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02
分享

春游褒斜道

春节回汉中老家过年,和亲朋好友游览了心仪已久的褒斜道。

汽车从南郑区出发,穿越汉中市区,往北行驶约30多分钟,就到了主管着褒斜道的石门水库管理局大院。

虽是初春时节,天气仍很冷,寒风阵阵,雪花飘飘。车子刚一停稳,热情的石门水库管理局办公室主任苏建忠先生就满面微笑迎上来,简短寒喧后,就带领我们一行十几人乘车登上石门水库大坝,如数家珍地向我门介绍起褒斜道来……

褒斜道位于石门,因由汉中境内的褒河之谷入关中宝鸡眉县境内斜水之谷而得名,全长470公里,其南口在汉中的褒谷,北口在眉县的斜谷,属古老的汉中盆地历史上众多古栈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傥骆道、陈仓道、连云道、祁山道、荔枝道中的一条。

栈道是我国古代在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通道,也是兵家攻守的交通要道,工程艰巨,路途险恶,是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奇迹。《战国策·秦》记载“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川陕之间的栈道始建于战国时代,拓展于秦汉两代,由于古代战火焚烧和2000年风剥雨蚀,古栈道留下斑斑痕迹,引起今人无限感叹。据说古代的蜀道中,90%主体在汉中境内。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汉刘邦采纳大将韩信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关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褒斜道是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条栈道,据传其鼎盛时“五里一阁、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500里栈道有各类建筑约6000余座,且路面平阔,可行车马,气势恢宏,令人叹服。

褒斜道南端叫小石门,北端叫大石门,两个石门通长16.3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当时开凿山石不是用铁器或火药,而是原始的“火焚水激”法。隧道内壁和石门南褒河两岸悬崖上,留有汉魏以来历代著名官员和文人题名及诗词石刻。其中最为著名的书法珍品是《石门颂》、《石门铭》和魏武帝曹操挥毫写下的“衮雪”二字。

1971年,石门所在地褒河因兴修水库,有约17万方主要石刻通过錾削锯割,移入汉中市古汉台博物馆,供游人缅怀欣赏。远古时期的一部分褒斜道,随着石门水库高约80公尺双曲线拱形大坝的建成,已沉进大坝汇聚起的一汪清流中。现在的褒斜道,部分虽然是今人模仿古人建成的,但其因保持了古栈道飞岩走壁“险、峻、奇”的特点和神韵,仍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也仍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站在石门水库陡直险要的大坝顶上纵目四顾,大坝两岸苍灰色岩石高耸的群山,仿佛一部厚重的历史书籍,记载着这里千百年来历史的沧桑;大坝下游河道右侧山脚和半山腰里一座座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城楼,以及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大理石人物雕像,则仿佛古代建筑和人物穿过漫长的时光隧道,向我们走来;而大坝上游倒映着天光云影和褒斜道雄姿的一泓碧蓝色湖水,则如一幅刚柔相济的巨幅写意画,展示着人类神奇的创造力。

离开大坝,我们跨过左侧一条小桥拾级而上,踏上褒斜道。只见那一根根深扎进岩石中的桩柱,或担或撑,依山就势,起伏不定,托起一条紧偎崖壁的崎岖栈道。栈道上亭台相连,洞隧时现,楼阁嵯峨,甚是壮观。其一边是巍峨的高山,一边是深邃的峡谷,行走其上,浴着空中翻飞不止的飘飘雪花,吹着呼啸嘶鸣的猎猎野风,令人恍若置身历史的烟尘中,不但感受到古人行路的艰难,还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感受到曾演绎在这栈道上的一个个或悲壮激烈、或缠绵悱恻、或哀惋凄切的历史故事……并让人禁不住在内心里自问:这难道就是一笑千金、烽火戏诸侯的冷美人褒姒曾踏足过的栈道么?这难道就是刘邦、项羽和诸葛亮、刘备、曹操等历史名人曾挥戈统兵,南北驰驱,导演过一幕幕气势磅礴的历史名剧的栈道么?

苏主任详细给我们介绍了褒斜道历史后,还给我们介绍了管理着褒斜道的石门水库管理局。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听出,这是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奋发有为的团队。近年来不但使这里旅游业得到大发展,将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使发电、灌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得到较好发挥,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使管理局进一步多部头多产业发展,既为社会分忧解难,又把事业做大做强,他们在搞好旅游、发电、灌溉的同时,还打算把石门水库优质清纯的水源送进汉中市区,用粼粼清波滋润居住在汉中城里的千家万户。

临别时,我们还专门在景区旁边一家小店,品尝了石门水库养殖的鲜鱼。

这里的鱼因品种多,无污染,个大、肉嫩、味美,再加之烹调手法多样,吃起来爽口、宜心、怡神……

凡来这里游览的旅客,在游览结束时,能吃上一顿这儿各种风味的褒河鱼,真不愧为人生一大享受……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陕西工人报》、《汉中印象》杂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