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喔喔……”一阵雄鸡的啼鸣从隔壁传来,那是他家的过年鸡在叫得欢,提醒我又要过年了。
屈指一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经欢度了59个春节。2023年的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进出小区可望见家家户户阳台上挂起的腊肉、香肠,走在大街上看见行色匆匆的人们大包小包的拧着年货,一路谈笑着满面春风,春节的气氛渐渐浓厚了。但是我感觉过年的气氛却始终没有我小时后浓厚了,我不由得更加怀念那时候的困难时期的过年,怀念我们走过的艰苦岁月。
儿时过年,我大多数都是与祖母一起在乡下老街祖屋度过的。那时,寒假放了,距大年三十还有一段日子。小孩子们天天数着日子盼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还有压岁钱,还可以观看耍龙灯、舞狮子和燃放鞭炮。到了大年三十那天,一大早老街上的各家各户就忙碌起来。杀鸡宰鸭,破鱼择菜,一句话就是为了除夕夜的一顿年饭和大年初一大早的“招财进宝”。
记得那是1973年的春节,在年前几天的时候,祖母开始将糯米用清水泡起,然后每天换水,到临近年三十时我与祖母一起用石磨将糯米磨成浆。磨完糯米以后,祖母用布口袋将水沥干,初一天早上就可以抢元宝——吃汤圆了。
除夕年夜饭是老街上人们过年的重头戏,大多数人家吃了午饭就开始做年夜饭了。富裕的当家老人吩咐,要把全年大家想吃的,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都拿出来整起。于是乎掌灶的、打杂的、烧水的,老老少少一片忙碌,三三两两穿梭似的从厨房进进出出。贫穷的人家,也要割两三斤肉,捉一只自家喂的鸡宰了,虽然没有几样东西,照样得做几个花样,所以也得忙几个钟头。
而在大年三十这天,我和祖母的年夜饭也是很丰盛的。大年三十中午饭后,祖母就忙活起来了,开始煮腊肉香肠,炖鸡、炸酥肉、红烧排骨等,我就烧柴火,不停地添柴保证炉火旺旺的。腊肉、香肠筹煮好了,祖母就在案板上用菜刀切起来,之后拿出碗碟分别码放整齐。祖母还说了一句歇后语叫做“三十晚上的案板——不得空”,因为家家户户都在做好吃的,所谓“宁可穷一年,也要富一天”。
傍晚,远远近近的街坊邻居放起了鞭炮,意味着年夜饭开席了,接着便传来“四季财”“五魁首”“二红喜”“八福寿”的划拳声。此时,我坐在八仙桌前,看着满桌的菜肴,馋涎欲滴,便催促祖母是不是可以吃了。在敬过祖先,希望他们保佑后代平平安安、有所出息之后,我们家祖孙俩的年夜饭开始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抓起筷子,一块接着一块地大口吃肉。祖母看着我这个贪吃的样子心疼地说:“慢点吃,没有人跟你抢。”
吃完年夜饭,我就到街上去同小伙伴一起放火炮去了。那时候乡下还没有用上电,也没有电视,更不用说春晚了,电影也偶尔放一场,大部分是样板戏和《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我到外面玩了不久,天黑了,公社大门前的红灯笼亮了,我就回家准备休息了。本来说好要和祖母一起守岁的,可上下眼皮老是打架,没办法只好先睡了,盼望第二天能够早点起来“抢元宝”——吃汤圆。
大年初一清早起来,真是乐死我了。穿上的是祖母给我准备的新衣服,那是祖母纺线的钱给我买的布,枕边还有祖母给的压岁钱,可以拿去买娃儿书(连环画)看或买火炮放啊。
更高兴的是,在吃祖母为我煮的汤圆时,还非常幸运地吃到了一个包有硬币的汤圆,“我的运气真好!”我兴奋、得意地对祖母说,看到我高兴,祖母也乐呵呵地笑了。吃完汤圆,我在衣服口袋里装满了花生、糖果,就蹦蹦跳跳的跑到公社剧场看演出去了。那年,为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公社组织了文艺汇演,由公社所辖的十个生产大队和街村、学校,共十二个单位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轮流演出文艺节目。节目从上午演到晚上,让我们大饱眼福。大多数是表演京剧《红灯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浑身是胆雄赳赳”、《沙家浜》“军民鱼水情深”“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智取威虎山》“深山问苦”“打虎上山”“发动群众”和舞剧《白毛女》“扎红头绳”“盼东方出太阳”等选段,以及一些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的《东方红》《毛主席的光辉》《我为伟大祖国站岗》《伟大的北京》《手拿针线绣红星》《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等歌舞。虽然宣传队的演员都是一些临时组织起来的业余演员,演出也不那么到位,但他们都认真对待,使出了浑身解数,因为这是关系到革命的态度,是阶级觉悟问题。好在观众们也没有苛刻的要求,无论节目表演得如何都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给予热烈掌声和喝彩声。
大年初一,街上的人很多,古老狭长的石板街上到处都是人,大家脸上都挂满笑容。民间的艺人还到街上来舞狮子,耍龙灯,让我们感受到了年的热闹。街上卖小吃的也很多,糖果子、麻花、浑水粑、黄粑、炒米糖等等满街串香,可惜我兜里的钱不多,好不容易得到的压岁钱,我可舍不得这么快就花光了。看到满街的小吃,只有不停的吞口水啊。天色逐渐暗了,我也累了,饿了,就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回家后,祖母特意为我煮了肉丝面条,吃上一大碗,大年初一这一天也过得非常满意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这些当娃儿的在那个时候的最大的企盼就是过年。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贪嘴。桌上的菜肴是丰盛的,喷香肥腻的腊肉奢侈地安慰着我们一直寡淡的胃肠。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我们有新衣服穿。新缝制的衣服很合身,使得小伙伴们总是围着我们看,一个个那羡慕的眼神至今仍历历在目。小时候老盼过年,那是因为喜欢那时乡下过年的氛围浓厚。人们的脸上都有笑容,乡村里不时响起鞭炮声。农民辛苦一年,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释放出属于自己的欢乐。
五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参加工作到城里居住了,远离了那曾经给我带来欢乐的故乡。但是每到春节,我都要回到老家走一趟,在熟悉的田埂上走一走,看看故乡,给老祖坟上香、挂纸、烧钱子,然后会一会儿时的小伙伴,摆一下龙门阵。
“每逢佳节倍思亲”,最遗憾的是最疼爱我的祖母离开了这个世界,再也不能孝敬她老人家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