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02
分享

车过五丈原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春意盎然。因事去西安,乘车路过位于关中的五丈原,就急不可耐地跳下车,观览我心仪已久的五丈原。

五丈原南依秦岭,北濒渭水,东西深谷,地形险要。是三国时蜀国著名丞相、一代将星诸葛亮陨落的地方。

一踏上这块深邃厚重的黄土地,看着眼前春日里静悄悄的一切,一种深沉悠远的历史感油然涌上心头,并让人禁不住想起曾经在这里驻兵屯田、运筹帷幄、最后却因积劳成疾猝然逝去的诸葛亮一生来……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山东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从小聪慧过人、喜读诗书。

17至27岁结庐隐居湖北襄樊隆中,在那里躬耕垄亩,研究天下大势,发表了著名的《隆中对》。

他27岁那年,即公元207年,求贤若渴的刘备和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恳请他出山帮助他们兴复汉室、一统天下、成就霸业。

诸葛亮为他们的真诚所感动,就毅然决然离开隆中,走上战场。

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东征西战后,终于使刘备等人在魏、吴两国对峙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在巴蜀建立蜀汉政权,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实现了他在《隆中对》中的预言。

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后,靖边伐孟,推行法制,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蜀国很快出现“田畴辟,仓稟实。器械利,蓄积饶”的繁荣景象。

尽管如此,还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终极目标。因而,接下来他就紧紧以蜀地为依托,向关中用兵,开始实现自己更为远大的政治抱负。

诸葛亮认为,小国弱民,偏安一隅难以久存,要使自己开辟的基业永在,江山永固,就必须主动出击,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秦岭以北的关中不仅是膏腴之地,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周、秦、西汉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如果夺得关中,就可以此为跳板,图谋中原,统一全国的大业就有望实现。

因此,在他担任蜀相的13年里,他率领大军先后6出祁山,意欲先得陇右,然后占领关中,再向中原挺进。不想6次战争胜败参半,逐渐失去战争主动权。

公元234年8月,由于长期东征西战、南攻北伐、劳身焦思过度,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一日疾病突发,病死五丈原军中,年仅54岁。

一代将星,宏图正展,壮志未酬就匆匆撒手人寰,实在令人可悲可叹,惋惜遗憾。正如诗圣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写到的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我走进武侯祠,去拜谒诸葛亮先生。

这座祠堂据说始建于元朝初年,后因风剥雨蚀,战火焚烧,屡遭损毁,明、清两代略有修葺。

它的规模虽然不大,仅有五间大殿,但同样柱红瓦灰,飞檐翘角,脊雕五禽六兽,气度不凡。

端坐大殿中央的诸葛亮塑像神凝气静,仪态安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眉宇间透出一派治国安帮、深谋远虑的睿气和英气。令所有前来参拜的人都内心怦然,为这位为了国家一生竭忠尽智,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肃然起敬。

诸葛亮在短短二十七年戎马生涯中,文治武功。虽然为国家建立了卓越功勋,但从来不居功自傲,而是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淡泊名利,勤俭自持,常存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他在与李严书中写道:“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又在《自表后主》中曾留下遗言:“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其高风亮节可昭日月、感天地,不仅为历朝历代为政者树立了榜样,也赢得了世世代代人民群众尊敬和爱戴。

他那崇高的人格风范,如同这与天地日月同在的五丈原一样,永远在人民群众心里树起一块巍然不倒的丰碑……

离开五丈原时,我忽然想起唐代诗人温庭筠那首描写五丈原的名诗《过五丈原》: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说明:此文发表于《中国劳动保障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