真爱,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出于他对当年琳赛红杏出墙背叛自己的报复。当然,尽管这一切小说从始至终没做详细说明,但读者不难从阿德里安痛苦的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也不难从阿德里安曲折生活经历中推测出来。而琳赛老来孤身孑影,独守空房,不但是她中年所作所为的必然结果,也是她对自己出轨行为付出的代价。她收养患病女孩克拉拉,日日精心照顾她生活起居,将一腔慈母般的爱给予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孩,则是她灵魂和肉体的自赎。作者虽然对她悲剧性人生充满同情。但有道是,人生规律不可违。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今天都是昨天的延续,谁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自己的过去而活着。所以琳赛只能默默吞咽自己中年酿成的那杯苦酒。
生命需要真爱,婚姻需要贞洁。只有这样,一个家庭中每个成员才能平安幸福,夫妻之间才会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携以老。保罗之所以能走出厄运获得新生,完全得益于父母和妻子给予的真爱,而阿德里安和琳赛老来分道扬镳,一个客死异乡,一个晚景凄凉,主要归因于他们婚姻中曾有过的裂痕。
在叙事形式上,本书有所创新,开篇就写到年仅35岁的保罗不幸被医院诊断出患了癌症,需及时动手术,不但使全家措手不及,还给整个家庭笼罩上一层悲凉气氛。然后就采用意识流手法,依据保罗手术后隔离化疗期间10多天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内心独白,将家中每个成员的前世今生,生活轨迹,及以后的所作所为,全部交代出来。并把不同时空下发生的各种事很巧妙、精当地编排糅合在一起,今昔交汇,虚实相间,整部作品仿佛一个“色、香、味”俱佳的大拼盘。
戈迪默是南非国宝级女作家,也是全世界公认的当今世界十大作家之一。她对现实、人生及政治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敢于用文学作品揭示社会矛盾,曾为废除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争取黑人翻身解放和当家作主奋斗了几十年。她的作品思想深刻,现实批判力强,一九九一年因作品“以直截了当的方式描述了在环境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戈迪默写作手法有节制而不带感情色彩,技巧变化多端,遣词造句不拘一格,文字精美凝练,文风挥洒不羁,极具史诗气派。这部长篇小说新作《新生》就很好地体现了她这一风格。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