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到拐枣,还是在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
那时因为人小,经的事少,见的人少,识的物不多,自然吃过的水果种类也就极为有限。
依稀是在一个寒风凜冽、天阴地暗的冬日下午,同学兼发小凯成,不晓得从哪儿弄来一大把类似长长的细竹钎头插了很多曲里拐弯鸡爪一样的东西让我吃。一见到那些奇形怪状、我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吃过的木棍一样的东西,我立时满脸疑惑和畏惧,不敢从他手上接过来吃。
凯成见状诡秘地一笑说,这是拐枣,你就放心吃吧,无毒无害,咱村里没有,这是我从我外婆家树上才摘来的,现在正是好吃的时候,又甜又面,甜得像蜜一样,面得像大红枣肉一样。
经他这么一说,我才放心地从他手上拿过三四根,先摘下那些“细竹钎”顶端鸡爪样曲里拐弯的东西,又揪去长在那些曲里拐弯东西上的一颗颗圆圆的绿豆大小的干籽粒儿,然放进嘴里吃起来。
这一吃还真吃到了凯成说的又甜又面的味道。
从此,我就深深地记住了人世间还有一种叫“拐枣”的水果。
后来渐渐长大,跑的地方多了,经见的事情多了,读的书也多了,才对拐枣有了进一步了解。
据有关文献记载,拐枣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它与水彬、银杏等植物一样,堪称地球上植物界的“活化石”。换句话说就是,研究和考察拐枣、水彬、银杏等植物,就可知道远古时期地球的生态、气候、物种、水土等情况。
科学家说它大约在一千万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故而又有长寿树之称,果实也有长寿果的美誉。
关于它,我国古代很多诗文典籍都有描写,《诗经·小雅》中有:“南山有枸”的诗句。《辞源》解释:“枸即枳椇(拐枣的学名),南山谓之秦岭”。《陆疏》中说:“枸树山木,其状如栌,高大如白杨,枝柯不直,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九月熟。今官园种之,谓之木蜜”。古语又云:“枳枸来巢,言其味甘,故飞鸟慕而巢之”。
拐枣除去较高食用价值外,还有很重要的药用价值。它的梗、果实、种子、叶片及根茎均可入药。其药用价值最早见于《唐本草》一书,明代名医兼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称它“味甘、性平、无毒,止渴除烦,去膈上热,润五脏,利大小便,功同蜂蜜”。现代医学通过大量临床实验也证明,拐枣还有降压补气、祛风去湿的神奇作用。
拐枣的果实是宝贝,它的木头也很珍贵。因其木质细腻坚硬,自带一种天然花纹和淡淡的雅香,做成的桌椅板凳、木柜箱箧等经久耐用,美观漂亮,香气沁人,为无数人所喜爱。
拐枣树属高大乔木,遍生于海拔2100公尺以下平川旷地、山林沃野、庭院宅边。我国西北、西南、东南等地都有。邻国泥泊尔、印度、缅甸、不丹等国也有。其干通直坚挺、浑厚凝重;其枝桠杈繁多、虬曲盘结;其叶宽厚皮实、自带光泽。
它开花的时间在6至7月份。花朵不大,五角星状,密密麻麻绣满枝头,缀满叶间,白色黄色均有,远看如雪花压枝,又似金星闪烁,有一种高贵之气和雅洁之美。
它的果实成熟期虽然在9至10月份,而真正好吃的时间则在霜降过后。也就是说,拐枣只有经寒霜打杀过后,果肉才成熟透顶,糖分才合成充分。这个时候的它吃起来,才算神仙佳品,人间尤物。
其名之所以叫拐枣,我想原因大概有二:一、它的外形既不通直,也不浑圆,还不扁平,生得弯弯拐拐,曲曲折折,有如鸡爪;二、它的味道吃起来有大红枣甜面兼具的味道。更进一步说就是,它的外部形状和内部味道使它成就了这个名字。
我们村和我们家虽然没有拐枣树,但距我家六七里地外的姨妈家却有。
上初中时,每年寒假去姨妈家玩,姨妈都会打发表哥从早已落光树叶、仅剩满树拐枣的拐枣树上给我摘一些下来吃。
她家的拐枣长得肥胖饱满,根根拐枣都有大人小手指那样粗,皮色酱红,色泽诱人,不但吃起来香甜可口,沁人心脾,手指若不小心稍稍碰破一点拐枣皮,其粘稠浓郁的糖分沾到人手人,会让人老觉得手上好像沾了胶水一样粘乎乎的,只有用水把双手搓洗一下,才能将粘稠的糖分去掉。
姨妈家共有两棵拐枣树,都长在院坝边竹林旁,碗口粗,十几公尺高,每年要收好多拐枣。
她家收下的拐枣派了三个用场:一是拿到集市上当商品卖;二是给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当礼物送;三是酿制拐枣酒。
这三个用场中,用于酿制拐枣酒耗费的拐枣最多。
姨妈酿制的拐枣酒不但味道纯,口感好,不上头,酒中还保持了拐枣原有的香味,逢年过节拿出来招待客人,喝得大家十分开心,十分高兴。再者,姨妈一生勤劳,几十年田里地里、屋内屋外肩挑手拿、锹挖收打等苦重活儿样样干,年事稍高双腿患上风湿性关节炎,膝盖疼痛,走路做事大受影响。为了治疗膝关节疼痛,她遵医嘱,隔三差五喝一杯两杯自酿的拐枣酒,长期坚持,病情大为好转。
我自十八九岁高中毕业考上大学离开故乡去外地求学到参加工作,一直身居异地他乡,再也见不到姨妈家的拐枣,也再也吃不到姨妈家的拐枣。好在每年一进入冬天,我在我工作、生活的这个依山傍水的汉江下游城市,能见到一个个乡下大嫂或大爷大哥用筐子拎着,或是用担子挑着来城里繁华热闹的集市上卖的拐枣。
一看到它们,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发小凯成那个冬日黄昏给我吃的拐枣和姨妈家那甜甜的拐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