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12/07
分享

午夜的歌声

深秋的一天夜里,我像往常一样,坐在书房小窗下偎着一盏孤灯读书写作。此时大概已是午夜时分。夜空幽幽,淡月如水。凉爽的秋风,夹带着屋外小院边梧桐树落叶的沙沙声和四处墙基地穴秋虫或粗或细、或疾或续的吟唱声,从窗缝间传进屋来,让人充分感受到秋的韵味和秋的凉爽。

忽然,从对面一栋楼三楼一家人一扇灯光昏暗的窗户里,传来一阵缥缥缈缈、若有若无的歌声。细听那歌声,是一位女士发出的。并从歌词大意可以听出,这位唱歌的女士是一个刚刚做了母亲不久的年轻妈妈。可能是孩子闹夜,不好好睡觉,她才用这极富母性和催眠意味的歌声哄孩子尽快入睡。

这使我很快想起自己很多年前在乡下老家当孩子时,于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听到的同样是一位年轻母亲的歌声……

那位年轻母亲与我家只一墙之隔,三十二、三岁光景,人长得很漂亮,有一副菩萨心肠。丈夫因在山上开采石头时被哑炮炸死。家里只剩下她和仅有十岁大的儿子。娘儿俩成天形影不离、相依为命。可是又一件令这位年轻母亲意想不到的灾难突然发生了。一个冬日阴雨刚刚下过的下午,她带着儿子到村子附近山上去砍柴,儿子不慎脚下一滑,从一个高高的小石崖上摔下去。所幸的是,小石崖下是一片才翻犁不久的稀松的庄稼地,孩子着地时只摔断了两条腿,身体其它部位安然无恙。为了使孩子两条伤腿尽快康复,医院给孩子的双腿打了石膏,扎了绷带。每天夜里午夜时分,全村人们都入睡了,到处一片寂静,可这孩子因双腿疼痛难忍久久睡不着,双眼含泪,呻吟不止。看着孩子痛苦不堪的样子,作母亲的伤透了心。为了减轻孩子的痛苦,使他不在哭泣,尽早进入梦乡,她就给孩子一遍遍地唱一首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充满童话色彩的歌谣:“月光光,明晃晃,牵牛郎,在天上,骑白马,穿衣裳,下凡尘,找娘娘,带着孩子摘月亮……”

也许是歌谣中勾画的美好画面分散了孩子注意力,也许是母亲的诚意感动了该子。孩子听着母亲这深情而甜美的歌声,双腿的疼痛立即减轻了许多,过不了多久就闭上眼睛进入梦乡。

这位母亲的歌声,在村子里每天午夜时分伴随着窗外微风细雨、日月星辰响了大概足足有三个多月之久。

那时,还是少年的我当然体会不到那位年轻不幸的母亲当时那种痛苦、焦灼、无奈、期盼孩子早日恢复健康的复杂心情。

后来我渐渐长大,因参加工作告别了乡村,住进了城市。城市是现代文明集中而又表现得强烈的地方。

起初,我住在本城一个商业较繁华的区域。我宿舍前面有几家较大的歌舞厅,一到夜里,那歌舞厅里就传出各种男男女女对着麦克分唱各种流行歌曲的声音,一直要持续到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那些歌声或无病呻吟,或歇斯底里,嘈嘈杂杂,呜哩哇啦,既给人不了什么美感,也给人不了什么教益,甚至有一种伤感情调和沮丧情绪,让人觉得非常刺耳。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要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小时候在家乡午夜时分听到的那位邻居母亲为她受伤的孩子唱出的那深情动人的歌声。

一想起那歌声,我的心里就油然萌生一股温软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那种感情,常使我对那位在深夜里抱着伤痛的孩子孤苦无依的母亲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和钦佩。

我想,今夜对面楼上那位年轻母亲在午夜时分为孩子唱歌的心情,与我小时在家乡见到的那位年轻母亲在午夜为孩子唱歌的心情是大大不同的。

因为两种不同的歌声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一个母亲是为自己初为人母感到无比幸福与欣喜。而另一个母亲则是为自己孩子健康受损感到那样痛苦、焦灼、无奈,并且心中充满对孩子健康的期盼。

不过两位母亲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在用她们饱含母爱的午夜歌声在关心、照顾、护佑着与自己血肉相连的孩子……

(说明:此文发表于《西北电力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