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2/20
分享

萤火虫

“萤火虫,夜夜来,我给你脱一双烂草还(音hai,即鞋,汉中地方百姓把‘鞋’称‘还’),泥里水里跟我来……”

童年时所唱的众多歌谣中,这首关于萤火虫的歌谣在我脑海里印象最深,记忆最牢。以致好多年过去了,自己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长成大人,并远离乡村住进城市,这首歌谣仍能十分熟练地随口唱出。

那时我依稀也就三四岁光景,刚刚能记点事情,农村还处在生产队时期,照明也好收割庄稼也好,既没有电,也没有农业机械。

每年秋天男劳力们在田野用手摔打下来挑到生产队公房院坝里的稻谷,铺在地上经过连续多天炎热的秋阳曝晒,水分蒸发,干绷响脆,要装仓或给国家交公粮前,必须用手摇木制风车,将夹杂在稻谷中的秕谷、稗子、稻草末、稻包虫、蚂蚱、瓢虫、螳螂等杂质搅干净。

而把这些堆积得像一座座山一样的稻谷搅干净的任务,全由细心的妇女们在夜间(白天她们要干别的事情)加班加点完成。

金秋十月,夜凉如水,天地间一片漆黑,和母亲差不多同龄的十几个三十出头的妇女,一人一架风车,摸黑用戳箕(一种用竹子篾条编织的农具)把地上谷子一次次装起来,上到约一人多高的风车顶漏斗里,然后用手均匀有力地搅动风车搅把,凭借风车转轮旋转搧起的风力,将轻重有别的稻谷和杂质分离开。只听十几架风车搅把转动的吱吱声,和稻谷从风车漏斗不停往下掉的唰唰声,传响在公房院坝里,萦回在村子上空。

这个时候,我们这些孩子,也全聚集在大人们干活的公房院坝,无拘无束,开开心心地要么疯跑着你追我赶捉迷藏玩,要么互相牵着衣裳后襟站成“1”字形纵队玩老鹰抓小鸡游戏。正玩得欢时,突然见一个个小火星一样的亮点,不晓得从夜海深处哪儿飞来,一会儿在公房顶上游弋,一会儿在公房院坝上空穿梭,一会儿在公房院坝边树林里起伏,一会儿又绕着母亲和其他十几个搅谷子的妇女盘旋。

它们忽快忽慢,忽聚忽散,忽高忽低,忽上忽下,像在寻找什么,又似在匆匆赶路。见此情景,不知我们当中哪个年岁大点的孩子忽然高兴地大声对大伙喊道:萤火虫来了,快抓萤火虫玩哟!并举起双手边向飞得最低的萤火虫跑去追抓萤火虫,边放声高唱本文开头那首萤火虫歌谣。

也就是在那夜,我不仅认识了萤火虫这种小动物,也学会唱那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萤火虫歌谣。而且还在心里想,如果这些萤火虫夜夜能用自己的光把公房院坝漆黑的夜照亮,让辛苦劳作的母亲和其他妇女们不致于摸黑什么也看不见搅生产队谷子,那该多好呀!……

后来年岁渐长我上了学,通过读书识字才晓得,萤火虫是一种昆虫,俗称火金姑、亮火虫,是昆虫纲鞘翅目萤科中能够发光的昆虫的俗称,已知共有2000多种,分属8个亚科92属,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它头上有两个长而软的向两边翘开的八字形触角,两只鼓凸的小眼晴。头和翅膀、身子均为黑色。颈部为褐红色。腹部分为若干节,节与节之间由一根根平行的环状细线相连。尾部有一个夜间出来拎着四处飞翔照明的小灯盏。

萤火虫发光,是生物发电的一种现象。进一步说就是,萤火虫在飞翔过程中,通过身体内一些器官的运作,将发出来的电把尾部天然生成的一些荧光粉类东西点燃,从而发出醒目的亮光。

这种昆虫大多个头都仅有一粒窄狭细长的葵花子大,形状有点像牛蠓或金蛉子,只在夏末和秋天出现。

特别是天气不冷不热的公历十月中旬夜晚,只要你漫步乡间,随处都能见到它们在夜空中、草甸里、田野上、房前屋后、树林河边等地方,拎着一盏盏光色或黄或蓝、或绿或白的小灯盏,频繁飞来飞去。

它们那迷蒙柔和的光亮在漆黑的夜幕中划出的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或直线,不仅把秋夜装点得情趣无限,还描绘得诗意盎然。

萤火虫与中国人有着很深的交集和渊源。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豳风·东山》中有这么几句诗:“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赢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蟏蛸在户。町疃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诗句中的“宵行”二字,指的就是萤火虫。它虽然描写的是一个戍边战士从东山回到家乡,看到家乡一派凄凉凋敝景象时悲伤的心情,但终究让萤火虫早早进入民族文化的典籍,引起后世子孙关注。

晋代人车胤,从小家境贫寒,夜里想读书没有灯油,于是就捉来数只萤火虫,将其包在白绢里,制成一个口袋悬挂在书桌前,借着口袋里一只只萤火虫发出的微弱亮光读书,天长日久,学问大进,终于考取官职,功成名就,不但实现自己理想,还给无以数计平民子弟留下一个“囊萤夜读”的励志故事。

南北朝文学家萧纲,夏末秋初之夜独自一人静立茅屋前,正心无挂碍、四处眺望欣赏夜色、倾听虫鸣时,忽然看见点点流萤在花间草丛优雅地飞溅起舞,被这些可爱的小精灵触发灵感,吟出脍炙人口的《咏萤》诗一首:“本将秋草并,今与夕风轻。腾空类星陨,拂树若生花。屏疑神火照,帘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

最为有趣的要算唐代诗人杜牧,见宫中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落寞孤寂、失意惆怅、一腔愁绪无处倾述,于秋凉夜寒的傍晚,手握一柄团扇在庭园捕捉萤火虫消遣,大笔一挥,写下流传千古的《秋夕》诗一首:“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这不,眼下时令又到金秋时节,我于夜幕降临的傍晚时分,走出楼群密集的生活小区,走进人迹罕至的空山静野中锻炼和散步,只见绵绵秋风里,朦朦月光下,一只只光色鲜亮的萤火虫,又从花间草丛、茂林修竹、瓜棚豆架、溪流水边、夜海深处飞出来了。

它们仿佛挟着《诗经》的神韵,晋代的故事,南北朝的夜色,唐朝的佳丽,以及我儿时所唱歌谣熟悉亲切的旋律,款款向我走来。

我蓦然沉醉在这古典气息与现代韵律相交织的秋夜融融萤光里,久久不愿离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