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集中营,人类永恒的一个痛。它记载着上个世纪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惨无人道的暴行,也记载着数以万计犹太人惨遭屠杀的血泪史。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很少有人再提起它,但无论如何也抹杀不了曾经发生在那里的一桩桩、一件件铁一般的血腥事实。
200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的长篇小说《无命运的人生》,就是一部真实描写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杰作。
1944年6月30日,年仅14岁的犹太人凯尔泰斯·伊姆雷,在前往布达佩斯郊区切佩尔工厂上班途中,被纳粹党徒无端抓捕,装上闷罐车送到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在那呆了一段时间后,又相继被带到蔡茨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直到美军1945年4月解放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才重获自由,返回祖国匈牙利。
由于作者的亲历性,所以这部作品带有强烈自传色彩。
作品从头到尾用简练而不动声色的笔墨,通过主人公——少年科韦什的经历、见闻、感受、心理活动,依次向我们展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蔡茨集中营、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中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
集中营是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专门用来关押犹太人的地方。在这个人间地狱里,人们不但没有自由、没有亲人、没有希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且成天吃着最简单粗陋的饭食,睡着最肮脏拥挤的床铺,疫疠横行,蚊蚋横生,健康时时刻刻受着威胁,许多人死于非命后,都被德国法西斯扔进焚尸炉,化作天边袅袅青烟。
作为囚徒的少年科韦什,尽管在这个残酷的环境里见证了许许多多人,也见证了许许多多事,感受到了无尽的绝望与恐怖,血腥与暴力,灾难与痛苦,但他并没有抗议、愤怒,更没有做道德上的谴责和评判,而是尽力顺应,以此来求得生存。
这从反面更进一步说明,任何一个脆弱的个体,在纳粹构建起的这个强大的人间地狱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多么孱弱、多么无力。
作品还告诉我们,每个人其实终其一生都生活在自己的经历中,尤其是那些在我们一生中有着切肤之痛的经历,谁也不可能消弭它,谁也不可能摆脱它。它会像幽灵一样,时时刻刻纠缠着我们,影响我们的一生。
正如文中在集中营囚禁近一年侥幸重获自由的科韦什,经过长途跋涉回到家乡布达佩斯,那些善良的街坊邻居们都好心劝他忘记恐怖的过去,开始新的生活时他回答道的那样:“新的生活?我认为,只有当我重新诞生,或者大脑出了问题、有了毛病时,才有可能开始。我想他们或许并不希望看到后一种情形吧?”
可见痛苦的人生经历给他幼小的心灵留下的创伤有多深。
这部作品没有采用“回忆录”式的叙事方法,而是采用了主人公的讲述与故事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同步叙事法,克服了作品“过去时”的感觉,凸显了作品“正在进行时”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真实性和感染力,达到了直指人心的艺术效果,名副其实地成为一部描写二战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的杰作,亦成为凯尔泰斯的代表作,不仅得到全世界众多文学评论家高度评价,也得到全世界无以数计读者喜爱。其与作者另两部长篇自传体小说《惨败》和《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哭祷》构成了纳粹“大屠杀三部曲”。
但愿这些作品都能成为一记记警种,永远敲响在全人类记忆里,不要让那样的历史悲剧重演。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西北电力报》,长篇小说《无命运的人生》由译林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译者:许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