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2/29
分享

怀念巴金

10月17日,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去世了,好多日子以来,人们纷纷以各种不同方式悼念他,以表达自己对这位文学大师的崇敬怀念之情。

巴金先生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旧式大家庭,青少年时代,由于不满意封建家庭专制式管教,愤而离家出走。

一九二九年,他以在法国创作的小说《灭亡》登上文坛,从此声名大振,一发而不可收拾,又相继创作出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人间三部曲”《憩园》《第四病室》《寒夜》。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并成为与“鲁(鲁迅)、郭(郭沫若)、茅(茅盾)、沈(沈从文)、老(老舍)、曹(曹禺)”齐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人物。

他一生共翻译和创作了一千七百多万字文学作品,著作等身。

他的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既不是一己的悲欢,也不是风花雪月的浅唱低吟,而是人类的普遍问题,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大都成了经典,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笔者是从小阅读巴金先生作品长大的。如今回想起自己十一二岁时,在故乡南郑那一个破破烂烂、寒风呼啸的乡村小学油灯下,穿着寒衣,喝着稀粥,如饥似渴地阅读他的长篇代表作《家》时的那种激动忘我之情,恍惚如昨,记忆犹新。

今天在我看来,巴金对于我们当代人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对理想信念执着不渝的追求。在当今这个理想、信念贬值,爱情婚姻在很多时候被金钱和权力取代的年代,许多年轻人以平庸、混世、低俗为美,使人生缺乏激情,更缺乏责任感,精神世界陷入迷茫浑沌。而巴金作品中对青春美好的歌吟,对家庭专制的控诉,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对禁锢善类的封建文化的批判,同样与“五四”前后那个时期一样,具有很强启萌意义。你不论什么时候读它,都会受到一种震撼,得到一种启发,获取一种力量,从而燃起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热望,并奋力去开拓自己理想的人生。

二是对讲真话的大声疾呼。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中期,我们的国家民族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空前大浩劫”。在这场浩劫中,人的“权利、价值、尊严”遭到严重摧残。数以亿计的人学会了“集体说假话”。从而把国家民族推向灾难的深渊。浩劫过后,作为一个良知不泯的知识分子,巴金大声疾呼人们讲真话。他不但这样说,也这样做了。他创作出版的那套直指时弊、惊世骇俗的多卷本散文随笔集《随想录》,笔力遒劲,见解独到,思想深刻。既是他对十年浩劫的深刻反思,也是他敢于讲真话的具体体现。

巴金在文学创作上,兼容并蓄,中西合璧,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优秀成果,还吸收借鉴外国文学优秀创作方法,形成自己“自然、通俗、易懂、亲切”的艺术风格。

他那一部部充满理想主义的作品,曾影响和激励了我国好几代人。

如今,大师虽已去,逝者长已矣。但他留给我们的那丰富的文学遗产和伟大的文学精神,却还如日月丽天,江河行地,散发着耀眼的光辉,鼓舞着后世子孙去传承他未竟的事业……

(说明:此文创作于2005年10月下旬著名作家巴金去世不久,发表于《读书时报》《西北电力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