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每个人一生中都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有的人在那个阶段衣食无忧,无病无灾,一帆风顺。而有的人在那个阶段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历尽坎坷。200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长篇小说《饥饿间奏曲》,就是一部关于描写女性成长故事的“成长小说”。
作品主人公艾黛尔,出生于1921年,父亲是一个从毛里求斯移民到法国巴黎的工业家,母亲是一个富家小姐。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她从小就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可随着舅舅去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家里承建的工程陷入官司,经济也遭遇破产,家道很快衰落下去。父亲亚历山大从此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形同行尸走肉,后因得肺水肿病,窒息而死在异乡尼斯,连尸首都无法运回巴黎家族墓地安葬。母亲朱丝蒂娜唉声叹气,无力改变什么,只能惨淡地过着每一天。父亲的情人莫德流落到南方蓝色海岸后,因穷困潦倒,住进破败不堪的西沃德尼亚公寓,天天去市场捡烂菜叶糊口。艾黛尔不仅感受到了人世的炎凉冷暖、未来的迷蒙茫然、生活的艰难困窘,还陷入缺衣少食的饥饿中。所幸的是,这一切不但没把她打倒,反而把她厉炼成一个坚强果敢的年轻女子,并与深爱着她的英国青年军人罗兰结婚,移居加拿大多伦多。
在故乡巴黎那些日子,正是艾黛尔从一个青涩少女成长为一个成熟女性的时期。这段时期,由于生活无着,时局动荡,她和家人颠沛流离,到处漂泊,目击身经了发生在这里的一切,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德国侵略者惨无人道的种种暴行、无辜的犹太人被纳粹关进集中营、亲戚朋友们受到的种种痛苦和煎熬、父亲为打赢官司而做的不懈努力。当然她也亲睹亲历了英、美、加三国盟军攻进巴黎,将德国侵略者逐出祖国时人们的欢欣喜悦。
这一切见闻和经历,促使她思考各种现实问题。也许正是因为对各种问题的不断思考,才使她从懵懂走向理性,面对各种困难、痛苦、挫折,甚至生死时,去掉了娇气、浮躁、浅薄,持有了从容、超然、淡定……最终显示出一个成熟女性坚毅、顽强、豁达的美好品性。
成长小说,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励志小说。读者阅读了其中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成长故事,往往能获得一种心灵的启迪和进取的力量。
记得十七八岁时在简陋破败的乡下中学阅读美国作家斯坦贝克《小红马》,德国作家黑塞《在轮下》,英国作家狄更斯《孤星血泪》,以及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哥儿》,作品里的主人公乔迪、汉斯、匹普、哥儿,在成长中所持有的那份乐观、昂扬、顽强、向上精神,曾给自己年轻心灵了深深的感动。
那份感动让自己明白这样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人生道理:活着不易,活着须努力。不过不同的是,勒克莱齐奥这部作品中主人公艾黛尔的成长背景,与上述作品中几位主人公成长背景相差很大。她是在家道中落和动荡不宁的战争中成长的,所经所历,要比成长在相对平静安宁环境中的乔迪、汉斯、匹普、哥儿艰难得多,曲折得多,复杂得多,危险得多,给人的震撼当然也大得多。
这部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法,情节于简洁中凸显出人生的复杂,于平朴中勾画出人间万相、社会百态,把各种小人物在动荡不宁的历史进程中不同遭际和命运,展现得精当准确、真实可感。
据作者说,女主人公艾黛尔有自己母亲影子。所以这部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作者母亲的传记,也是作者献给母亲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赞歌。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饥饿间奏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译者:余中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