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千百年来,无以数计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社会学家,甚至人类学家都在思考、研究、诠释、探讨这个话题,力图给出一个人人都能认可的结论。但结果是,尽管大家绞尽脑汁,费尽心力,谁也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2014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代表作之一《青春咖啡馆》,就是一部形象深刻阐释这个话题的杰作。
法国巴黎塞纳河左岸拉丁区孔岱咖啡馆,聚集着一大批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人,他们大都十八九至二十五岁,是一群四处漂泊、居无定所、放荡不羁、无忧无虑的浪人。他们当中有大学生,有文学家,有侦探,有其他闲杂人员……彼此对自己来处、身世、经历、姓名、职业等讳莫如深,所以相互间谁也不了解谁。有一天,这里突然出现一个年轻、漂亮、气质出众如天仙的姑娘。她年约二十一二岁,每次来都孤身一人,且从最窄的门进来,悄无声息,如行云,如轻风,不惊动任何人,坐在咖啡馆最里边不为人注意的角落。日子久了,人们就给她起了一个充满山林水神意味的名字“露姬”。
露姬给人的强烈印象是,她好像老在逃离什么,又好像总在寻找什么。这一切,引起咖啡馆很多人极大好奇心。为了揭开她人生之谜。巴黎矿业学院大学生“我”、私家侦探盖世里、作家兼露姬情人罗兰、以及露姬本人,四个人依次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她的叙述。随着叙述逐步深入,人们才渐渐知道,这个姑娘原名叫雅克琳娜,来孔岱之前有过一段短暂婚姻,因厌倦了家庭生活,厌倦了爱人,首先逃离了父母,接着逃离了丈夫。落脚孔岱后,又在这里认识了作家罗兰,一度与他出双入对,成为一对感情颇笃的恋人,可好景不长,没多少日子,她又不喜欢这个很有艺术气质的情人了,并从咖啡馆窗户向外一跳,结束自己年轻生命。
因为过去生活的孤独、恐惧、无聊、平庸,露姬惟一想做的就是摆脱以前的生活、摆脱沉重。她离开原籍来到孔岱,就是想同以往决裂,一切重新开始。尤其是在孔岱认识作家罗兰后,这个孤独灵魂有了打开心扉向人倾诉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倾诉之后如释重负的她产生了对人生和未来新的希望。“我的一段人生结束了,这段人生是命运强加到我头上的。从今往后,将会由我本人来决定我自己的命运。一切都会从今天开始,为了毫无羁绊的一往无前”。这是她初识罗兰时的内心独白,也是她真实愉快心情的具体写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心情和这种人生状态没维持多久,她就又厌倦了……
人生因梦想而充满诱惑,人生因亲情而充满温暖,人生因爱情而洋溢激情。如果一个人缺少这些,他在这个世界上注定是孤独的、凄凉的、乏味的、无聊的,形同行尸走肉。显然,本书主人公露姬不缺乏这些。她一次次的逃离,一次次的寻找,只是表明自己对已拥有的一切不满意而已。当然她有告别过去,追求新生活的权力。这样做从某种角度讲,也不失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可她缺乏深思熟虑的是,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不是切合实际,是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她也忘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最大的希望也许就是最大的失望”。
这部作品出版于2007年,是法国当年畅销书。我不知道作者创作此书前读没读过美国著名作家艾弗利·科尔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名噪一时的长篇小说《克莱默夫妇》(该书被好莱坞改编成同名电影后一举拿下第5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等5项大奖),受没受此书影响。不过将这两本书相比,它们确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相同之处是:两部作品都反映的是年轻女主人厌倦了家庭生活的平淡、琐碎、乏味、无聊,突然抛家别夫离家出走的主题。不一样的地方是,本书女主人公露姬最后以消极死亡了结了自己一生,而《克莱默夫妇》中女主人公乔安娜则以积极心态在异乡乐观生活着。
莫迪亚诺为我们塑造露姬这样一个以悲剧形式结束自己人生的文学形象,我认为他的真正意图是想告诉我们:人生不是一场永远热闹的盛宴,也不是一次长盛不衰的豪华舞会。它如月亮,有圆有缺;它像花朵,有开有谢;它似潮水,有涨有落。不如意事常八九,但只要我们以平常心对之,落寞时不消沉,失败时不气馁,痛苦时不自弃,对人对事不苛求,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冷静而理智地处理自己遭遇的一切,我们就能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让生活过得多姿多彩,让生命活得充实丰富,最终活出自己的滋味,自己的精彩,自己的境界。
长久以来我都有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一个作家所讲的故事,都逃不出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切文化的与地理的畛域。纵观莫迪亚诺作品,无论是《环城大道》也好,还是《暗店街》也好,抑或是《地平线》、《缓刑》也好,大都在重复着“逃离与追寻”两大主题。据有关资料介绍,莫迪亚诺1945年出生于巴黎西南郊一个富商家庭,同许多战后出生的人一样,他也是直到记事后才发现他的父母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原来莫迪亚诺父亲作为犹太人,曾与法国沦陷时期占领当局和盖世太保有过合作关系;莫迪亚诺母亲是演员,同样也为德军效劳过。他们与纳粹过从甚密,固然有生存方面需要。但对莫迪亚诺来说,至亲掩藏难为人言、且为人诟病的秘密,是有巨大冲击力和悬念的。于是,对秘密的兴趣和迷恋,就给他作品罩上一层侦探小说外壳,而逃离和追寻的主题,则铸成其作品的内核。
本书叙述语言非常优美,节制而简约的文字中,既蕴含着一种“欲言又止”的含蓄美,又笼罩着一种朝晖夕岚般的朦胧美。其与年轻女主人公露姬短暂、神秘而又谜一般的人生是十分契合的。阅读起来不但给人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还给人极为丰沛的审美乐趣。以致让人觉得不是在读小说,而是在读韵味十足的诗、抒情气息浓的散文,颊齿生香,回味无穷。这是大师才能达到的境界,也是现今大多数不讲究语言,不讲究修辞,滥用方言、口语、土语、俚语,使文字读起来浅白无趣、味同嚼蜡的中国作家要好好虚心学习的。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读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