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龚保彦的头像

龚保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09
分享

永远的向往

儿子才上小学二年级,最近听老师讲了一系列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故事后,那个曾经充满硝烟和战火、激情和歌声、英雄和伟绩的地方,在他那幼小而如一张白纸的心灵里骤然引起了极大兴趣、笼罩上一层神秘色彩……

以致于从学校一回到家里,他就睁着一双又大又好奇的眼睛,仿佛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宇宙那般,缠着我没完没了地问:延安在什么地方?杨家岭和清凉山、枣园又在哪里?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刘少奇为什么不住在大城市里,而要去住在那阴湿暗淡的土窑洞里?

他还发誓说等自己长大一些,一定要亲自到延安去看看,看看毛主席他们当年是怎样在那里生活、工作,并指挥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的。

听着儿子的问话声,我很快就想起老家已八十八岁高龄的外公。

由于近几年来身体多病,行动极为不便,他老人家似乎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很淡然、没有了多大兴趣。

可每次从工作单位回到家里,只要我们兄弟姐妹到他那儿一说起延安,他就立即忘记了一切病痛和烦恼,抑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激动和欣喜,蓦然间仿佛变成了一个青春尚在、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的革命战士一样,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给我们大谈特谈起延安来:诸如那里的人多好、延河水多甜、小米饭多香、毛主席是怎样领导他们辗转在群山峻岭间,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

我们都很理解他老人家。因为从十四五岁起,他就因家境贫寒、四处求生无门只身去了延安。

是延安,像慈祥的母亲一样接纳了他这个贫苦人家的孩子,使他成为一名懂得了许许多多革命道理的军人,还使他成为一个把自己终生命运都托付给革命事业的共产党员。

清凉山、杨家岭、枣园、延河边等许许多多黄土梁峁和沟沟壑壑里,都留下过他这个陕南农家娃子青春的身影、深深的脚印。

在他老人家心目中,延安,不仅仅是一块革命圣地,还是一块对他有着养育之恩的母亲的土地,是他生命的一部份,感情的寄托和力量的源泉。

他还信誓旦旦地说,有生之年,如果身体允许的话,他还想回延安去一趟,在那里看一看、走一走、摸一摸,喝一口延河水、闻一闻黄土和小米的香味……

去年瓜果飘香的金秋时节,在国防大学上学的小弟,因参加学校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老师同学去了一趟延安,当他把头戴八角帽、身穿灰军装、肩挎老步枪站在土窑洞前拍下的照片带回家,拿给外公看的时候。他老人家顷刻间好像看到了自己当年青春的身影,一次次深情地用手抚摸着军装和土窑洞,眼睛里不停地流出一行行激动的泪水……

现今,以外公的身体状况,他是断然受不了从陕南到延安这么远的旅途颠簸之苦的,他重回延安的向往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期盼。但我想儿子那幼小的心灵对于去延安的期盼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且也能够把外公他们那一代人在延安那块土地上用热血和汗水、忠诚和信念、拼搏和牺牲、追求和奋斗书写下的伟大精神继承下来。

我想,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革命史,尤其是像延安这样成就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地方就更不应该被忘记。

因为它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主题深刻、卷帙浩繁的宏篇巨著,还是一座精神的富矿。任何一个人,只要走近他,都会得到丰富的营养,受到一次灵与肉的双重洗礼,获得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很高兴年幼的儿子和外公一样,心中有着对革命圣地延安永远的向往……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