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独处,喜欢独处的自己。喜欢独处,不是因为寂寞和孤独,不是自艾自怨的逃避。
独处,远离城市那种喧嚣的氛围,寂寞是我的,宁静是我的,我只属于我自己。独处的我,反而更自由、更轻松、更快乐,在独处的寂静中,更能享受时间的静谧与身心的安逸。
随意取一本书,静静地坐在窗前,沉浸到书里去,将自我忘却,和主人公同悲共乐。每遇锦思妙语,即随手采撷进那洁白的书笺,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轻松自然。看书看累了,就翻一翻友人们的信件,这在流行发微信的年代是极为不易的,那些纯朴、真挚而略显幼稚的字句总是勾起我往昔岁月美好的回忆。那些含笑的面庞、含笑的眼睛,使我永远感受到环绕在我四周的那份淡淡而温馨的爱意。
《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段话:“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城市纷杂的生活不允许你静下心来想点什么,独处实在是一种享受。方一段轻柔的音乐,随意哼几首歌体味一种情愫,让整个身心融入。也可以静静地沉思,对生活,对未来,对我们自身。可以什么都不想,也可以什么都想。
我常常思念起远方的亲人,想着生命中的付出和获取,想着多年来的成长,父母抚养自己的不易,想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兴致来了,翻翻儿时的照片,想着孩提时的趣事,不仅泛起一丝笑意,一些爱的追忆。
著名作家叔本华曾说过:“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独处,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拥有和他人共处时不曾拥有的那份宁静和悠然。幽静之中,有如丝的梦,有懊悔,也有祈盼。
有时也爱舒适枕着椅子的靠背,让目光透过窗子漫不经心地观看天际飘浮的白云、蓝天,散散地放任自己。抑或独自一人到郊野中去,在黄昏的夕阳里晃晃腿脚,领略大自然给予的一份惬意。
励志大师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我总结了三种能使我们发现自我并使之与众不同的方法:每天为自己安排独处的时刻、努力破除束缚自我的恶习、用狂热与兴奋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人,都喜欢独处。著名作家张爱玲曾说过:繁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学会了独处,就学会了直面人生的勇气和能力。学会了独处,就不会害怕孤独;学会了独处,就能够抵抗挫折和打击;学会了独处,就可以快速地成长;学会了独处,我们就变得更优秀、更卓越。
独处,是自我增值最好的时期。一个人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他独处时在做什么。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每年都会强制给自己两段完全独处的时光,他称其为“思考周”。每到那时,他会把自己放逐到森林的小木屋中,独自度过七天的孤独时光。IE浏览器诞生、平板电脑的推出,以及很多关键决策,都酝酿产自于“思考周”时间。
独自面对自己,拥有宁静,拥有静思,拥有爱,还拥有一份惟有独处时才能感到的融融乐趣。
独处,可以让你抬起头来看看前面的道路;独处,可以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真实的声音;独处,可以使你的精神世界得到进一步升华。
人生如行船,不经历激流险滩,就不知人生的道路如此艰难。独处,就是进入平缓的境界,是在花时间去补充冲击险滩时消耗的能量;是在用心领略两岸秀丽的风景;是在校正航船前进的方向!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生活,有时就是这样变幻莫测,忽而乌云密布,忽而又阳光灿烂。”我们都只是普通人,在经历各种酸甜苦辣之后,才能渐渐明白到底应该如何处世、如何生活。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悲喜自渡》 中感慨:“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孤独似乎是命运的底色,无论身处热闹喧嚣的人群中,亦或是蜗居乡野山底的自然中,各人有各人的孤独。也因此,活了98岁的他,把自己一生中如何洗涤苦痛,与自我深入对话,获得人生圆满的经历,汇聚在《孤独到深处》一书中。他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在成长、生活、旅行、孤独等方面的真实故事和切实感悟。读完这本书,我们或许会明白:孤独不是必须要承受的结果,而是一种忠于自我的选择。
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想着生育自己的父母已经飞身天堂,这才真正切身地体会到,生命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以后的人生的一切再也没有父母的建议啦,一切都得自己独自面对和处理,还得面对晚辈们的咨询提出自己的建议。
为了不想失去以后再后悔,就必须乘现在活着的时候,与家人多陪伴多相处。一起吃一顿家常饭,一起挽着手去散步,一起聊一聊美好的过去,哪怕只是陪着彼此安静地坐着,都是一种爱的表达。生命实在太无常了,谁也不知道明天跟意外哪个先来。懂得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才能活出生命最真诚的意义。
然而无论日子过得是苦还是甜,生命终究会有消逝的一天,并且人类的孤独始终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想要过好这一生的心愿,尝尽人间冷暖后,我们才能坦然面对生离死别。当我们都能超然于这个世界的时候,或许会让这一生活得更加飒爽而又精彩。