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们迎来了2022年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历书曰:“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民间素有“立夏吃蛋”的习俗,以此消解入夏后疲乏无力的症状。春意无限已归去,夏日炎炎如期来。
从天文学角度,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这个节气,早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逸周书·时训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立夏节气的到来作为夏季的开始。而在气候学上,则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上的始日作为夏季的开始。实际上,若按这个标准,“立夏”前后,我们四川通常还没有进入气候学上的夏季。虽然尚未“入夏”,但诸如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大风天气增多等天气变化,相信大家还是体会到了。这不,刚立夏,气温和雨水立刻就来应景了,似乎提醒我们:“蒸笼”天也不会太远了。
说到立夏,还有这么一个关于立夏吃蛋的习俗。传说是早先天上有个凶恶的瘟神,平时爱睡懒觉,直到每年的立夏节,才苏醒过来,带上一只瘟疫的口袋,溜到下界播疫作祟。凡是被它染上病的,就是“疰夏”。于是,孩子的母亲们哭哭啼啼,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娘娘知道此事后,就去找瘟神说理。娘娘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你去伤害他们。“瘟神知道女娲娘娘法力无边,不敢跟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童在下界?”娘娘笑道:“这样吧,到立夏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谁记号,千万不得胡来。”这年立夏那天,瘟神醒来,背起疫袋,又急冲冲来到下界,但是从早跑到晚,见到的孩子胸前都有个网兜,不敢动手,最后瘟神精疲力尽,气呼地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们也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感谢女娲娘娘的大恩大德,以后每年立夏,家家户户都煮蛋给孩子们吃,立夏吃蛋的风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目前,立夏吃蛋这一习俗在江浙沪一带仍然流行。
“莺歌燕舞的春天走了/㶷烂如火的夏天来了/激情坦然面对四季/春播夏长秋收冬藏/温婉热丰硕寒冷/皆是风景”。作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夏预示夏天的到来,天气将逐渐炎热。在古代,官方还要举行隆重的“迎夏”仪式,民间有吃“立夏饭”的习俗,即用五种颜色的豆类与米同蒸,寓意消灾祈福。
立夏时在民间还有称人的习俗。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每到立夏日,人们就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要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据说,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在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所以,小孩增重,爷娘高兴;老人增重,儿孙快乐。
夏天,是炎热的,但在诗人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宋代杨万里的诗是这样描写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大文豪苏轼眼中的夏天则有所不同:“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宋代豪放词代表辛弃疾的夏天别具风味:“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相对于其他季节,夏天是热烈如火的成长季,是一个不平凡的季节,发生在这个季节的故事或浪漫或悲伤,但都同样的令人难忘。而在我的记忆中,当然也有着许许多多关于夏天的故事。
忘不了,小时候和爸爸、妹妹一起,坐在我家后院乘凉,听收音机里的小说连播节目的情景。爸爸喝着盖碗茶,我们兄妹俩怕茶喝了睡不着觉,就喝着绿豆水解渴。就这样,我们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认真地倾听着广播,陆陆续续的收听了《敌后武工队》《万山红遍》《大刀记》《海岛女民兵》《红岩》等红色小说。这些小说中的故事,犹如夏夜里闪亮的星星,成了我童年和少年时期最美的点缀。
忘不了,在炎炎夏日里,与三五个伙伴一道,到田间捉黄鳝、逮青蛙,经过一番简单粗放的打整以后,放点盐巴、卷上荷叶、裹上稀泥巴,寻一个僻静的地方,找来柴火烧烤着,待烧烤得差不多熟了,就灭掉火闷一会儿,剥掉泥巴,一股夹带着荷叶味的肉香就涌出来。大家顾不上肉烫嘴,边吃边打扑克,慢慢的耗掉一下午的时光,傍晚再踏着夕阳的余晖返家。那时不觉得有什么,但每每到了夏日,让我再想起那时的光景,却再也回不去了。
忘不了,夏日里的星期天,与几个要好的伙伴悄悄地约起,到下放到我们乡下监督劳动的“何跛子”家,缠着他讲革命战斗故事。后来,爸爸知道我们喊他“何跛子”后,就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不准我们再喊他“何跛子”,让我们一定要称呼他为“何伯伯”。关于何伯伯为什么被下放到这乡下,脚又为什么会跛,我们不清楚、也不敢问。但是每到星期天,他到公社去上交什么“材料”之后回来,就有半天的空闲。这时候,他看见我们到来,就拿出自己舍不得吃的花生米给我们几个小伙伴吃,而他则倒上一小碗酒,喝上一口,吧唧吧唧几下嘴巴,清一下嗓子,就开始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战斗故事了。什么“黄继光勇堵敌人枪眼”“刘胡兰革命不怕死”“狼牙山五壮士慷慨跳崖”“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烈火焚烧若等闲”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每每看着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是报以掌声时,何伯伯紧锁的眉头也难得地舒展开来。后来,我参加工作离开了老家;再后来,又听说何伯伯落实政策回省城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了。至今,我还常常梦见何伯伯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是那些故事伴随着我们成长,度过了难忘的年少时光。
春去夏来时光宝,万物生发蝶蜂跑;阳光明媚草色新,万事顺畅心情好。夏天来了,心田常植繁花,生命便时时如沐初夏。在万物繁盛的夏天,愿朋友们的精神越来越旺盛,生活越来越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